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魏絳獻和戎五策

字數:4489   加入書籤

A+A-


    中原諸侯不再向周天子進貢,都向晉國進貢了。於是,周王室更加衰落,晉國則更加富庶。
    但是,令英明神武的晉悼公沒想到的,正是因為這樣的舉動,給自己以及晉國帶來了非常大的負麵影響。
    如果從文治武功來看,晉悼公完全可以算得上春秋時期列國諸侯中最強有力的國君之一,是一位諸侯方伯,真正的春秋霸主!
    但曆史沒給予他這個榮譽,甚至,寧可給了那位靠仁義道德去爭霸的宋襄公,也沒有提到過晉悼公!
    那正是因為春秋霸主的標配,往往是這三個:第一,尊王攘夷;第二,國力強大;第三,會盟諸侯。
    晉悼公時期的晉國,無疑是天下第一強國,晉悼公也組織了大量的盟會,得到了諸侯列國的承認。
    但晉悼公卻是明目張膽推翻了尊王攘夷的一位晉國國君!
    至於晉悼公不再攘夷,我們也不能認為這是晉悼公的錯,晉悼公一開始當然是要攘夷的。
    如對楚國展現的史無前例的強勢,那正是晉悼公在內心仍舊是把楚國這個已經成為真正的中原諸侯當成蠻夷。
    對於晉國周邊的戎狄部落,晉悼公一開始也想著來個全麵打擊。如他的前任晉景公、晉厲公那樣,總想著徹底平定戎狄之患。
    公元前569年,無終國國君嘉父派大夫孟樂到晉國贈送禮物,希望與晉國建立友好關係。
    無終國,我們在講齊國風雲時提到過,那是一個北方的戎狄部落所建之國之國。
    齊桓公幫助燕國在討伐山戎時,采取了聯合無終國的策略,最終消滅了令支等山戎武裝。
    聽說居然有戎狄之國前來和好,晉悼公很不高興。
    “戎狄之人,野蠻而貪婪,咱堂堂中原大國,怎麽可以接納?不見!請諸大夫擬訂征伐方略。”朝會上,晉悼公提出了自己的主張。
    但是,剛剛進入八卿班子的新軍佐魏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魏絳道:“主公,諸侯歸附晉國越來越多,連陳國都主動歸附。這正是晉國施以仁德,主動幫扶,諸侯主動親睦的結果。”
    晉悼公點點頭,魏絳接著道:“臣認為,對戎狄也該如此。如果一味對戎狄用兵,那我們兵力分散,不能隨時救援諸侯。
    如楚國萬一討伐陳國的話,那我們不能及時救援陳國,這便相當於拋棄了陳國。一旦拋棄了陳國,那其他諸侯看在眼裏,勢必對我們離心離德。”
    晉悼公心頭一緊,對啊,如果這個時候對戎狄用兵,那勢必要將中原諸侯給晾在一邊!
    但現在楚國咄咄逼人,魏絳提醒得對。於是,晉悼公問魏絳道:“那依大夫看,寡人應如何對付戎狄?”
    魏絳道:“一直以來,我們晉國對戎狄政策並不一致,有的是和親聯姻以為同盟,有的是打擊驅逐以為敵人。
    相比之下,與戎狄和好對晉國的好處要遠遠大於與戎狄為敵。臣認為,和戎有五大好處:
    一是獲得土地,擴大疆土。
    戎狄重視財物而輕視土地,那我國可以發展與戎狄的商貿,用財物而換取戎狄土地。
    二是安定百姓,發展生產。
    和戎可以保證邊界安定,百姓可以放心生活,從而土地得以管理,農業得以發展,商貿得以流通,賦稅得以增加。
    三是擴大影響,吸引諸侯。
    連戎狄都主動親附我國,那我國周邊的諸侯、戎狄周邊的國家就會因此關注和重視我國,會傾慕我國,加上我國國力強大而選擇依附我國。
    四是減少軍備,節約開支。
    能夠用仁德來安撫戎狄,軍隊不用出征,武器裝備不至耗損,不必為戎狄動用戰略物資,增加軍備,節約國家開支。
    五是以德服人,遠近安定。
    當我們總是把仁德放在第一位,以此與諸侯交往,再遠的諸侯也都會來歸附,附近的諸侯更加心安。
    如果我們以仁德待戎狄,那才是真正的以德服人啊。”
    晉悼公大喜道:“大夫之言,令寡人茅塞頓開。傳令,隆重接待無終國行人!從此,對戎狄之策,就依魏絳大夫所言夫!寡人命魏絳為和戎使者,全權負責戎狄之事!”
    晉悼公欣然接受魏絳意見,從此徹底拋棄攘夷政策,對戎狄采取以和為主的政策。
    無終國國君嘉父大為感慨,他這一次遣使來晉國,一來是試探,二來是示好。
    現在晉國給予無終國的禮待,讓這位北狄無終國君非常感動。
    是啊,時代不一樣了,戎狄等少數民族部落長期與華夏各族相融,有許多已經是完全融入了中原諸侯。
    史料也許記載了大量的戎狄侵犯華夏之事,但大量的沒被記錄的,則是華夏與各族的友好相處、互相融合。
    前麵我們說過,有的戎狄部落,本偏隅一方,但被秦、晉等國遷至中原,慢慢習慣了中原的生活及各種禮儀。
    當然,一開始還有史料記載這些部落民族奇特的生活習性和文化禮儀,評價他們為“非禮”、“野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隨著曆史的發展,他們也慢慢接受了中原文化。於是這些被中原人看來所謂非禮的野蠻的言行舉止習俗慢慢改變,此後被記錄於史料的越來越少。
    這便是戎狄融入華夏。
    當然,由於中原的戰亂不斷,許多小國無奈大國爭雄和吞並。有的滅亡,有的被迫遷移至所謂夷蠻戎狄居住生活的地方。
    如曾經的驪戎部落,本就是姬姓,也許原本便是正統華夏民族,結果成了戎狄。
    這樣的部落有很多,估計與晉國一直結盟的薑戎部落便是如此。
    還有吳國,原本是正宗姬姓諸侯,但流落到東夷一帶,最後連自己都認為“吾,蠻夷也”。
    戎狄蠻夷,中原華夏,其實又有什麽明確的區分地帶呢?無非是大周王朝這樣的統治者承認不承認罷了。
    春秋到了這個時候,對那些雄才大略的如晉悼公這樣的諸侯國君來講,禮儀文化,麵子工程,哪有國土擴展、人民歸附來得重要?
    相比以前隻經營一個城邑,此時的春秋列國,已經將邊界看得越來越重了!從而,國界的問題也慢慢被重視!
    而這一切,貌似便是從晉悼公時代慢慢開始並發展起來。為何要攘夷?夷來歸附,就是實力的增強!
    晉悼公聽從魏絳建議,從一個無終國著手,在無終國這樣有著一定代表意義的戎狄主動前來求和時,直接與之歃血定盟。
    魏絳,這位魏氏家族的嬌嬌者,主持了這次與無終國的結盟儀式,宣布了晉國對戎狄各族的政策。
    於是,接下來的晉國熱鬧了,此後,經常有戎狄部落主動來與晉國歃盟,表示從今以後願奉晉國約束,扞衛北方,不侵不叛,各保安寧。
    這給晉國帶來了什麽?
    當然是最直接的國家利益!
    晉國的三大敵人,其中之一便是戎狄。現在戎狄歸服,晉悼公不費一槍一彈,便解除了這個後顧之憂。
    由於戎狄的歸服,晉國周邊大量的戎狄部落自動成為晉國附庸,甚至直接成為晉人。
    還有的最,則是將大量自認為沒什麽用的土地貢獻給晉國,從而換取部落所需的生活和軍事用品,使晉國疆域迅速得到了擴大。
    在人口是第一生產力的春秋時期,晉國因為人口大量增加,而進一步增強了國力!
    當然,從曆史文化的角度,我們還可以說,晉悼公開辟了中國曆史上華夏中原與周邊少數民族主動團結融合的先例!
    喜歡春秋晉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