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趙武救了叔孫豹

字數:4054   加入書籤

A+A-


    兩人商議了一陣,趙武覺得這個會開得非常順利,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
    第二天,列國卿大夫們又聚在一起,共同商議決定最後幾個事項。
    突然,莒國派人來報告,說魯國突然發兵討伐莒國,攻占了莒國不少城池!
    這個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一下子把參加虢邑會盟的諸侯國卿大夫們驚呆了!
    魯國人在搞什麽飛機?一邊在參加世界和平大會,一邊居然出兵攻打弭兵盟約國?
    突發事件下,會議立即暫停,楚國令尹熊圍頓時來了興趣。
    熊圍迅速作出了兩個反應:第一,立即拘捕參會的魯國執政上卿叔孫豹!
    熊圍的理由非常充分:違反弭兵會盟精神,必須嚴懲,按律當斬!
    第二,因突發事件,這次盟會就不再搞歃血為盟那一套了,大家就把上次會議的盟約拿出來照念一遍,然後置於犧牲上即可。
    楚國令尹熊圍這一出又是幾個意思?
    原來,上次歃血時,是由楚國主盟的。根據上次談判規定,這一次輪到由晉國主持歃血事宜。
    現在,楚國令尹熊圍居然提出一切從簡,也就是說,這一次你晉國就沒必要主持歃血這個程序了!
    魯國討伐莒國,這又是怎麽回事?參會的列國卿大夫們議論紛紛,但又都沒有得到確切情報,根本就不知道魯國在搞什麽飛機。
    這真的難怪大家,連參會的魯國執政上卿叔孫豹自己,都不敢相信居然會有這樣的事發生!
    這個事,我們要從魯國說起。
    原來,魯國內部權力鬥爭相當激烈,魯國公室大權旁落,國君如同傀儡傀,國政基本上被三桓把控。
    魯國三桓,即前魯國國君魯桓公三個兒子魯慶父、魯牙、魯友為宗主的三個大家族,孟氏家族、叔氏家族和季氏家族。
    此時的叔氏家族宗主為叔孫豹,魯國執政卿大夫,正代表魯國參加虢地會盟。季氏家族宗主季孫宿也是執政卿大夫,他與叔孫豹有點過節,他趁叔孫豹不在國內,居然使了個陰謀,搞了一出借刀殺人之計,故意出兵討伐莒國,目的就是希望晉楚兩個盟主在虢邑會盟中追究魯國責任,最好是叔孫豹被逮捕下獄,最後被宣判死刑,或無限期被拘押起來!
    楚國代表團團長、令尹熊圍很想耍耍兵威,殺一個大周王朝宗邦諸侯國的執政卿大夫,顯然是很有成就感、很威風的一件事。
    於是,來自楚國方的高層意見來了:魯國違反弭兵會盟精神,粗暴踐踏國際和平共處若幹原則,必須得到嚴懲!具體就是先逮捕參會的魯國執政卿大夫叔孫豹,組織國際聯軍討伐魯國時,拿叔孫豹祭旗。
    頓時,一股殺氣籠罩在虢邑。尤其是魯國代表團,人人自危,有個別人甚至勸叔孫豹幹脆逃會,卻被叔孫豹喝止了。
    晉國代表團有一個人覺得自己發財的機會到了,這個人,就是那個在欒氏之亂中曾敲詐勒索羊舌肹的晉國大夫樂王鮒。
    樂王鮒派人去見叔孫豹,對叔孫豹道:“如果肯把您那根華麗的腰帶送給我的話,那我便為您去向趙元帥求情,憑我的麵子,趙元帥一定會放了您。”
    誰知,叔孫豹當場便表示了拒絕:“這太麻煩您了,還是算了吧。”
    魯國代表團中一位叫梁其跁的魯國大夫急了,他對叔孫豹道:“夫子啊夫子,都到這個時候了,您怎麽還吝嗇一根腰帶啊。財物是用來保衛身體的,現在身體快沒了,你還要財物作甚?快把財物給那個樂王鮒吧,由他出麵向趙武求情,您就可以保住一條命。”
    叔孫豹微微搖頭微,歎了口氣道:“感謝您的關心,但您可能不知道,那個樂王鮒是一個真小人!他是怎麽一個人,我太了解了。想當年,樂王鮒就是趁人之危向叔向索要財物。
    我不是不惜命,而是不能滿足小人的貪欲。你以為他真的是隻要一根腰帶嗎?他真正要的是財物!如果我給了腰帶,那很快他會索要其他財貨。
    我奉國君之命來這裏參加諸侯會盟,本就是為了保衛國家。現在國家有罪,如果我用財貨來保護自己,那魯國就必然受到諸侯聯軍的討伐!
    如果魯國受到懲罰,而我雖可免一死,但今後怎麽再為國家服務呢?
    行賄免死,行事不正,魯國的官吏們都學我的話,那我們魯國就危險了。雖然這一切都是季孫氏搞的鬼,我本無罪。但為了國家,我就是受死又有何憾呢?”
    說罷,叔孫豹撕下一片衣服上的帛布,遞給樂王鮒派來的人,冷冷道:“腰帶太窄了,還是這片帛布有點用。拿去吧。”
    樂王鮒拿著叔孫豹送的這片帛布,氣不打一處來,他立即求見趙武,要求趙武立即追究魯國責任,與楚國達成共識,先殺了叔孫豹。
    趙武冷冷看了看樂王鮒,道:“叔孫豹作為魯國執政上卿,麵臨禍患而不忘記國家,謂忠。雖有危難而不放棄職守,是信。為國家利益而不惜一死,是貞。言語能以忠信貞為體,是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個忠信貞義的人,難道可以被誅殺嗎?善人在患,弗救不祥;惡人在位,不去亦不祥!你不要再說了,叔孫豹非但不能殺,老夫還一定要救他!”
    趙武理也不理樂王鮒,專程會見了楚國令尹熊圍,苦口婆心對熊圍道:
    “令尹,魯國雖然有罪,但代表魯國參會的叔孫豹不避禍難,既不逃亡,又不求情,甘願一死以殉盟約。
    您拘捕了他,他敬畏楚國的威嚴,選擇從容赴死,這是高義。令尹何不赦免叔孫豹,以此來勉勵您的屬下呢?
    如果貴國的官吏們在國內不避困難,在國外不逃避禍難,這就是賢者。有賢者為官,貴國還有什麽可憂慮的?
    憂慮之所以產生,就是有困難而不能治理、禍難來了而不頂住。如果我們不讓賢者安心,那就沒人會追隨我們。
    叔孫豹正是這樣的賢者,因此我請求令尹赦免他,以此安定其他的賢者。
    如果令尹不因魯國有罪而討伐,並且讚揚魯國的賢者,我相信天下諸侯都會心悅誠服歸順貴國。
    再說,魯國為什麽會討伐莒國,這事現在還說不清楚。兩國是鄰國,鄰國之間難免會有糾紛。
    邊境城邑,在此亂世中,疆域哪有定主?就算是在以前,國與國之間劃定疆界,設置官員,樹立界碑,製作法令,鄰國之間的糾紛也一直存在。
    作為盟主,我們不能過問國與國之間的具體糾紛。雖說弭兵盟約,各國不得相互討伐,但邊境摩擦的情況時有發生,盟主管得過來嗎?
    就如同吳國、百濮這些國家,貴國難道會不去討伐嗎?
    所以,魯國與莒國發生邊境糾紛,還是讓他們自行解決吧,我們不要去過問了,這也省了不少心,令尹意下如何?於己省煩惱,於人赦賢者,善也。希望令尹好好考慮吧。”
    不管如何,趙武可是代表晉國的,也是世界共同的盟主,趙武的意見,楚國令尹熊圍當然要重視並尊重之。
    就這樣,在趙武的努力下,最終叔孫豹免於獲罪。但是,精明的熊圍借機提出了一個要求,即不再另行歃血。
    趙武歎了口氣,答應了熊圍的要求。是的,為了救叔孫豹,晉國就退讓一步吧,那就不主持歃血就是。
    喜歡春秋晉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