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衛國終於叛晉國

字數:5616   加入書籤

A+A-


    範鞅的去世,是全晉國人民的喜事,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喜事。尤其是趙鞅,他終於長長舒了口氣。
    終於送走了這個趙氏家族全麵崛起的攔路虎,我趙鞅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實踐著自己的振興家族事業了。
    晉國六卿領導班子又得調整人事了,當然,如今的晉國六卿領導班子再怎麽調整也脫離不了六大家族。
    中軍將佐智躒、趙鞅;上軍將佐中行寅、韓不信;下軍將佐魏侈、士吉射。
    智躒終於當上中軍將了。
    但他很清楚,整個晉國,尤其是整個中原,已經被範氏和中行氏這兩個家族折騰得實在太複雜了。
    韓、趙、魏三大家族被他們一直壓得死死的,接下來肯定會有新的權力鬥爭。
    太危險了,自己雖然貴為中軍將,但自己真不是權力鬥爭的料。
    那就避開點吧,反正趙鞅此人能力出眾,那就分分工。國內事務由自己負責為主,國際事務就讓趙鞅多挑點擔吧。
    趙鞅當然義不容辭,這是一位誌向遠大的晉國卿大夫。對自己來講,對內,振興趙氏家族。對外,振興晉國霸業。
    有國才有家,晉國再次以霸主地位屹立於春秋江湖,眼下符合趙氏家族的根本利益!
    公元前501年的晉國,麵臨著很多危機。
    一是鮮虞問題。來自北地鮮虞的威脅一直存在。
    二是鄭國問題。鄭國居然滅了許國,並夥同王子朝殘餘勢力進攻周王室,這筆帳還沒有算,必須算。
    三是齊國問題。齊國已經不把晉國當盟主了,居然多次興兵討伐對晉國忠心耿耿的魯國。
    四是衛國問題。衛國因為與魯國有矛盾,但晉國總是為魯國站台,衛國因此有意背叛晉國。
    五是宋國問題。因為樂祁被晉國扣留三年至死,這使原本的鐵杆盟友宋國對晉國起了反意。
    還有嗎?有。
    如原本的東夷小國吳國。吳國已經崛起了,相信很快便要北上中原,與晉國爭霸。
    又如老對手楚國。楚國遭受國難後,非但沒有一蹶不振,反而在英明的楚昭王的領導下,各項事業全麵複蘇。
    而且,經曆了一場國難後的楚國,團結一心,暫時沒有任何權力鬥爭。楚國將很快重新站起來,與單方麵撕毀弭兵盟約的晉國叫板。
    還有沒有了?
    當然還有,但這些已經夠讓晉國頭疼了。
    說得確切一點,是讓趙鞅頭疼。因為晉定公一看江湖這個局勢,知道自己這丁點能力水平是玩不轉了,那就全交給六卿吧。
    此時的六卿除了中軍將佐的智躒和趙鞅外,可謂是清一色年輕人。
    在範鞅當政的十年裏,韓、趙、魏、智四大家族都被死死壓製了,中行寅忙著攝取家族利益。中軍將智躒與趙鞅有了明確的分工,一個主內,一個主外。
    晉國麵臨的這些麻煩事,暫時基本都是外事,也都是趙鞅的事。
    北地鮮虞威脅,範鞅在時已經基本得到了解決,範鞅率軍北上打擊並擊敗了鮮虞。雖然鮮虞並未服輸,不久一定會卷土重來。
    但趙鞅的主要精力必須解決中原各諸侯國的問題。
    魯國被齊國侵略的問題,也暫時得到了緩解。範鞅在世時,命趙鞅、韓不信、魏侈率軍發兵救魯,迫使侵犯魯國的齊、衛聯軍暫時撤退。
    鄭國也得到過教訓了,範鞅在公元前502年、公元前501年連續兩次率軍討伐鄭國。
    但不管如何,範鞅在時,晉國大兵就出過麵,但一直沒讓這些諸侯心服口服。
    這裏,我們重點先講衛國。
    衛國因為與魯國有了矛盾,於是在公元前502年夏,衛國受齊國之邀請,聯合討伐魯國。
    範鞅當時率晉軍正在討伐鄭國,取勝後突襲衛國。衛國主力當時與齊國一起在討伐魯國,根本無力與晉軍正麵交戰,被迫與晉國簽訂友好盟約。
    當時,趙鞅受命負責與衛國議和的事。他也很重視衛國。
    畢竟,曆史上衛國還算是晉國最忠心的小兄弟之一。況且衛國地處黃河南岸,如果反叛晉國,將對趙氏家族的封地邯鄲構成極大的威脅。
    邯鄲雖然僅僅是趙氏家族別宗,此時的邯鄲大夫為趙午。但對雄才大略的趙鞅來講,既然是以趙為氏,自然便是自己的人。
    派到衛國與衛國國君衛靈公訂立盟約的代表團長是涉佗,副使是成何。這兩位雖然貴為晉國大夫,但其實都是趙氏家臣都,再確切地說,是邯鄲趙氏家臣。
    其中涉佗曾經在二十年前追隨中行吳在滅鼓國一役中,作為中行吳派出的特遣隊隊長,假扮糧商混進鼓國都城昔陽,為中行吳伐滅鼓國立下戰功。
    涉佗淵源於周王朝所封的涉國,故都位於河北邯鄲氏的涉縣,涉國被晉國吞並後,其後人以涉為氏。
    涉佗、成何既然是趙氏家臣,怎麽會追隨中行吳出征呢?趙氏家族與中行氏家族本就有些矛盾,中行吳不可能重用趙氏家族的人。
    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邯鄲大夫趙午是中行寅的親外甥,邯鄲趙氏僅為趙氏家族的別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天下有諸侯紛爭,諸侯國內有卿大夫紛爭,卿大夫家族也有紛爭。
    趙氏家族的發展曆史,本就非常複雜。趙叔帶一脈下來,到趙衰時,趙氏家族第一代便是趙衰與梁益耳。
    對了,曆史上趙氏、秦氏、梁氏均同出贏姓。
    第二代時,雖然趙盾繼承了趙衰爵位,但趙盾一脈為趙氏小宗。趙氏大宗卻是趙同、趙括、趙嬰齊三兄弟,又因封地各自形成原氏家族、樓氏家族和屏氏家族這三個家族。
    此外,晉國的趙氏家族還有邯鄲氏、梁氏這兩個別支。
    趙鞅是趙氏家族第六代了,此時尚有趙氏兩支別宗,一支是第五代的邯鄲氏趙午,一支是第六代的梁嬰父。
    中行氏有意在趙氏家族安插一枚定時炸彈,起到分化趙氏家族的目的,那便是邯鄲趙氏。
    前宗主中行吳將女兒嫁給了邯鄲趙氏宗主趙勝,邯鄲趙氏因此與中行氏走得很近。
    趙武去世後,趙氏家族在晉國的地位急劇下降,而中行氏家族則與範氏家族結盟,並一度拉攏智氏家族,成為晉國最大的勢力。
    邯鄲趙氏自然與中行氏走得近,對中行氏的命令體現了高度的執行力。於是,派出邯鄲氏的牛人參加中行氏的軍事行動便順理成章。
    中行氏的人,都是飛揚跋扈的人,這跟家族宗主的性格和德行是有關的。中行氏到了中行寅這一代,完全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覺,到處貪財索賄。
    由於和中行氏家族走得近,邯鄲趙氏家族因此也便沾染了中行氏家族的這種作風,飛揚跋扈,一切唯邯鄲氏家族利益是圖。
    可惜,趙鞅一直以為,不管如何,邯鄲趙氏也是晉國整個趙氏家族的一部分,是從屬於趙氏家族的,故對邯鄲趙氏沒有任何的防備。
    出使盟國對中行氏家族的人來講絕對是肥差,因為這是索賄的最好機會。
    所以,當時趙鞅負責解決衛國事務,問誰願出使衛國,達成與衛國結盟的任務時,邯鄲趙氏的涉佗和成何自告奮勇討得了這個差使。
    趙鞅當然很樂意把這個任務給了他們。
    涉佗和成何哼著小調來到了衛國,他們特意帶了幾輛空車,準備裝載來自衛國的禮物。
    而且,到了衛國後,兩人並沒有立即張羅著舉行盟約事宜,而是在高級驛館住了兩天。
    但衛國本已經對晉國離心離德了,還會給你晉國人好處?
    以前那種看見晉國使者,第一規定動作便是送禮的日子,已經遠去了!
    衛靈公還要看看你晉國會提出什麽條件來,再決定自己的真實態度。
    令涉佗、成何等人失望的是,這次到了衛國,非但沒有人送禮,接待他們的衛國人也隻是公事公辦,連接待用餐也是嚴格按幾菜一湯的衛國標準。
    涉佗和成何心裏憋著一股火。到了正式盟誓時,衛國人本欲派一大夫與晉國人盟誓,這是依禮來講的對等原則。
    成何怒道“我們晉國這樣的大國,一個大夫就可以抵你們一個國君,你們衛國必須衛侯親自盟誓。”
    這就相當於把衛靈公的地位看成是晉國一個大夫,衛靈公很惱怒。但當時也沒有辦法,畢竟晉軍大兵壓境,且衛國已經輸了一陣。
    讓衛靈公更火大的事還在後頭。
    盟誓時,需一人割牛之左耳,然後將割下的牛耳朵置於盤中。端盤的人為尊,即執牛耳者。割牛耳的人地位相對低一點。
    一方是國君親自參加,一方僅為大夫,按理應該是衛靈公端盤,涉佗、成何兩人割牛耳。
    但成何又道“你們衛國,就相當於我們晉國溫邑這麽丁點大,我倆代表晉國而來。你們割耳朵,由我們執牛耳。”
    衛靈公心頭的火躥了上來,但他還是忍住了。
    接下來是歃血,等到衛靈公歃血時,涉佗故意用手肘撞了一下衛靈公。衛靈公剛想喝牛血,被他這麽一撞,血就漏到外麵,順著衛靈公的手往下滴!
    這叫什麽?衛國國君嚴重受到侮辱!
    國君受辱,那便是國家受辱!衛國雖然勉強與晉國結盟,但衛國的心已經冰涼冰涼了。
    公元前501年,晉國中軍將範鞅一去世,衛國就立即加入了齊國為首的反晉聯盟。
    這便是衛國全麵叛晉的來龍去脈。
    喜歡春秋晉國風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春秋晉國風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