第182章 一代能臣趙元帥

字數:5564   加入書籤

A+A-


    公元前601年對晉國來講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因為這一年發生了很多大事。
    晉國的春秋風雲,我們自晉襄公晚期開始,便把晉國的核心人物趙盾作為一條主線來講。
    但貌似已經過去好久了,我們的主人公趙盾貌似消失了。難道他自被董狐搞了一出“趙盾弑其君”的曆史記錄後,便低調了?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其實趙盾一直在活躍,晉靈公死後,趙盾扶持了晉成公。
    然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晉國公族製度改革,將晉國公族以卿大夫的家族勢力替代,設置了公族、餘子和公行,然後又親自帶兵聯合衛國教訓了一把投靠向楚國的陳國。
    但趙盾畢竟不是神仙,他也確實感到力不從心了,歲月不饒人呐。
    許多國政,他這個執政的中軍元帥實在沒有精力去處置,他把自己剩餘的精力集中到了培養自己的兒子趙朔身上。
    於是,中軍佐荀林父便勇敢承擔起了大部分的晉國國政。
    此時的晉成公,也貌似想體會一下行使當國君的權力是怎麽樣的,趁中軍元帥趙盾有點衰弱了,那便發出寡人的號令吧。
    所以,近幾年來,我們便把晉國風雲人物的重點放到了晉成公、荀林父這兩人身上,因為這段時間的晉國內政外交基本上是由他們來提出並實施的。
    公元前601年春,晉國聯合白狄打擊了一次秦國,暫時讓西線得到了一個安定的環境。
    這是晉國的戰略步驟中的第二環,消除西線隱患。
    第一環便是在中原立點威,看看中原還有哪些諸侯仍舊是跟著晉國的。
    晉國的戰略目標當然是楚國。
    隻是這一年,晉國國內的事太多了。首先是圍繞著秦國間諜一事,流傳起敵人死而複生的靈異事件。
    這樣的靈異事件讓負責占卜的大小官吏著實忙乎了好一陣子,整個晉國人心慌慌。
    一般的人有些心悸心慌過幾天也就好了,但對於趙盾來講,意味著巨大的壓力。
    壓力山大的趙盾生了重病。執政大臣趙盾重病臥床,晉成公當然得親自去探望。
    當然,晉成公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趙盾推薦他的繼任人選。
    中軍佐荀林父眼巴巴等著趙盾死後自己名正言順的繼任中軍元帥,這段時間他表麵上因為趙盾的病而憂傷,內心上卻很歡喜。
    老趙呐,你都掛了二十多年的帥了,早點走吧。
    在荀林父眼裏,或者在整個晉國卿大夫們的眼裏,甚至國君晉成公眼裏,荀林父是繼任中軍元帥的不二人選。
    但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是,趙盾推薦了上軍帥郤缺。
    趙盾有氣無力地對晉成公說:“主公,郤缺為人老成持重,為咱晉國立功無數,且從不結黨營私,臣非常看好他,臣推薦讓郤缺接任臣之職吧。”
    公元前601年,晉國中軍元帥趙盾病逝。
    趙盾的一生,對他個人來講,為晉國霸業的持續嘔心瀝血作出巨大貢獻的一生,是自己追求忠君愛國之初心的無悔一生!
    對趙氏家族來講,是把整個趙氏家族帶向曆史性輝煌的頂峰的一生,將讓所有趙氏家族族人感到榮耀的一生!
    對晉國來講,是一位股肱大臣偉大的一生,在晉國文襄霸業以後極其困難的春秋爭霸賽中,兢兢業業極不容易的一生!
    公元前655年,趙盾出生於其晉文公重耳流亡的第一站翟國,在那裏他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父親趙衰跟著重耳繼續流亡列國期間,少年趙盾勇敢地撐起了在翟國的家,與母親叔隗相依為命,日子過得相當艱辛。
    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當上了晉文公,趙盾終於帶著母親回到了晉國。由於趙姬的謙讓,趙盾成為趙氏家族嗣子。
    公元前622年,趙衰去世。此時的趙氏家族的大宗由趙盾執掌,小宗卻是趙姬以及趙姬的幾個兒子趙括、趙同、趙嬰齊。
    出於對趙姬謙讓的感激,趙盾對三位兄弟非常照顧。
    這也就是後來在晉成公時期,趙盾主持了晉國曆史上著名的公族大夫改革時,將趙括任命為公族,而自己則擔任餘子。
    這便意味著趙氏家族的大宗,由趙括這一脈相承。
    這是趙盾的謙讓,是他對趙姬的感恩,也是趙盾對趙氏家族的負責。
    趙盾對趙氏家族的負責,還包括他多次庇護違紀犯法的趙穿,使這位堂兄弟最後得以善終,並開創了趙氏家族別支的邯鄲一脈,即邯鄲氏。
    公元前621年,在先氏家族的先克的極力推薦下,趙盾直接進入晉國六卿班子,成為第二把手,擔任中軍佐。
    但很快,晉襄公又任命趙盾為中軍元帥,成為自國君以下執政晉國的第一號人物!
    從此趙盾在晉國政壇上如同一顆耀眼的明星冉冉升起,成為曆經三朝而不倒的政治鐵腕人物。
    在複雜的晉國權力鬥爭生涯裏,趙盾以夏日之日的剛毅果決執政,迅速樹立起威望。
    強力推行改革,實施法治,打壓異己分子,驅逐狐氏家族,平滅五大夫之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晉襄公去世後的晉國新君人選上再次展示了自己的強勢,最終立年幼的晉靈公為國君。
    趙盾當政期間,先後與秦國爆發了令狐之戰、河曲之戰,基本將秦國壓在西線。
    在中原,趙盾高舉尊王攘夷大旗,與楚國展開了激烈的對抗,將楚國趁晉國內亂不斷之機臣服的鄭、陳、魯等國再次爭取到晉國同盟圈內。
    公元前613年主持中原諸侯在宋國的新城會盟,趙盾開啟了諸侯國大夫首盟各國諸侯的先例。
    然後趙盾又於公元前610年再次組織了扈地會盟,將中原諸侯幾乎全部拉回到晉國同盟圈,可謂是全麵匡扶了晉國霸業,壓製了楚國的囂張氣焰。
    但在後來與楚國爭奪中原的數次對抗中,趙盾卻屢屢碰壁,好幾次都是無功而返,其中一個原因便是趙盾開始受到慢慢長大的晉靈公的掣肘。
    晉靈公對趙盾是又怕又恨的,他自小便對趙盾這位權臣沒有任何好感。
    因為晉靈公知道自己差點被趙盾給廢黜了,不是母親穆贏的一哭二鬧三上吊的頑強鬥爭,他們母子倆的下場可能會很慘。
    晉靈公對趙盾的恨最終使他幾次想除掉趙盾,派出殺手刺殺,養猛犬咬,設鴻門宴等等,一心忠君愛國的趙盾被迫逃亡。
    結果黨兄弟趙穿對晉靈公的過分看不下去了,幹脆弑殺了晉靈公。
    為了保住趙穿,趙盾寧可背上弑君的千古罪名也不願追究趙穿的責任,反而派出趙穿赴周王室迎回晉成公,再派出趙穿作為人質赴鄭國。
    通過不斷讓趙穿立功,使趙穿最終免除了河曲之戰不遵號令使晉國痛失殲滅秦軍的機會以及弑殺晉靈公這兩條大罪。
    趙穿雖然沒能在趙盾任上進入晉國六卿,但由於趙盾的努力,使趙穿之子趙旃慢慢在晉國政壇崛起,直到後來進入晉國六卿班子。
    趙盾迎立了晉成公,晉成公一開始是很低調的,他把一切都交給了趙盾。
    趙盾開啟了公族大夫改革,設置了公族、餘子、公行三種官職,將晉國卿大夫們的實力空前擴大。
    趙盾的公族大夫改革,一開始是兩個目的:
    一是為了增強晉國公族勢力,人為地製造出了許多公族勢力來。
    這些卿大夫們的嫡子庶子們都能夠得以在朝中為官,從而使晉國國君的人事任免權得到了極大的抑製。
    晉國國君此後不再出現晉靈公那樣通過任命官員來培植自己勢力的現象,從而也消除了國君擅殺執政大夫的隱患。
    這也是趙盾吸取晉靈公多次想殺自己的教訓後實施的改革。
    趙盾的另一個目的是壯大趙氏家族的勢力。
    他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離去,而晉國的各大家族之間關係錯綜複雜。
    如果不把後代們的路給鋪好,那趙氏家族到底是否會一直興旺下去誰也說不定。
    所以,他要培養趙氏家族的後人們。在趙盾的努力下,趙穿之子趙旃成為公族大夫,自己的異母兄弟趙括、趙同、趙嬰齊都成為公族大夫。
    再加上自己這一脈,自己雖然謙讓為餘子,但兒子趙朔本就可以繼承自己的封邑,甚至卿位。
    單單這一手筆,使趙氏家族勢力得到了空前膨脹。
    隻是趙盾沒想到的是,自己的這個公族大夫改革,居然為後來韓趙魏三家分晉奠定了製度上的基礎。
    因為從此晉國國君的土地不斷被分封給各公族大夫。
    晉國的公族大夫與其他諸侯所不同的是,人家的都是真正的公室子弟,都是“自己人”。
    而晉國的公族大夫,則與公室無關,都是“別人”。
    “別人”不斷將自己的土地給分走,最後晉國公室就成了如今的周王室,別看天子你來當,但實力你最弱。
    直到大家再也不想伺候你天子國君了,那就將你最後一寸土地也給分了吧。
    晉國,自晉獻公開始便一直很強大。尤其是晉文公以後,幾乎沒有任何一個諸侯國能夠撼動晉國。
    此後兩百年,春秋江湖,晉國一直是霸主。
    雖然楚國會來爭,但說到底還是晉國更強大。沒有誰可以超越晉國,能夠滅了晉國的,隻能是晉國自己!
    喜歡春秋晉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