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中軍將韓起使魯

字數:6030   加入書籤

A+A-


    那中軍將韓起呢?
    如果韓起也如他的前任趙武一樣的話,那晉平公確實可以高枕無憂地做他的國君了。
    也許,一開始韓起也在努力以趙武為榜樣,做一名溫文爾雅的晉國執政卿大夫。
    比如,趙武以知書達禮聞名諸侯,韓起在讀了大量詩書的基礎上,努力在許多外交場合倡導以詩為禮,確實在春秋江湖留下了不少佳話。
    公元前540年,由於魯國國君魯昭公新君即位後,晉國因故一直未遣使表示祝賀,中軍將韓起代表晉國赴魯國聘問。
    這是符合當時的國際關係禮儀的,盟國之間但凡發生國喪、新君即位等大事要事,得互相通報,遣使聘問。
    對晉國來說,這隻是一個普通的外交禮儀而已。但魯國卻不這樣認為樣!
    因為,就在去年,魯國未經晉國、楚國兩個盟主的同意,居然私自調兵侵占了莒國的鄆邑!
    魯國很清楚自己的頭上並未長出龍角,很清楚自己侵犯鄰國完全違背了弭兵會盟精神,很清楚列國諸侯聯盟盟主晉國隨時可以追究自己的責任!
    那,就借機會,通過把晉國執政卿大夫中軍將韓起的馬屁給拍到位,讓晉國不再追究此事!
    更何況,魯國從莒國奪來的這個鄆邑的,已經歸入魯國執政卿大夫、大司徒季氏家族地盤了。對季孫宿來講,絕不願吐出來了。
    於是,在季孫宿的運作下,韓起這一次赴魯國聘問,魯國表現出了受寵若驚的模樣。
    魯國都城曲阜的大街小巷裏,就流傳這次晉國來使的消息。說什麽此前一般來魯國聘問的晉國人,最多是卿大夫甚至是上大夫這種級別的人。
    如先前的郤犨,當時不過是一個上大夫,但卻是晉國負責東方事務的官員。如今,剛當上中軍將的韓起居然來魯國聘問!
    魯國上下對這位晉國新任中軍將紛紛點著讚,整個曲阜上下都在流傳著韓元帥深入基層平易近人之類的好評。
    韓起自然有所耳聞,很開心。那就將自己的良好形象再充分展示一番吧。
    在魯國,韓起順利辦完聘問一應公差後,專門拜訪了魯國太史。
    魯國太史非常激動,韓起的身份擺在那裏,列國諸侯聯盟盟主、天下第一強國的執政卿大夫,居然親自前來拜訪自己,這太給力了,完全可以讓自己吹上一輩子的牛。
    魯國太史誠惶誠恐受寵若驚,以無比恭敬的態度熱情接待了韓起,陪他參觀了魯國國家圖書館。
    韓起是真的被魯國豐富的藏書吸引了,他一邊參觀,一邊聽著魯國太史親自解說,表現出了令人讚歎的謙遜有禮和滿滿的求知欲。
    令魯國人感慨的是,這位列國諸侯之長晉國的執政卿大夫,居然提出借閱魯國所典藏的《易像》、《魯春秋》等書籍!
    要知道,當時整個春秋江湖已是完完全全一副禮崩樂壞的模樣。列國諸侯為了自己的利益擴張兼並,唯利是圖,誰還在乎什麽禮儀?
    貌似整個春秋江湖,也就魯國還在苦苦遵守著周禮,還保存著這些書籍。
    當然,如果韓起去一趟周王室,參觀參觀大周王朝的國家圖書館,就會感慨周王室那兒才是真正的周禮集大成者。
    但是,春秋已經走到了後期,許多周禮已經被曆史淘汰了,包括魯國,甚至周王室,大家都很清楚,春秋江湖的政治生態已然大變,一味死守著周禮,不是國家發展的理念了。
    所以,在魯國眼裏,貌似已經好久好久了,沒有晉國這樣的大國執政卿大夫來魯國學習周禮的記錄。
    但今天晉國中軍將韓起創造了一個曆史,包括魯國太史在內的許多魯國人對韓起如此重視周禮非常感慨,甚至很激動。
    韓起認真閱讀了所借閱的魯國典籍,又去了一趟魯國國家圖書館,恭敬對魯國太史感慨道:“周禮都在魯國啊。如今我才知周公的德行,也明白周國之所以能夠成就王業的原因了。”
    這是韓起的客氣話,當然也是實話。
    畢竟,周禮本身就是魯國始祖周公旦一手製訂的,並且是在魯國率先實施的。正是在魯國進行試點後,去劣存良,去粗存精,終於慢慢完善。
    魯國的曆史法令和相關史料,當然得記錄周禮在基層推廣演進情況。
    所以,韓起這才有機會見到周禮的一些早期版本,大致了解周禮的發展變化情況,故有此感慨。
    但對魯國人來講,這是世界上第一號人物對魯國作出的褒揚,是對魯國的肯定。單憑韓起的這一句“周禮盡在魯矣”,足可以讓魯國吹上幾個世紀的牛。
    其實,周禮盡在魯,到現在人們都是認可的。也就是說,這句讓每一個魯國人以及魯國的後裔深為自豪的話,流傳了至少二千五百多年!
    在接下來的魯國國君魯昭公為韓起安排的享禮儀式上,魯國執政卿大夫、大司徒季孫宿幹脆將馬屁進行到底了!
    季孫宿向韓起所吟賦之詩是《詩經·大雅·緜》,將晉國國君晉平公比作周文王,將韓起比作文王四大賢臣之一,連韓起聽了都覺得不好意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韓起略顯尷尬,他隻好回吟了一首《詩經·小雅·角弓》,意思就是大家都是兄弟,是兄弟就不要見外,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享禮上雖然有肉,但這個肉不能吃。待享禮結束後,這才是正式開吃的時候。這個正式開吃的宴會就由季孫宿負責,安排在季氏家府。
    韓起走進季孫宿家,一眼就發現院子裏有一棵大樹,枝繁葉茂,不由讚了一句好大一棵樹。
    季孫宿在旁邊聽著就接上了話:“此樹得元帥誇讚,今後我不敢不精心培育此樹,以不忘角弓之情。”
    韓起愕然,然後季孫宿又吟賦詩經中的《甘棠》之詩。
    這幾個意思?
    原來,《甘棠》一詩取自《詩經·召南》,是一首思念召公奭的詩。
    大周王朝建立之初,召公奭與周公旦分陝而治,召公奭負責治理陝地以西地區,由於履職勤勉,治理有方,深受百姓愛戴。
    據說,召公奭處理政務之處栽有一棵甘棠樹,他經常在甘棠樹下處理政務。
    召公奭去世後,百姓對這棵甘棠樹愛護有加,規定不許砍伐,還以甘棠為名作了此詩紀念他。
    成語“甘棠遺愛”典故由此而來,後世往往以甘棠遺愛來讚美曾在當地工作過的地方官吏。
    季孫宿的意思就是,你韓起就是當世的召公奭,是一位履職勤勉、治理有方的領導,人們都深深地愛著你。
    今天,我季孫宿要把家裏的這棵樹,看做當年召公奭的那棵甘棠樹,精心培育,讓自己和族人每每見到此樹,就會想念你韓起元帥。
    堂堂一國執政上卿,對著另一國執政上卿,這種級別的馬屁,如此露骨的阿諛奉承極盡諂媚,正是前無古人了。
    當然,後肯定是有來者的,因為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馬屁一經,隻會有不斷超越,沒有頂點。
    韓起聽說雖然渾身不自在,但卻也被奉承得每個毛孔舒暢坦然。
    當然,堂堂晉國中軍將,得講自身良好形象,必要的謙讓幾句後,大家有說有笑就入了席。
    季孫宿大拍韓起馬屁的表現,被魯國的史官們記錄了下來。
    其實,這個時候的魯國,對晉國當然得小心事奉,大家雖然同為大周王朝的侯爵諸侯,但兩國實力相差太遠了。
    不用說季孫宿需要拍好韓起的馬屁,韓起後來到了齊國、衛國、鄭國等中原列國,哪國的國君和卿大夫不對韓起獻媚呢?
    對魯國來講,既然你晉國那麽有禮,屈尊前來聘問,那自然得第一時間回聘。禮尚往來,你對我客氣,我不能就當福氣了,而要記得還禮。
    不管如何,韓起對文化底蘊最為深厚的魯國人所吟賦的詩經還是相當熟悉的,這也使他有了一個知詩書守禮義的美名。
    公元前540年夏,韓起剛回晉國,魯國就派上卿子叔弓朝見晉平公。
    晉平公派人在都城新絳郊外慰勞子叔弓,子叔弓對來人深施一禮,道:
    “寡君派我前來貴國朝見,再三叮囑不得將自己當成賓客。所以,晉侯這般客氣,派您前來慰勞,我實在不敢受呐。”
    這又幾個意思?
    原來,一國行人聘問他國,對方依禮應在都城郊外迎接並慰勞,這個用專業術語講,叫郊勞,也是聘問的第一道程序。
    晉國郊勞子叔弓,這完全是依禮而來的,你子叔弓推辭做什麽?
    這是因為春天的時候,韓起赴魯國聘問,魯國執政上卿季孫宿所表現出來的,哪裏是兩國平等的外交關係?純粹就是把魯國當成是晉國的附庸這樣的關係嘛。
    既然如此,那魯國派往晉國聘問的使者,就相當於晉國的一個普通臣子,不再是代表平等國家的客人!
    所以,子叔弓必須以謙恭的態度,對前來慰問接待的晉國代表予以辭謝謙讓。
    魯國,把對晉國的恭敬態度,演繹到了極點!
    還沒完哩。
    晉國人將子叔弓迎進了專門接待列國使臣的驛館,子叔弓又把代表魯國的謙讓給表演了一番:
    “實在是太麻煩貴國了,我此番來貴國,就是為了延續兩國往日的友好。我有幸來貴國完成此使命,已經是天大的福分了,怎麽還敢勞煩貴國安排住宿呢?”
    得,子叔弓這一番表演,給晉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子叔弓也在春秋史上獲得了崇高的評價。
    晉國賢大夫羊舌肸就這樣曰道:“子叔弓可謂知禮。忠信,禮之器也;卑讓,禮之宗也。言辭不忘國家,這是忠信;先國家後自己,這是卑讓。”
    這話我們不翻譯了,反正一句話:此人有德,懂得忠信謙讓。
    連齊國的上大夫晏嬰也對韓起非常推崇韓起。當時,韓起代表晉平公向齊國少薑下聘禮,在與晏嬰閑聊時,評價了當時在齊國權傾一時的兩位上卿高蠆、欒灶的兒子。
    韓起僅憑與兩位年輕人見麵閑聊了幾句,便斷言他倆的兒子即高疆、欒施將保不住各自家業。
    全齊國人都不相信,隻有晏嬰認為韓起的判斷是正確的。事實也證明,韓起這次評價是正確的,因為欒、高兩族後來都在齊國權力鬥爭落敗,逃亡他國。
    韓起到衛國去聘問時,史料又記載了衛國執政大夫北宮文子吟詩,將韓起比作衛國先君衛武公。
    這讓韓起的知名度更大,再加上又是晉國中軍將,韓起確實有些飄飄然了。
    喜歡春秋晉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