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欒書的汗馬功勞

字數:4411   加入書籤

A+A-


    晉悼公是很討厭權力鬥爭的,為了不讓自己陷入無休止的權力鬥爭,晉悼公的破解辦法非常簡單,那就是把權力牢牢集中到自己手中。
    其實,他的前任晉厲公也希望能夠把權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但晉厲公最大的問題便是他沒能如晉悼公那樣,任用真正的賢良人才,並且將這些賢良人才都成為自己的倚重力量。
    晉厲公任用如胥童這種處心積慮要報仇的人,直接將自己陷入晉國的權力鬥爭的旋渦中心。
    相比之下,晉悼公比晉厲公不知高明多少倍。
    高明的馭臣術,是當時還是少年的晉悼公給人耳目一新。
    現在,中軍將欒書去世了,誰來接任中軍將這個全晉國最有份量的執政卿大夫之位呢?
    按理,應該是中軍佐荀偃遞補為中軍將。但是,荀氏家族以及與荀氏家族同宗的中行氏家族和智氏家族,這個家族已經夠強大了,晉悼公必須平衡晉國各大家族的勢力。
    晉悼公再一次越級提拔了韓厥,任命韓厥為中軍將,同時對剛剛新任命的八卿班子作了調整:
    中軍將佐:韓厥、荀偃;上軍將佐:荀罃、範匄;下軍將佐:欒黶、士魴;新軍將佐:魏頡、趙武。
    這裏要說明的是,公元前573年這一年,不但是中軍將欒書去世了,下軍佐魏相也去世了。
    欒書去世後,念其對晉國的功績,晉悼公任命其子欒黶擔任了下軍將,原來的下軍將士魴降一級擔任下軍佐。
    韓厥由上軍將直接提拔為中軍將,荀罃由上軍佐提拔為上軍將,範匄新進班子,擔任了上軍佐。
    有人要說了,士魴沒犯什麽錯,怎麽給了降級了呢?
    這正是晉悼公馭人之術。
    因為,與士氏家族同宗的範氏家族有一個晉級卿班子了,這便是範匄。
    而且,範匄一進卿級班子就成了第四把手,士氏家族還會有什麽意見?
    如果不想要權力鬥爭,那就一定要實現權力平衡。此時晉國八卿班子,就是一個平衡權力的好平台,國君如果夠英明,那就一定會好好使用這個平台。
    欒書不是挺擔心晉悼公要對他下手嗎?怎麽欒書一死,他的兒子欒黶便晉升為卿,而且直接是第五把手?
    其實欒書真的是想錯了!
    在晉悼公的眼裏,欒書雖然是一個權臣,而且在權力鬥爭中手段毒辣。但欒書的一生,確實是可圈可點的一生,是為晉國作出巨大貢獻的一生。
    欒書自公元前598年進入晉國卿級班子,成為晉國高級領導。剛進入卿級班子不久,他便見識了先氏家族是如何覆滅的。
    從此,欒書更加小心謹慎,不爭不搶,終於在晉景公時代,熬到了中軍將這個晉國自國君之下的第一把交椅。
    在中軍將這個位置上,哪怕你不想參與權力鬥爭,但權力鬥爭還是要找上你的。為了在權力鬥爭中不被鬥死,那就得去鬥死人家。
    就算是在這樣的權力鬥爭中,欒書堅持在選邊站隊上的謹慎,至少是做到不顯山露水。
    所以,當趙氏、屠岸氏、郤氏這三大家族先後被滅族時,處於主導角色的,都是國君,而不是欒書這位執政的中軍將。
    這正是欒書超凡的政治智慧!
    隻有胥氏家族被滅,那是欒軍作為中軍將必須站在風口浪尖的擔當。滅了胥氏家族,對欒書來講是沒有任何政治風險的。
    關於弑殺晉厲公,也許一開始欒書根本沒有這個念頭。但當他和荀偃同時在朝堂被捕,並差點被殺,欒書這才下定了決心:既然伺候不了這個國君,那便另立一個吧。
    於是,晉國的曆史就有了欒書和荀偃聯合弑殺了晉厲公的事件。
    哪怕是這樣的事件,欒書還是找到了可靠的盟友,荀氏家族。
    在權力鬥爭場上,欒書表現的是一個陰險毒辣的政客,這也是欒書在曆史上留下的汙點。
    可以說,這也是曆史上許多政治家的汙點,不可避免的汙點。
    因為,這是權力鬥爭!
    權力鬥爭中,不單單是個人你死我活的鬥爭,在春秋各諸侯國裏,尤其是晉國這樣的諸侯國家,權力鬥爭往往意味著整個家族的你死我活!
    那些代表著家族、成為家族宗主的政治人物,怎麽可能為了在乎這樣的曆史汙點而伸出脖子讓人砍呢?
    晉國中軍將欒書,如果我們不談權力鬥爭,而是站在其他的角度去看這位晉國曆史上的大牛人,我們會發現,欒書真的為晉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先是在對齊鞍地之戰,徹底將齊國打服將!
    然後,借著與楚國短暫和平之際,北掃赤狄,徹底消滅了赤狄餘部!
    再然後,西征秦國,組織的十二國聯軍將秦國徹底打得數十年內不敢進犯晉國!
    在欒書擔任中軍將執政晉國期間,晉國傳統三大敵人隻剩下了一個南方的楚國。
    對於強大的楚國,正是在欒書執政期間,奠定了晉國長期壓製楚國的戰略基礎。
    首先是一場鄢陵之戰,一雪泌地之戰敗於楚國之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後,重用楚國叛臣巫臣,東聯吳國,從此為楚國樹立了一個強大的東麵之敵。
    晉國支持下的吳國,成了楚國的噩夢。從此,楚國陷入兩頭作戰危局,東奔西走。
    到後來,楚國不得已不斷加強軍備,大搞軍事競賽,最終這個晉國最強大的敵人被完全拖垮!
    這個基礎,正是欒書當中軍將時開始打下的!
    在一場又一場的軍事行動中,可以肯定的是,欒書作為中軍將在其中的作用是決定性的。
    欒書在軍事行動中表現出來的戰略格局、軍事指揮才能,都堪稱上佳!
    在個人魅力上,欒書是絕無貪腐之心,欒氏家族沒有百頃田產,從未見欒書與別人爭搶過什麽田產財產的記錄。
    甚至,欒書家裏居然備不齊要祭祀用的禮器,有時不得不向別人借!
    欒書的一生,是奉公守法的一生,是不斂私財的一生,是戰功赫赫的一生,是為人謹慎的一生,也是諸侯信服的一生。
    無論是晉景公後期,還是晉厲公期間,晉國在欒書擔任中軍將期間,國力迅速達到曆史頂峰的強勁水平,天下諸侯歸順,連後來戎狄也主動歸附!
    但他又是一位弑殺了國君的中軍將,這突然令人想起了曾經的中軍將趙盾。
    趙盾正是因為晉靈公想方設法要害自己,不得已采取了自衛行動!
    弑殺晉靈公,其實是趙氏旁宗邯鄲氏的趙穿下的手,但最終是趙盾承擔了弑君的曆史責任。
    欒書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當郤氏家族被滅時,屍首陳列朝堂,欒書作為中軍將,居然被當場拿下!
    雖然下手的是胥童、長魚矯等人,但欒書何嚐不知道,如果沒有晉厲公的命令,他們敢嗎?
    與趙盾一樣,欒書認定晉厲公準備對自己下手,他也不得已采取了自衛行動。
    這樣的自衛,不是為了自己一個人,欒書必須對自己的家族數百人口的生命以及欒氏家族的存續而負責。
    晉悼公是一位睿智的國君,他當然知道欒氏家族對晉國的貢獻。所以當欒書去世後,晉悼公立即任命欒書之子欒黶進入卿級班子。
    九泉之下的欒書,也應該可以得到安慰了。
    喜歡春秋晉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