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文化教育情況

字數:4982   加入書籤

A+A-


    聽到首長和參謀長這番見解,林楓心中倍感欣慰。
    他穿越到這個時代,除了要完成軍事上的目標外。
    在文化複興和經濟建設方麵也投入了大量心血。
    如今看到領導層能夠認同這些理念。
    他仿佛已經看到華夏複興事業在這個時空加速推進的美好前景。
    .......
    就在這時。
    首長突然激動地拉住參謀長:\"老夥計,快看那邊街口!”
    順著首長手指的方向望去。
    隻見一個約莫十來歲的孩童正站在一塊自製黑板前。
    孩童正在一筆一劃地教十幾個老百姓認字。
    那孩子神情專注,在黑板上寫下一個大大的\"香\"字。
    周圍的老百姓也都全神貫注地跟著學習。
    這生動的一幕讓首長和參謀長都為之動容。
    首長感歎道:\"連這麽小的孩子都在為掃盲出力,紅山鎮的文化建設真是深入人心啊!”
    參謀長也連連點頭:\"是啊,這才是真正的文化複興之道,全民動員!”
    其實此時正值午間放學時分,孩子們三三兩兩走在回家的路上。
    有的趕回家吃飯,有的則在街邊小攤解決午餐。
    而眼前這個聰慧的孩子,卻利用這段休息時間。
    主動當起了小老師,為不識字的鄉親們授課。
    若是走近細聽,便能聽到那孩子清脆的聲音。
    \"各位叔叔伯伯,請看木板上這個"香"字,我來給大家講解”
    他指著字的上半部分說道:\"這裏是個"禾"字,代表禾苗”
    他又指向下半部分:\"下麵是個"日"字,就是太陽的意思。
    大家想想,禾苗在陽光照耀下會怎樣?”
    圍坐的老百姓們紛紛開動腦筋。
    一位中年漢子恍然大悟道:\"禾苗見著太陽,那肯定長得快啊!”
    旁邊的大哥也連連點頭:\"對對對!有了陽光,禾苗才能抽穗,長出稻穀或者小麥來”
    小朋友聽到大人們的回答,開心地拍手稱讚:\"對啦!叔叔伯伯們說得太對了!”
    他踮起腳尖,指著黑板上的字繼續講解。
    \"那長成熟的稻穀、小麥做成米飯或者麥餅後,聞起來會怎樣呀?”
    圍觀的鄉親們頓時哄笑起來,七嘴八舌地答道。
    \"那還用說?米飯香得很哩!”
    \"新麥烙的餅子,隔著三條街都能聞到香味!”
    \"沒錯!\"小朋友眼睛亮晶晶的,小手在黑板上重重一點。
    \"所以這個字就是"香"字!
    禾苗在太陽下生長,結出的糧食做成熟食香氣撲鼻。
    這就是"香"字的來曆,大家都明白了嗎?”
    \"明白啦!\"十幾個莊稼漢齊聲應和,笑聲在街口回蕩。
    有人還特意湊近黑板,用手指在空中比劃著這個新學的字。
    有人還有鼻子吸著空氣,好像要感受“香”字的味道!
    這樣的場景在紅山鎮隨處可見。
    不僅這個街口,幾乎每個路口、每條巷道都有放學的孩子在教鄉親們認字。
    雖然根據地開設了各種夜校,也鼓勵家長向孩子學習,但識字教育仍然供不應求。
    為此,學校特意組織學生們利用課餘時間開展\"小先生\"活動。
    這既鍛煉了學生,也讓更多老百姓享受到了識字的機會。
    紅山學校的老師們經常鼓勵學生們。
    讓孩子們在平時放學時間或是休息日。
    可以分散到紅山鎮根據地的各個角落,教鄉親們認字。
    這樣既能鍛煉你們的實踐能力,又能讓你們更貼近勞動群眾。
    同時也為鄉親們提供了更多學習機會,可謂一舉多得。
    因此,當首長和參謀長看到街頭巷尾孩子們教大人認字的溫馨場景時,不禁為之震撼。
    首長由衷讚歎道:\"林楓啊,你們紅山鎮的學習氛圍實在太好了!
    要知道,現在抗戰時期全國文盲率居高不下。
    而你們這裏卻能做到男女老少齊上陣學文化,真是難能可貴!”
    參謀長也連連點頭:\"是啊,這種全民學習的景象,在其他根據地實屬罕見”
    林楓認真地說道:\"首長、參謀長,要實現中華民族的真正覺醒,必須從識字教育抓起。
    所以為了讓老百姓更主動學習,我們在招工政策上做了特別安排。”
    “紅山鎮根據地的工廠、工地等用人單位,都會優先錄用識字多的群眾。
    他頓了頓,繼續解釋道:\"這樣一來,老百姓學文化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全家一起學習,形成了良性循環”
    在這一係列政策的推動下,紅山鎮根據地的掃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隻要在根據地生活一個月左右,普通百姓就能認識100個左右的常用字。
    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半年後,絕大多數老百姓都能達到讀書看報的水平。
    到那時,根據地的人力資源素質將得到質的飛躍。
    從隻會賣力氣的普通勞力,成長為能夠掌握工業操作技能的技術工人。”
    參謀長和首長聽完林楓的介紹,連連點頭表示讚同。
    首長更是讚歎道:\"這個做法非常好!
    既提高了群眾的文化水平,又為以後建設的工業發展儲備了人才”
    一路上,首長、參謀長和總部其他領導無不為紅山鎮根據地的繁華景象所震撼。
    這裏生機勃勃、欣欣向榮,與他們印象中的敵後根據地截然不同。
    首長不禁感慨道:\"林楓啊,要打造這樣的局麵,確實需要具備特殊條件。
    如果沒有紅山鎮這樣穩固安全的大後方,這些建設成就根本無從談起”
    林楓深有同感地點頭。
    確實,雖然其他兄弟部隊也建立了不少根據地。
    但由於日偽軍頻繁掃蕩,大多數根據地的發展都受到了嚴重製約。
    一旦日寇發動掃蕩,他們往往隻能帶著老百姓倉促轉移。
    若是轉移不及被敵人追上。
    苦心經營的根據地可能頃刻間毀於一旦,損失極其慘重。
    所以大多數敵後根據地的困境——缺乏穩固的安全環境。
    這與紅山鎮根據地牢不可破的防禦體係形成鮮明對比。
    望著眼前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參謀長不禁感慨萬千。
    \"難怪首長總說讓我一定要來紅山鎮根據地看看。
    今日親眼所見,才知何為真正的根據地建設典範!”
    首長欣慰地拍了拍林楓的肩膀,讚許道。
    \"林楓同誌,你確實做得非常出色!
    短短數月不見,紅山鎮根據地就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實在令人驚歎”
    其他隨行的總部首長們目睹這一切,無不為林楓卓越的治理才能所折服。
    要知道,在總部眾多高級幹部中,隻有首長曾親臨過紅山鎮。
    其他人都是第一次親眼見證這片紅色沃土的繁榮盛況。
    這種震撼讓他們不由自主地發出由衷的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