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感受天地自然
字數:5116 加入書籤
這一天的中午十分,葉好二人終於來到了那座佛陀山腳下。
那裏仍處在熱帶季風氣候範圍內,終年溫暖,陽光充足,濕潤多雨,因為地處三國邊境交界處,從而形成了當地的熱帶雨林生態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麵積最大的地區。
這裏山高雲密,太陽照不進,參天大樹屹立兩旁,有的紮根在懸崖絕壁處,使人覺得不可思議,使人覺得生命力的堅強。
巨蟒般的藤條有的絞成麻花狀,有的樹如石,有的石如樹。進入峽穀,四周皆樹,霧氣升騰。
他們的腳下就是那處沒有名字的村落,就位於佛陀山山穀裏,穀中空氣清晰,二人就沐浴在綠色的海洋裏,身心完全融入整個峽穀。
這裏的樹木多,負氧離子就多,熱帶雨林讓他們呼進清新的空氣,吐出在城市汙染已久的晦氣。
再極目遠瞻古老神秘的峽穀叢林,溪瀑縱橫的奇山俊嶺,兩人均感到仿佛來到夢寐以歸的人間仙境,美妙和諧的自然風物,令他們的心靈和視覺都感到了舒解。
若是師兄能找到心目中可以傾談佛法的人,不妨就多留幾日,我發現這裏的森林資源被保護得很完整,我的探視範圍裏,就出現了幾隻孟加拉虎的蹤跡。你說,這佛陀山真的是天上掉下來的?”
太平王現出一縷向往的遐想眼神:“至少在我這裏是認可的,即使她實際上已經存在了上千年。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眾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別執著,言其逐於妄相而起念,或難知是假,任複念念不停,使虛妄相於心紛擾,事實上但凡虛妄之相都是隨念而起,皆是鏡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也是,管他何時到來又因何而來,這裏的真切佛義卻是真實存在的,你看那漫山的佛像,又哪裏像是僅雕琢出幾年之相,無論其形體、容貌,和姿儀皆祥和、寧靜、端祥、莊嚴,已經深具傳統佛義內涵。雖說雕琢手法略顯稚嫩,但也具有得自在與解脫後的沉穩嫻靜的思想沉澱,若說是阿布舍克剛剛在幾年前開鑿出來,有幾人會相信?”
宗教本身就是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實體,被認為神秘統攝萬物而擁有絕對權威、主宰自然進化、決定人世命運,從而使人對該一神秘產生敬畏及崇拜,這些佛像雖說品相並不高,我們佛門中人卻能從中體會出來阿布舍克當時的用心之秉執。能夠以全部心靈沉浸其中的作品,有如此深刻的佛義理解也不難解釋了。”
兩人正說著,驀然間他們身周半空震動,一股磅礴的氣勢自無形空氣中傳來,整個百米之內皆被一股浩瀚的佛義氣勢所籠罩,這股氣勢實在是並非雄厚、或是強,更無葉好體內的佛義能量的精純,卻格外溢出了一種渾厚久遠。
但也引得他體內的佛義能量波動徒然加劇,全身不知不覺間就散發出一種淡淡的金光,雖然十分微弱,但在這鮮亮的烈日光照下,還是很顯眼的。
與此同時,太平王的身上也有汩汩佛義撩漫滿身,周身漸現一股佛宗高僧才有的氣質,慈悲,和藹。
一時間,兩人身處之地佛光大作,忽明忽暗,分外地神奇,空冥裏更隱約有聲聲佛音吟誦出來,仿佛陣陣花香一般沁人心脾,給人以洗滌心靈的舒暢感。
就在這貼近至善,融入功德的妙法自然氣息流轉中,一道身影也自天而降,赫然是一位年耆老僧模樣的人,單手合十,口中念誦不絕。
他口中傳出的佛義音律,和葉好兩人的氣息散發和念誦自然合在一起,成為了一個渾然交織的一體,那一刻三個人周身有汩汩暖暖液體包裹,仿佛都在漸漸虛化,要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一般。
他們的頭頂上空,漸有佛光籠罩綻發,光芒當中蘊含著一種,仁慈,施舍,慈悲,仁義等種種善念。
此刻仿佛時間靜止一樣,不知過了多久,光彩奪目間無形的氣勢爆發出來,霸氣橫空出世,根本不能直視,而且光芒竟然在逐漸增強,一時間整個山腳處都被光芒所籠罩。
股股浩瀚的偉岸佛力散發出來,使得金光更加耀眼,讓人直感覺到一尊遠古的大佛降臨了人間,普度眾生。
一時間,廣闊無邊的佛教道法氣息彌漫,神秘的軌跡與精深的奧義穿插其中,符文不斷閃爍中,虛空氣息都在不斷的悸動著。
另一層璀璨金芒在三個人周身浮盈而出,金芒中空間一陣扭曲,旋即猶如玻璃破碎般一寸寸碎裂,隨嘩啦啦震響連成一片,繼而化作了點點金光,快速消失在了空氣當中。
遮天佛義氣息,也在一股浩蕩威凜氣息升騰之際豁然消失,三個人體內真元瞬時恢複,體內的氣血沸騰平息,他們也幾乎在同時睜開了眼睛。
那名老僧向葉好二人躬身合十:“在二位麵前,我不敢自稱老衲,卻有個法號空覺,敢問這位門中前輩可是太平王?”
葉好隱蔽的回撤半步,顯出來太平王回禮笑道:“正是老衲,沒想到這佛陀山還有你這樣一位佛門中人,對於佛義的禪悟已經很了不起了!”
空覺躬身回道:“前輩這是高抬了,久聞太平王大名,一直默默地尋找而不得,卻沒想到在這裏相見了!”
這位空覺看年紀也不過七、八十歲,卻有著比兩百歲的太平王還要年老幾分的慈目善目,典型的阿三人相貌,修為已在開光初期境界,但顯然麵對著太平王,他的神態很是恭謹。
不等這人出聲詢問,葉好就說出了自己的來曆,空覺高頌一聲佛號,驚歎道:“施主年雖不大,修為就不用說了,雖身屬道教中人,體內的佛義之繁盛,就是空覺我也自歎不如啊!”
說著他謙讓著二人步上台階,緩緩沿著山路回往佛陀寺,山穀內卻早有上百名的村民齊齊跪拜了一地,剛剛滿天的金色佛義鋪展之勢,早已經把他們給驚動了。
路上太平王就道出了此次前來的原因,不出葉好的意料,空覺的臉上同樣沒有唏噓之色,反而是嘴角泛起了一抹笑意:“看來阿布舍克的一腔赤誠終於把佛陀給打動了,這樣離去也好,他是半路皈依,經此劫數也是更有利於日後修行!”
兩人間的對話,充斥著佛偈妙語,也有更多的深邃難解之處,葉好聽上去也頗感不適應,在佛陀山大堂裏坐了一會兒就自行離開了。
他不在意空覺有什麽念想,此時的他正和太平王談興正酣,葉好的離開,也有道門身份的不相契合之處,適時給他們留出佛法交流空間來,也是種禮貌。
僅僅重建了幾年的佛陀山已成規模,和那些建寺幾百上千年的佛寺比起來,隻是缺少了座座舍利塔而已,前殿、後殿、主殿分落有致,佛壇、道場齊全,寺庵、茅篷層次分明,寺中僧人也有了上百名之多。
禪寺建於佛陀山半腰處,依山憑險,層層疊建,周圍古木參天,極為幽靜。
佛陀山平疇突起,重巒疊嶂,古木參天,偶爾峰回路轉之處,便會有澗深穀幽,萬壑飛流顯現出來,在葉好看來,較之華夏的渡業山還要綿延許多。
應該是這裏的原始森林更廣闊的原因,一路飛來,葉好早察覺了附近幾百公裏的人跡罕至隨處可見。
來到一無人之地,他施出飛劍升空,在半空的高處俯望,更能覺出這裏的美景霧氣繚繞裏,隱有五色雲霞如淡煙緲霧絲絲溢出,在豔麗陽光照射下,多彩雲煙柔擺似雀羽臨風。
感知到廣闊的鮮活生機,意念轉動,他把鳳兒釋放了出來,豔麗嬌巧的小身子一經顯現出來,就傳出了它歡快的清靈鳴叫,叫聲裏還有“葉好,葉好”的親切招呼。
意念與之交流,鳳兒也很快的知道了葉好的意思,它的身體裏有源自於遠古的古老血脈,葉好對此地的孟加拉虎沒有多少興趣,但也想著找尋到一兩隻類似的古老血脈存在,也隻有鳳兒那樣的神奇氣血感知能力,才能更有效地進行下去。
雖然能夠尋找到的概率幾乎為零,但葉好對這一片存在了數千年的原始莽野,有著一種來自天然的好感,像是這樣的環境在華夏已經絕少見到,他有這樣的想法也是正常。
懸停多彩雲煙渺渺虛空,屹立在山峰高遠的磅礴縹緲裏,葉好仍由著鳳兒瞬間振翅遠去,他一點也不擔心它的安全,自己在後天後期對付它就有些吃力,何況今天見到它又有了一絲的進化後的跡象。
半空裏的自然氣息雖沒有靈性存在,但無比玄妙的能量波動裏,溢滿了斑駁深淺的歲月痕跡,他的腦海裏便傳來與相同的氣息波動,隨著心神沉浸其中,片刻後就融入了此間的大自然氣韻當中。
漸漸地,他可以清晰感受到一絲絲五行法則的玄奧在心頭不斷地縈繞,與天地自然的心意相通透徹感充溢了腦海,一種與天地共鳴般通徹感襲來。
一枚枚繁雜玄妙綠色古韻符文,漸漸在感知中清晰浮現,一股無形力量在腦海上空乍起,其內莫不充斥著一道道的氣息溫暖、綠意濃濃、生機四溢的綠色秘紋。
無數道自然規則清晰顯現,神識感知也立時將綠意生機圍攬的範圍內一覽無餘,方圓數百米的空間之內,綠色古韻符文,竟然排列成一排排符文細線,在空間內四處遊走,自然氣息浩浩蕩蕩,如潮水般輕輕湧蕩。
此間天地間的自然能量波動明顯厚重了許多,歲月痕跡烙印愈加深刻,氣息波動裏的玄奧秘意更是凝實了很多。
大自然氣息浩浩蕩蕩,一道道愈加凝實的自然之力靜靜虛浮,輕輕地顫栗著發出一股仿若孩童輕吟的嘶嘶之聲,傳蕩在腦海之中,莫名多出一股浩然勃勃生機。
他感覺自身氣息如同時間在流逝,歲月在穿梭,與這處空間同呼吸之感,伴生莫名的感動也湧上了心頭。
隨著他身上的自然氣息愈加濃烈,意識也在天地之中遊離飄蕩,和諧、融洽之念夯實而厚重,猶如暢遊大海之中自由自在感更是驟然升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