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有病可醫

字數:5080   加入書籤

A+A-


    參觀完紅山軍校後,首長一行繼續在紅山鎮根據地深入考察。
    很快,一座規模宏大的野戰醫院出現在眾人眼前。
    要知道,在八路軍中,通常隻有師級以上單位才會配備野戰醫院。
    而特戰旅不僅擁有自己的野戰醫院。
    其規模之宏大、設備之完善,令所有人為之震撼。
    參謀長不禁感歎道:\"真是沒想到,特戰旅的野戰醫院建設得如此完善!
    首長您看,這規模都快趕上我們總部的野戰醫院了!\"
    首長欣慰地笑道:\"是啊,特戰旅的後勤保障能力完全超乎想象。
    雖然還掛著"旅"的番號,但實際上已經具備了一個集團軍的規模與實力!\"
    看著眼前這座設施齊全的野戰醫院,首長和參謀長等人由衷地感到高興。
    畢竟特戰旅的每一次發展壯大,都是八路軍整體實力的提升。
    更令人驚喜的是,這裏不僅擁有完善的醫療設備。
    還匯聚了一批經驗豐富的醫師,醫療水平在敵後根據地中堪稱一流。
    \"有了這樣的醫療保障,\"參謀長滿意地說,\"戰士們在戰場上就更有底氣了!\"
    一位隨行的總部醫生仔細查看了醫院情況後,驚歎道。
    \"這裏的醫療條件,比我們總部醫院還要好!特戰旅真是處處給人驚喜啊!\"
    特戰旅野戰醫院的醫護人員構成頗具特色。
    由於專業特點和崗位需求。
    這些醫護人員大多不適合隨軍作戰擔任前線醫護兵。
    但他們卻十分願意留在後方醫院發揮專長。
    因此,紅山野戰醫院匯聚了一支數量可觀的醫療隊伍。
    更令首長和參謀長驚訝的是。
    醫院裏竟然設有多個中醫科室,既有中醫內科也有中醫外科。
    在此時的民國醫療體係中。
    中醫經常被貼上了\"封建迷信\"、\"不科學\"等標簽。
    許多醫院都以西醫為主,甚至基本是外國醫生或者留學回來的醫生坐診。
    然而在紅山野戰醫院,中醫不僅得到了充分重視,更深受老百姓信賴。
    候診區裏,選擇中醫治療的患者絡繹不絕。
    \"這倒是稀奇,\"參謀長看著中醫診室前排起的長隊。
    若有所思地說,\"在其他地方,中醫都快被擠到牆角了。
    沒想到在這兒,傳統中醫學反倒煥發了生機\"
    這讓首長們很是詫異的。
    不過首長們並不知曉,這一切都得益於林楓的特殊際遇。
    憑借係統的輔助,他已然成為一位精通中醫內外科的大師級人物。
    平日裏,林楓總會抽空前往醫院與醫師們交流醫術。
    更將自己畢生所學編纂成係統的醫書教材,用於指導醫院的中醫教學。
    有林楓這位中醫大師坐鎮指導,加上充足的臨床實踐機會。
    紅山醫院的中醫隊伍迅速壯大。
    如今醫院的中醫比例已高達八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西醫結合診療體係。
    另外作為穿越者,林楓更懂得如何高效利用野戰醫院的資源。
    在和平時期,他將醫院對根據地百姓開放。
    使其不僅服務於部隊,更成為紅山鎮重要的公共衛生機構。
    這一創新舉措既避免了醫療資源閑置,又極大改善了當地百姓的健康狀況。
    \"有病可醫\"——這個在戰亂年代看似奢侈的願景,在紅山鎮卻成為了現實。
    老百姓們再也不必為求醫問藥而發愁。
    醫院的走廊裏時常能看到康複患者送來錦旗的場景。
    這種軍民融合的醫療模式。
    不僅提高了醫院的整體水平,更讓根據地的凝聚力大大增強。
    傳統上,野戰醫院僅服務於部隊官兵,但林楓大膽打破了這一慣例。
    開創性地將醫療資源向根據地百姓開放,極大地提升了野戰醫院的社會效益。
    首長和參謀長注意到百姓們自由進出醫院的身影。
    便攔住一位老鄉詢問道:\"老鄉,請問你們平時也能來這所野戰醫院看病嗎?\"
    那位老鄉仔細打量著首長,點頭答道。
    \"是啊,同誌,看您們是其他部隊的八路軍吧?\"
    他熱情地解釋道:\"在平時,我們根據地老百姓都可以來野戰醫院看病。
    不過一旦打起仗來,醫院就會優先救治受傷的戰士了\"
    這番解釋讓首長一行人頻頻點頭。
    首長又好奇地問道:\"老鄉,我看這醫院裏中醫挺多的,你覺得是中醫好還是西醫好啊?\"
    老鄉爽朗一笑:\"哎呦,治病救人還分什麽中西啊?能治好病就是好醫!
    不過說真的,咱們醫院的中醫確實厲害\"
    他眼中閃著自豪的光芒。
    \"您想啊,咱們華夏幾千年生生不息,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天朝上國。
    要是中醫不行,咱們民族能延續至今?
    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嗎?\"
    聽著老鄉這番樸實卻充滿智慧的話語。
    首長一行人不禁麵麵相覷,內心深受觸動。
    如此淺顯的道理,連普通百姓都了然於胸,這讓首長感慨萬千。
    \"是啊,若中醫真如某些人所言那般不堪。
    我們華夏文明又怎能綿延數千年而不絕?
    那些詆毀中醫的言論,不過是別有用心之徒和西方資本的刻意抹黑罷了!\"
    參謀長深有感觸地對首長說。
    \"看來林楓同誌在傳承華夏優秀文化複興方麵做了大量工作。
    無論是服飾文化、音樂藝術,還是中醫傳承。
    他都在全方位地為民族複興貢獻力量,實在難能可貴!\"
    首長凝視著醫院裏忙碌的中醫們,緩緩點頭。
    他真切地感受到,在這片紅色土地上。
    一種強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正在生根發芽。
    參觀完野戰醫院後,首長一行繼續在紅山鎮考察。
    按照林楓的宏偉藍圖,紅山鎮將被建設成為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城市。
    雖然這個目標尚需時日。
    但眼前的紅山鎮已經初具規模,發展程度堪比一個繁華的縣城。
    街道兩旁商鋪林立,工廠區機器轟鳴,學校書聲琅琅,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然而,林楓的雄心遠不止於此。
    他計劃繼續加大對紅山鎮根據地的建設力度。
    而經過一下午的實地考察,總部眾人對紅山鎮的發展成就讚不絕口。
    \"真沒想到,我們進城時看到的繁華景象,竟然隻是紅山鎮的冰山一角!\"
    \"這裏簡直刷新了我的認知,軍事、經濟、文化、科技、醫療等各方麵都在全麵發展!\"
    \"在紅山鎮,我看到了華夏複興的可行路徑!\"
    這一天的參觀給總部眾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他們深刻體會到紅山鎮根據地與特戰旅之間相輔相成的發展關係。
    特戰旅的強大戰鬥力為根據地提供了堅實的安全保障。
    而根據地的繁榮發展又為特戰旅提供了強有力的後勤支撐。
    這種良性循環,正是紅山鎮能夠快速崛起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