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昀笙有孕
字數:5177 加入書籤
“娘娘!娘娘您怎麽了?”
雲團嚇了一跳,連忙湊上去扶住昀笙,不斷地撫摩主子的後背,用手帕為她擦幹淨嘴角,又招呼小宮女進來把屋子收拾幹淨。
莫非娘娘是最近受寒了?
卻見昀笙怔然不語,眉頭蹙起,若有所思。
半晌,伸出手,往自己的脈搏上一搭。
“……”
雲團隻見向來不動聲色的主子,猛然站了起來,臉上綻放出劇烈的欣喜來。
她何等機靈,立刻就會意起來。
“娘娘,莫不是?”
昀笙興奮望向她,兩隻手顫了顫,緊緊握住她,嘴巴張了半天,一句話也沒說出來。
但雲團已經明了了她的意思,立刻行了個禮。
“恭喜主子!”
主仆二人握著手,好一會兒,才慢慢平複了心情。
為了防止有誤,昀笙等平靜下來,又給自己把了脈。
少陰動甚,往來流利,指下圓滑,如珠走脈,結果無疑。
算算日子,一個月有餘了,想來是新年中的時候成的。
“奴婢這就派人去興慶宮報喜!”
“且慢!”
昀笙臉上喜色微斂,有些猶豫。
她慢慢往回走,在榻前躊躇,眼神遊離地掃過了鴛鴦茜霞的喜帳,櫃上數不盡的玲瓏珠寶。
都是這不到半年的時間裏,溫禮晏派人送來的。
好一會兒,她才道:“先瞞著吧,日子太短了。”
前三個月不穩,眼下皇帝又為母蠱的事情操心。不知為何,她總覺得,再等等再說,會更好些。仿佛半路慶功,容易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一種警示。
等到惠音師太將母蠱交出來,這一胎也穩了再說吧。
後宮雖然看上去風平浪靜,實際不然。幸而溫禮晏把事情都接手了,又用先帝冥誕的借口,給了她說辭,現在她可以將永安宮緊閉,好生在宮裏休養。
聽說前些天,寧美人和盧婕妤,就在禦花園裏起了口角,兩邊的宮人還大打出手了。霍淑妃知道此事,罰了兩邊人的月錢,人心正是浮躁的時候呢。
昀笙隻暫且把事情告訴了雲團和步蓮,兩個最信得過的心腹,飲食也一應交給她們二人。
接下來的大半個月裏,她便什麽也不管,借著困意綿綿,每日吃了睡,睡了吃,閑暇時候抄寫佛經,倒是十分悠閑自得。
難怪都說佛經能安神寧心。
一開始隻是為了應付先帝冥誕,寫得久了,倒是真讓她若有所悟,心性超逸起來,連帶著身子也舒服不少。
這期間,溫禮晏忙得幾乎沒往後宮來過一步。
倒是玉坤宮,三三倆倆的,時不時有嬪妃去請安,熱鬧得緊。
“太後娘娘,這是寧美人孝敬上來的昆山玉美人捶,用著對筋骨好著呢。”
等鶯鶯燕燕們都走了,高明泰上前伺候著,對太後低聲道。
“皇帝的人已經把楚兮顏帶走了?”
太後睜開閉了許久的眼睛,問道。
“是,人從永安宮直接就被馬車接出去了。”
“季遲年呢?”
“還在不杏林中,不過皇帝已經解了他的鐐銬,許他在不杏林中自由走動。”
太後接過那玲瓏剔透,做工十分精致的美人捶,在手裏細細把玩著,嘴角露出一抹笑意,像是對這份獻禮相當滿意似的。
“高明泰,你覺得皇帝待賢妃,比先帝年輕的時候,待昭德文皇後怎樣?”
高明泰低下頭去,猶豫著不敢說話。
“讓你說,你說就是,還怕哀家不成?哀家如今舉目無親,也隻有你這麽一個可心人了。”
“奴才看來,遠遠不及也。”
啟宣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太子妃其實是奚氏,並非後麵的昭德文皇後。結果奚太子妃生下皇長子溫顯後沒多久,太子就遇上了這位心上人。他不僅不顧父皇母後的阻攔,硬是將人娶回去當側妃,還在登基後,以奚氏嫉恨折磨侍妾為由頭,貶了她,又一意孤行地立了懷孕的側妃為皇後。
皇後的孩子還在肚子裏呢,啟宣帝就不迭地給那孩子造勢,祥瑞喜兆層出不窮,還沒成型,滿大梁都知道這一位是神仙托生的了。
若是皇子,就是太子,就是大梁不世出的明君;若是公主,也會是前所未有受寵的嫡公主。
蕭雲琅剛入宮的時候,曾經聽老嬤嬤說到,啟宣帝甚至夜裏不睡覺,忙著給孩子取名字,取了幾頁的紙,提前數月就安排好了孩子的衣裳用物,照顧的人手都是陛下親自安排的……
年少的蕭雲琅聽著,跟聽書似的。
隻因她也親眼目睹著,皇帝是怎樣地寵愛奚貴妃。
後來,二皇子出生後沒多久,果然就成了端華太子,皇帝親手教養,為他鏟平前路。
可是癡情如啟宣帝,慢慢地還不是納了一個又一個的妃子嗎?不然端華太子之後的九個皇子,是從哪兒來的?
被宿敵搶去皇後寶座的奚妃,也不著惱,慢慢籌謀。一改在潛邸時候的清高性子,小意溫柔,哄回了皇帝的心不說,對皇後也十分敬重,麵上看不出絲毫不平怨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倒是讓啟宣帝對她和皇長子愧疚起來,於是到底沒有把溫顯養廢,或者遠遠地打發去封地,也促成了後來皇長子和端華太子的奪嫡之亂……
“先帝對昭德文皇後那般,最後也不能免俗,何況溫禮晏和崔昀笙?”太後冷笑一聲,“從前哀家拘束著他,他當然不肯碰那些女人。可現在他掌權了,自然就能可著自己心意地收用女人,難道還會一輩子守著一個崔昀笙不成?”
這才多久,他們之間就出現了裂隙。
若真得如同去年那樣,溫禮晏也不會急匆匆地把楚兮顏送出宮了,分明是對崔昀笙有所懷疑。
很快,啟宣帝的冥誕到了。接連著幾日,京城中都禁止了喜事。
因為是個整年的年份,這一次朝廷操辦得比往日隆重。
溫禮晏攜帶著朝臣在渾儀台祭拜了先帝,又有護國寺的高僧作法。
欽天監的渾儀台,是皇宮內城裏最高的建築,就建在紫宸殿的對麵,每天正午時分的影子,正好能和紫宸殿前的祭禮壇重合。
那群神神叨叨的官員們,據說每天都要在渾儀台的最頂層觀望星象,記錄下來,再做出什麽奇奇怪怪的推測。
每次有了什麽祭禮大事,也基本都是在渾儀台進行。
嬪妃們都一一供上了為先帝抄寫的經書等心意,其中倒是數霍淑妃的最多。她是邱家出身的才女,字跡意態清逸,比其他宮妃的更加不俗,讓人看了喜歡。
“倒是淑妃最是有心。”
這樣的日子,病了許久的太後,也被請了出來,在先帝的靈位前流了幾滴淚,便指使著高明泰將後妃們的經文焚燒了,還當眾點出霍淑妃,誇了又誇。
“這是臣妾應該做的。”
“你這孩子,向來是最知禮懂事的。”太後點點頭,將手腕上的佛珠褪下來,賞給了霍淑妃,“隻是原本你為著統理後宮的事情,就分身乏術了,竟然還能為先帝抄這麽多經書,忙得過來嗎?可別忙壞了身子。”
“臣妾忙得過來的,多謝太後娘娘關心。”
“瞧你瘦了不少,可得好生補一補。明泰啊,回頭吩咐少府監,給淑妃娘娘宮裏,每日送二兩東金絲雪燕窩去。”
“是。”
眾嬪妃們聽著太後和淑妃的話,目光心照不宣地投向了昀笙那邊。
太後明麵上是抬舉淑妃,實際上是不滿賢妃呢。
聽說賢妃打著給先帝抄經的名義,把太後宮裏那師太都扣下不放了。結果眼下經書還沒有霍淑妃的多,這不是沒臉嗎?
昀笙這些天吃不好,總是吃進去一點,就吐出去大半,連帶著臉色也難看,心神不定的,哪裏還有精力應對這些。
她的佛經沒有淑妃的多,但也是第二多了,每一筆每一劃都是十二分的用心。太後非要挑刺,她也沒法。
倒是溫禮晏聽說了,派人過來,賞賜了所有寫了佛經的妃子,又特意交代著提點了一句:抄經不在數量,心意到了最珍貴。
簡直是在當眾打太後的臉。
禮畢之後,這件事情也紛紛揚揚傳了出去。
喜歡築鳳台請大家收藏:()築鳳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