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秦晉暫時罷刀兵
字數:4526 加入書籤
秦景公很清楚,已經沒有什麽諸侯國的力量可以擊敗晉國了。但是,列國諸侯外還有一支力量,絕對能夠真正消滅晉國!
這支力量,當然是晉國的權力鬥爭。
晉國欺人太甚,既然不能在武力上報了此仇,那就積極參與晉國的權力鬥爭吧。
而眼前就有一個為晉國今後的權力鬥爭埋下的絕佳定時炸彈,那便是眼前這個範鞅!
善待範鞅,再是積極幫助範鞅回晉國,那就相當於當年秦國厚待其爺爺士會一樣,最終士會回國後,至少士氏家族是傾向於秦國的。
到後來後,士會入卿尤其是當上中軍將這段時期裏,晉秦兩國保持了數十年無戰事!
範鞅這個人在秦國雖然時間不長,但秦景公隱隱感覺到,這個人精於權術。雖然,範鞅有著其爺爺士會一樣的智慧,但沒有士會那份源於骨子裏的謙恭。
這種人留在秦國,極有可能會把晉國的那一套權力鬥爭把戲搬到秦國政壇上來。
這種人,當然不能重用!
把範鞅送回晉國,一向晉國示點好,以圖邊境平安;二交好範氏家族,有利秦國長治久安;三送走燙手山芋,消除隱患。
一舉三得,秦景公心中有了主意。於是,秦景公找了個時間請範鞅喝酒。
秦景公問範鞅道:“請大夫跟寡人講講,如今的晉侯是個什麽樣的人?”
範鞅恭恭敬敬答道:“不瞞主公,千古賢君也,知人而善任,文治武功。”
秦景公歎了口氣,道:“今天寡人宴飲大夫,實則向大夫討教。晉國國富民強,長期稱雄列國諸侯,國內人才濟濟,像大夫般賢臣應該很多吧?他們中有哪些人值得寡人重視、有何特點,請大夫不吝賜教。”
範鞅恭敬道:“主公,晉國人才濟濟,如趙武謙遜且有文德,魏絳計多且勇武,叔向博學多采通禮義,張老忠誠且厚德,祁午沉穩臨事鎮定,臣的父親範匄能識大體,這些都是當世英傑。
其他公卿大夫,都能做到明德修身,遵禮有度,勤勉職責,非範鞅不敢妄議非,實乃不勝枚舉啊。”
秦景公心裏歎了一聲,相比晉國,秦國最缺乏的就是人才。看來,隻要這個晉侯在,秦國看來是別去惹晉國了。
秦景公又問道:“請教大夫,晉國各大家族明爭暗鬥,你認為哪家可能會率先滅亡?”
範鞅對欒氏心中怨恨至極,見秦景公如此相問,自然夾了個人感情因素,故想也不想故,張口便道:“非欒氏家族不可!”
秦景公納悶了,他沒想到範鞅居然會這樣回答,不由感起興趣來,繼續問道:“哦,但據寡人所知,如今的欒氏可謂是晉國最得勢的家族啊?
而且,既然大夫認為欒氏家族會率先滅亡,那為何大夫的父親範匄會嫁女給欒黶,結成範欒聯姻?
大夫赴寡國後,又為何要求寡人將欒針的屍首歸還給欒氏?”
範鞅歎了口氣,道:“主公,臣之所以認為欒氏家族一定會滅亡,那是因為欒氏家族得勢以來,行事過於高調,為人太過囂張。
一直以來,晉國權力鬥爭不斷。但凡是一個家族能夠興起,其實都是祖上積德而蔭蔽後世。
祖上所積之德,子孫後代如果不好好珍惜,不繼續添德,那便會將祖上之德不斷消耗掉,最終肯定因德盡而福終,福終而禍至。
喪德容易積德難,消耗祖上所積之德是很快的。隻要出現狂妄的後代,飛揚跋扈,盛氣淩人,那便意味著家族之德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從最早的裏克,到文公以後的狐氏、先氏、胥氏、趙氏、郤氏等等家族,這些主公您肯定都知道,他們被滅,都是因為有了狂妄自大的後人!
他們有的弑君,有的貪賄,有的搶地,有的打壓別的家族,最終使自己走向了滅亡。
如今欒氏家族,其祖上之德,可以追自欒賓開始,到後來的欒書,代代相積。但欒書擔任中軍將時,卻因為弑君而受到國君猜忌。
欒氏家族的欒黶、欒針等卻不自重,自以為家大勢大,盛氣淩人,晉國各公卿大夫中早就有人看不慣他們了。
為了提醒他們,幫助他們,家父多次提醒,還與欒氏聯姻,那是不忍坐視欒氏之亡。
但欒氏家族卻不知足,尤其是欒黶,對國君讓他統率兩支軍隊而不謙讓,還想方設法要為其兄弟欒針謀求卿位。
據臣了解,欒黶的幾個兒子個個都很驕狂,如果不加以自律,臣鬥膽直言,欒氏很快便將走向自取滅亡之道!”
秦景公聽得是津津有味,他故作關心道:“那現在,範氏與欒氏因為欒針而交惡,大夫你到了寡國。那大夫的範氏家族勢力不是消弱了嗎?如果欒氏要加害你們範氏家族,該怎麽辦?”
範鞅垂淚道:“臣歸秦國,實出無奈,想起父親為臣而承受巨大壓力,臣每天引領東望,祈求父親平安啊。”
秦景公感歎道:“大夫賢德,在秦國定能大展身手。寡人不忍大夫之族受到欒氏迫害,那就由寡人出麵,幫助大夫回去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範鞅大為感動,向秦景公行了個大禮道:“如果臣能回到晉國,一定不忘主公之恩德。有生之年,當善待秦國!”
秦景公暗中派人赴晉國,見到了範匄,講了範鞅在秦國的情況。並告知範匄,秦伯有意送範鞅回晉國。
範匄那個激動啊,他立即為迎回範鞅運作了起來。
範匄求見晉悼公,向晉悼公傳達秦國求和之意。範匄對晉悼公道:“遷延之役後,秦伯被主公之威而徹底震服,派人來私會臣,請求與晉和好。”
晉悼公大喜,範匄接著說:“這一次秦國應該是真心了,臣之子範鞅因與欒針主動尋秦軍決戰,欒針戰死,範鞅不得已逃亡至秦。
本來,臣非常慚愧,範鞅投敵叛國,但未曾想範鞅赴秦是假,一心為晉是真。
他詳細向秦伯介紹了主公您的英明神武,介紹了晉國公卿大夫的賢德,介紹了晉國的國力民力軍力,以及天下諸侯歸心的情況。
範鞅的努力終於讓秦伯下了決定,從此不再挑釁晉國,主動與晉和好。
雖然不是臣服晉國,畢竟秦國也是一個大國。但能夠因此而實現兩國數百年來所希望的和平,那是主公之德、晉國之福啊。”
晉悼公感歎道:“能夠讓秦國心服口服,從此了卻我晉國西境之患,範鞅功莫大焉。”
範匄大喜,他繼續道:“主公,隻是遷延一役,欒黶因欒針戰死而遷怒範鞅......”
晉悼公微微一笑,道:“你不必多言,寡人自有主張。”
第二天,晉悼公召見欒黶,道:“昨日範匄求見寡人,提及遷延一役,欒針為國捐軀,要求寡人給予撫慰。
寡人認為,欒針、範鞅雖然不遵帥令,擅自與秦軍作戰,觸犯了軍紀,理當懲罰。但亦是展我晉軍將士之威,尤其欒針戰死,寡人甚為痛惜。
今寡人按範匄所請,欲封你兒欒盈為公族大夫,他日再入卿位,你看如何?”
欒黶那個激動啊,不管如何,首先欒針戰死一事,得到了國君的正名,是為了一展晉國之威。
再是自己兒子受封為公族大夫,又得到了他日入卿的承諾,這簡直是欒氏家族因禍得福啊。
欒黶趕緊謝恩,晉悼公又道:“既如此,那範鞅之事,也到此為止。不日,寡人將宣召他回國,並與秦國簽訂盟約,兩國從此互不侵犯。
範鞅將功折過,官複原職。你與範匄本就翁婿之親,寡人更希望你們兩家精誠團結,竭力為寡人分憂啊。”
欒黶哪裏還想多說什麽?
就這樣,晉悼公令範匄全權處理與秦和好並迎回範鞅一事。範鞅因此得以回國,秦國與晉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就這樣,自遷延一役後,晉國與秦國終於坐下來和談。百年來的仇怨就此化解,直到春秋結束,兩國之間再無戰事。
喜歡春秋晉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