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龍攆

字數:3660   加入書籤

A+A-


    王修緣心裏不停的期盼著,期望能在後室中發現一座完好的天子座駕,要是真的能發現那就牛逼壞了。
    目前也隻有秦始皇皇陵出土過一組兩乘天子座駕,不過那兩家馬車不是實際使用的大小,而是將秦代將真實大小的馬車按照一比二的比例完整複刻出來的。
    而且出土的時候兩架青銅馬車已經破碎成三千多片了,專業的修複專家經過八年的修繕之後才拿出來展覽。
    其餘西周的古墓的車馬坑以及漢代古墓的車馬坑都有馬車陪葬的製度,但是發現古墓的時候,馬車已經腐朽的看不出樣子了,隻剩一堆殘渣。
    所以實際上目前華夏僅有秦始皇皇陵出土過兩乘青銅馬車,而且還不是完好的。
    雖然王修緣的內心對此充滿了期待,但是當王修緣真的站在後室門口之時,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震驚到了。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六匹高大的三彩馬俑。
    華夏古代針對各個階層身份不同製定了嚴格的馬車使用標準,這不僅僅是華夏古代禮製和文化的一種體現。
    同時馬車的規格和數量直接反映了馬車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首先是馬車的裝飾,隻有皇帝的馬車是金碧輝煌的,可以大量的使用黃金以及寶石進行裝飾。
    其餘的諸侯、士大夫階層的馬車,雖然可以裝飾精美,但是相對來說,每一個階層都有其規定的不能使用的紋飾。
    比如神龍的圖案隻能是天子馬車的裝飾,麒麟屬於王侯階層等等。
    其次是馬車的數量,和車駕馬匹的數量。
    根據周禮規定,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這條規定是同時製定的出行馬車數量和車駕馬匹的數量。
    天子出行的馬車,可以使用六匹馬拉車,其餘的諸侯、上卿、大夫依次遞減。
    另外古代的官宦階層出行的馬車是分為主車和副車的,例如天子駕六,意思是天子出行的話,
    標準就是六輛馬車,其中一輛主車、五輛副車。
    秦始皇曾經被張良丟錘子刺殺,曆史中記載的【今當官道也,誤中副車】
    副車就是備用車的意思,不過按照禮製副車的馬匹數量是必須低於主車馬匹數量的,隻不過秦始皇為了防備刺殺,所以弄的馬匹數量是一樣多的。
    而王修緣眼前的這輛馬車是六匹馬的標準,這絕對是天子的主車龍輦,即使是秦始皇皇陵發掘的那兩輛青銅馬車,也隻是四匹馬的副車。
    他兩眼放光的走上前,龍攆的全貌已經完整展示在他的眼前。
    和秦始皇皇陵發掘的那兩輛青銅馬車不同的是,王修緣眼前的龍輦是一比一真實大小製作而成。
    拉著龍攆的六匹馬也全部都是真實大小的馬匹,隻不過秦始皇的龍攆是純青銅製作的,而李璟的龍攆馬匹是三彩陶俑,車身是木質的。
    換句話說,這副龍輦搬出去之後,換上真馬就能直接拉著跑了。
    六匹三彩馬陶俑十分的靈動,這六匹馬基本都在一米六左右的高度,在那個時期,一米六高的馬絕對是極好的馬匹了。
    用良駒來形容這個身高的馬匹絕對是一種批評。
    憑良心說,華夏古代的馬種不算好,即使是現在去內蒙古草原看到的馬匹都不算高,基本隻有一米四五的樣子。
    這種情況也導致全世界包括咱自己人對國內的馬很鄙視,甚至不少別有用心之人以此質疑華夏古代騎兵的戰鬥力。
    畢竟戰馬的品質要是不好的話,騎乘該戰馬的騎兵戰鬥力也會因此大打折扣。
    不過這隻是大家在內蒙古草原看到的假象,那些都隻是畜牧家庭的出行用馬或者觀光旅遊用馬,太高大了反而不安全。
    因為華夏古代自古以來就出現了不少具裝重騎的存在,要是馬匹不夠強壯不夠高大,怎麽馱著那麽重的鎧甲和背上的騎兵馳騁?
    龍輦前方的六匹駿馬通體棕色四蹄雪白,馬頭上的額心還有形似閃電的白色標記。
    駿馬的四條腿修長有力,身上的肌肉線條明顯,一看就是上好的馬匹。
    若是真馬長這樣就算了,可偏偏這是三彩陶俑馬啊!還是真人大小的三彩陶俑馬,每一匹都價值連城!
    這裏一下子出現六匹,王修緣感覺渾身每一個細胞都在歡呼跳躍。
    不僅如此,後麵還套著一駕龍輦呢!
    這駕龍輦是四輪馬車,馬車的輪子直徑大概在一米三多一點的樣子。
    車輪上有十八根輻條穩定支撐車輪的形狀。
    車輪的上方和前後也有遮擋泥水的擋板。
    從輪子的直徑上來說,算是比較大的了,不過這也是因為這駕龍攆比較龐大的原因。
    龍輦是有車廂的款式,從王修緣這個角度看過去,車廂內長度五米四、寬度兩米七的樣子,高度大概是一米五。
    也就是南唐的十八尺長、九尺寬、五尺高,每一個尺寸的數字都蘊含深意。
    車廂的四周邊緣略微突出車廂一點,這一設計主要是防止車頂的雨水順著車廂側板滑落影響美觀。
    車廂前端上車的地方向前延伸的比較長,可在下雨天為駕車的司駕擋雨,司駕的座位後麵留有一條寬約三尺的通道。
    可供皇帝上下車通行,這個三尺的通道放在馬車上是非常寬的一個距離了,按現代的尺寸算足足有九十厘米寬呢。
    車廂側麵的壁板上雕刻滿了龍紋和神龍,輔以貼金的工藝進行裝飾,看上去金碧輝煌的,顯得十分威嚴尊貴。
    王修緣輕輕地敲了敲龍攆的壁板,聽到的是“梆梆”的聲音,用料非常的厚實,起碼有十厘米厚。
    皇帝的座駕不隻是要奢華,同時一定要安全,安全第一。
    所以隻有足夠厚實的木材才能抵禦普通的弓弩射擊以及刀砍斧劈。
    而且從敲擊木料反饋的聲音來看,這駕龍攆的狀態保存的非常好。
    最關鍵的是,整駕龍輦的木料全部都是用極為珍貴的金絲楠木製作而成,這得多少金絲楠木才能做成啊。
    喜歡尋寶全世界從成為億萬富豪開始請大家收藏:()尋寶全世界從成為億萬富豪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