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卿大夫互相謙讓

字數:4776   加入書籤

A+A-


    公元前589年秋,晉國中軍將郤克率領晉軍凱旋而歸,晉國都城絳城喜氣洋洋。
    根據晉景公的精心部署,城內百姓紛紛在城門口列隊歡迎晉軍將士凱旋歸來。
    在歡迎晉軍歸來的人群中,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焦急地等待著他的兒子。他正是前晉國中軍將士會。
    士會等啊等,數萬大軍全部入了城,士會終於看到了自己的兒子,上軍佐士燮。他的戰車,低調地行進在大軍後頭。
    士會的眼淚一下子便來了,他叫著士燮的名字迎了上去。
    士燮見是父親,趕緊從戰車上跳下來,小跑過來,跪在父親麵前。
    士會舉起手杖輕輕在士燮頭上點了一下,用生氣的語氣罵道:“你可知道父親在這裏等著你的歸來有多焦急嗎?為何要落在隊伍最後?你想把父親急死嗎?”
    士燮一邊向父親行跪禮,一邊道:“讓父親大人焦急,是兒子的不孝。兒子考慮到大軍得勝回來,國人必然夾道歡迎,軍隊最前麵的就一定會得到更多的關注。
    兒子不是主帥,不能急著享受榮譽,故不能走在前頭。
    兒子謹遵父親一貫來的教誨,低調行事,所以就落在隊伍最後了。”
    士會把兒子士燮扶起來,緊緊抱住他道:“我兒如此謙讓,看來老夫是再也不用擔心什麽了。”
    這是一個細節,從中我們發現範氏家族宗主士會的謙虛謹慎真是到了極致,士燮作為他的兒子,顯然傳承了父親的這個優點。
    三年前,士會為了讓郤克一展雄心壯誌,把中軍將之位讓給了郤克。自己則告老還鄉,兒子士燮也因此進入晉國六卿班子。
    士會知道,對晉國卿大夫來講,最大的危險並非是齊國,也並非是楚國,或者是什麽戎狄,而是來自內部的血淋淋的權力鬥爭。
    在晉國政壇,士會很清楚,唯有處事為人低調謙恭,謹慎小心才能在殘酷的權力鬥爭中保全自己。
    所以一直以來士會非常擔心士燮,有一次士燮下朝回家已經很晚了。士會問他:“你今天回來怎麽這麽晚啊?”
    士燮洋洋得意答道:“今天秦國來使,使者知識淵博,他在朝見國君時講了一些遠古時代的事,結果朝中大臣沒有一個人知道。
    兒子正好知道這些典故,便解釋了一遍。
    後來,秦使又講了兩件事,兒子都知道。秦使講一個,兒子便解釋一個,秦使很讚歎兒子知識淵博,故下朝晚了。”
    士燮滿以為父親會很高興,誰料士會大怒,掄起手杖夾頭夾腦朝士燮打去,一下便打斷了士燮玄冠上的簪子。
    士會一邊打,一邊還罵道:“你以為你小子是哪根蔥啊,咱晉國人才濟濟,哪有朝中大臣不知道的典故?他們這隻是想要把機會讓給長者而已!
    你年紀輕輕,憑著父親的功勞進入六卿班子,卻如此炫耀,搶他人風頭。如果不是老夫還活著,你此時已經攤上大事了知道不?”
    所以此時見兒子士燮已經能夠真正做到了謙虛謹慎,對榮譽不爭不搶,士會怎麽不放心呢?
    其實,作為曾經的中軍將,士會的這種謙虛謹慎作風,不但成了他的家教,也感染了當時的晉國六卿班子成員。
    這次晉軍大勝凱旋,晉景公非常高興。在朝堂上,晉景公高度表揚了郤克:
    “各位愛卿,此次大敗齊師,元帥居功至偉,寡人當重重有賞!”
    滿朝文武一片喝彩。
    郤克出列了,他行了君臣之禮後道:“主公,此次之所以能夠取勝,首先靠的是主公您的威德和平時的教誨,再是將士們英勇作戰。
    要說功勞,士燮、欒書、韓厥、解揚等大夫們的功勞才是最大的。臣隻是盡力履職,哪裏敢說有何功勞啊。”
    晉景公聽後非常高興。他對中軍佐士燮道:“愛卿啊,元帥說你立了大功,寡人真的很高興。”
    士燮謙讓道:“主公,正如元帥所說,這都是主公教誨有方,將士奮力拚搏的結果。
    臣隻是嚴格遵從荀庚將軍的命令,要求臣嚴格按照郤克元帥的指揮,這才取得戰爭勝利,臣何功之有啊?”
    荀庚就是晉國先中軍將荀林父的兒子,如今是上軍將。
    這次鞍地之戰,荀庚根本沒參加,但上軍佐士燮作為荀庚的副手,在這裏還是把功勞加到了荀庚頭上,令荀庚聽後是非常滿意。
    士燮這番謙詞,更令晉景公高興。是啊,自己的愛卿們如此謙讓,晉國還有何憂?
    然後晉景公再公開表揚了欒書,欒書答謝道:“主公,這都是主公的功勞啊。
    要說臣等有些微末之功,那也是元帥的領導和士燮的直接指揮有方,再加上將士不惜命才得勝,臣不敢言功啊。”
    欒書是下軍將,這次出征,晉國六卿就出了中軍將郤克、上軍佐士燮和下軍將欒書。
    從六卿排名次序上講,欒書在士燮之下,所以他說了士燮的直接指揮有方。
    晉國取得了一場大勝,可謂是泄了八年前在泌之戰中敗給楚國的一口惡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晉國上下歡欣鼓舞,尤其是指揮這次作戰的晉國三位將佐的互相謙讓表現,給晉軍極大的鼓舞。
    晉國公卿大夫們如此有禮,但晉景公卻要搞一出非禮來了。
    晉景公也算是一位好大喜功的國君,論功行賞完畢,他就派了任務給大夫貢朔:
    “煩請愛卿去朝見天子吧,就說蒙天子鴻福,晉國在討伐齊國戰爭中取得大勝,前來獻捷。”
    前麵我們講過,獻捷,就是向天子報告戰爭勝利並獻給天子戰利品,如奴隸俘虜財物戰車等等。
    這往往是一個肥差,鞏朔興衝衝出差去了。但沒想到,通報後,天子周定王派了單襄公來見鞏朔,表示天子不願接見。
    單襄公正色對鞏朔道:“蠻夷戎狄,不用王命,沉溺酒色,毀壞法度,因此天子命令諸侯討伐,得勝歸來才有獻捷一說。
    獻捷,天子親自受捷並且予以慰勞,這是為了懲罰不敬,獎勵有功。
    但是,同姓兄弟之國,異姓甥舅之國,如果出現敗壞禮製之事,諸侯奉王命討伐,得勝不需獻捷,向天子報告即可。
    這正是天子倡導的要尊敬親近、禁止淫邪。
    但齊國是甥舅之國,是先太師薑子牙尚之後,難道齊國真的已經成了蠻夷戎狄之國了嗎?或者說,齊國放縱私欲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了嗎?
    如今叔父取得伐齊之戰勝利,天子雖然很欣慰,但叔父應該至少派一名由天子任命的卿大夫來向天子報告,這才是符合禮製的。
    如今叔父派了您鞏朔前來,鞏朔並非天子任命的卿大夫,獻捷又違背先王的規矩。天子哪敢廢棄先王的規矩而接受呢?”
    鞏朔羞慚不能答。
    周定王呢,其實他派單襄公對鞏朔說那一通話,內心也是糾結的。
    天子禮儀不能廢棄,周定王斷不能接受獻齊捷。所以他在明麵上要把道理對朔講清楚,這是天子之威儀。
    但周定王心裏更是清楚,晉楚泌地之戰後,如今天下諸侯基本都依附楚國去了,隻有晉國是始終如一把自己當天子。
    這次晉景公派鞏朔前來獻捷,雖有違禮儀,但說到底是尊重王室。
    自己這一頓說辭下去,不知道晉國人會怎麽想,所以周定王必須向晉國使者鞏朔表達足夠的善意。
    如何表達呢?
    周定王事後安排了隆重的接待,在技術上作了些處理。
    根據鞏朔級別,依禮製將晉國赴王室獻捷一事,弄成諸侯取勝派大夫前來報喜。既非獻捷亦非報告,隻是一個普通的報喜。
    然後,周定王親自宴請鞏朔,贈送鞏朔禮物,派人叮囑鞏朔道:
    “天子賞賜大夫禮物這是不合禮數的,請大夫悄悄接受即可,回去不要聲張,以免被史官記錄。”
    得,這就是天子之禮數,但鞏朔哪敢不向晉景公匯報?
    所以周定王最後的擔憂還是成了現實:違規賞賜禮物給諸侯國大夫,結果被史書記錄了。
    喜歡春秋晉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