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晉楚鄢陵之戰(2)

字數:3577   加入書籤

A+A-


    晉厲公怒了!
    晉國國君的怒可不是鬧著玩的。畢竟,在當時的春秋江湖上,晉國是列國諸侯聯盟盟主,是超級大國,是諸侯之長。
    全天下,唯楚國敢與之抗衡!
    晉厲公立即召開了晉國高級幹部會議,他當然沒有直接發表自己的意見,但他的意見幾乎誰都知道。
    對年輕氣盛的晉厲公來講,他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威信日益增強,自信能夠駕馭以欒書為中軍將的各公族大夫。
    如果這一次再取得對楚國的勝利,那自己將樹立起更高的威望,從而完全控製整個晉國公卿大夫勢力。
    晉厲公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他當然看到了晉國的問題,那就是現在晉國卿大夫勢力過於強大,給晉國公室帶來了極大的威脅。
    晉厲公有著自己的小算盤:隻要取得對楚國之戰的勝利,那便意味著晉國已無外敵,而自己的威望將是曆史性的!
    自己必須趁勢來打壓一下國內過於強大的卿大夫勢力,提升晉國公室勢力,以達到晉國國內勢力的平衡。
    所有人希望與楚國開戰!因為這些個將佐,都想著為自己的家族再獲得一個功勳。
    戰勝楚國的意義是非同一般的,隻要再立功,那自己的家族勢力將進一步得到增強。
    而且,所有人都很自信,現在如日中天的晉國,士氣之高昂、戰鬥力之強悍,擊敗楚國完全不成問題!
    但,有一個人非常不想與楚國開戰。這個人,便是繼承了其父親士會一生謹言慎行性格的中軍佐士燮。
    晉厲公的幾根肚腸,整個晉國也就士燮看出來了。他當然知道戰勝楚軍應該不成問題,但沒有外患,則必有內憂!
    晉國的內憂,當然是晉國內部的權力鬥爭,這種權力鬥爭主要是兩種:
    一種是以國君為首的晉國公室,與各公族勢力這兩者之間的鬥爭。
    另一種是各公族勢力之間的鬥爭!
    現在的晉國,國君的表現是強悍的?但公族勢力也不弱,所以堪堪形成互相平衡的局麵。
    但如果由國君親自率領的晉軍戰勝了楚軍後,那國君的地位將進一步穩固,威望將得以極大提升。
    到那時,國君肯定會對公卿勢力下手。
    這對晉國來講是有過曆史的。
    曾經在晉獻公時,由於晉獻公不斷取得對戎狄作戰的勝利,加上滅了許多諸侯,自身權力不得增強,最後便對代表公族勢力的群公子下手,盡滅群公子。
    這段曆史別人可能會淡忘,但士氏家族那是一定不會忘的!
    因為,執行晉獻公滅群公子計劃的,正是士燮的爺爺士蒍!
    想到這一點,士燮不由不寒而栗。
    除了這個隱患外,還有便是各公族勢力之間的鬥爭。
    現在整個晉國勢力最強勁的是三大家族:
    欒氏家族,因為有欒書執政中軍將一職,其子欒鍼也已出道,並當上了國君的車右。
    再是郤氏家族。郤錡、郤至本就是八卿之一,麻燧之戰後,新軍將趙旃去世,郤犨接替了其新軍將之職,八卿郤氏已經占了三席。
    還有,郤至之弟郤毅已經擔任了國君車禦,郤氏力量龐大到了極點!
    尤其是整個新軍,郤犨為將郤至為佐,完全成了郤氏家族的私軍了。
    然後是荀氏家族,八卿中荀偃、荀罃占了兩席,分別是上、下兩軍的軍佐。
    曾經牛氣衝天的趙氏家族,此時宗主趙武還是一個少年小子,已經被排除八卿之外了。
    那自己的士氏家族,雖然自己擔任著第二把手,但如果內部權力鬥爭一開,自己這樣的位置肯定會有人來拉!
    自己就是再不願陷入權力鬥爭,到時也會不得不作出選邊站隊的決定。
    一個不慎,那便是滅族的下場啊。
    士燮很不想打這一場仗,因為這是一場明顯可以取得勝利的仗。
    但這種勝利對國君來講是有利的,對各卿大夫勢力來講,那絕對是巨大的麻煩。
    所以,當宋國前來哭訴時,士燮便提議不要過分在意鄭國的背叛。
    結果,他的提議立即遭到了所有的人反對,甚至被人譏笑為膽小鬼。
    士燮當然不能把自己反對出兵的理由給擺出來,所以隻能承受著這種譏笑。
    晉厲公很快統一了各將佐思想:出兵,討伐鄭國。具體部署如下:
    由晉厲公親自親領晉軍主力,以郤毅為車禦、欒針為車右,出動中軍將欒書、中軍佐士燮、上軍將佐郤錡和荀偃、下軍將韓厥、新軍佐郤至等六卿隨軍。
    命令新軍將郤犨赴衛國、齊國、魯國等諸侯國要求派軍隊參加,由下軍佐荀罃留一支兵馬留守國內。
    4月12日,晉軍越過黃河向鄭國挺進,一次對鄭國的考驗又開始了。
    春秋時期的鄭國,真的很不容易。鄭成公自即位以來,也算是一位戰車上的君主了,他一直在戰鬥著。
    單是最近幾年,鄭國與弱小諸侯許國打,加入諸侯聯軍與秦國打,與超級大國楚國打過,與老牌諸侯宋國打。
    現在好了,要與春秋霸主、中原諸侯聯盟盟主晉國開戰了。
    鄭成公很冷靜,他一邊加強防備,一邊派人向楚國求援。
    與晉一戰,這正合楚共王之意!
    楚共王正等著要與晉國交個手,二話不說,立即親率三軍,奔赴鄭國。
    楚軍北上的動作非常快,公元前575年5月初,便到達了鄭國。晉國離鄭國近,也很快抵達鄭國。
    就這樣,還未等晉國希望中的各諸侯聯軍趕來,晉、楚兩個世界超級大國已經分別由國君親率大軍在鄭國的鄢陵對峙。
    很快,一場大戰就要爆發,這也意味著實施僅僅三年的弭兵會盟,宣告流產!
    喜歡春秋晉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