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用生命改變世界的人

字數:3029   加入書籤

A+A-


    青竹市大劇院的水晶燈映著滿堂西裝革履,周誌高站在主席台中央,指尖輕輕劃過講台邊緣的雕花。
    一個月前這裏還彌漫著煙草味和推諉扯皮的嘈雜,此刻卻安靜得能聽見窗外梧桐葉落在台階上的聲響。
    他麵前的會議桌旁,坐著換血後的各部門“新麵孔”——市政法委書記是從省廳空降的老刑警,教育局局長曾是被譚思思打壓的鄉村教師,就連城管局的年輕隊長,也是從清理占道經營的一線警員中破格提拔的。
    “今天是我在青竹市的最後一天。”周誌高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遍大廳,“但改革不是‘一陣風’,你們看窗外——”他側身指向玻璃幕牆,環衛工正推著新式清掃車經過,車身上“文明執法”四個大字在晨光裏發亮,“上個月,這個師傅因為沒戴安全帽被罰款,現在他的工裝口袋裏裝著‘執法溫馨提示卡’,上麵印著我的手機號。”
    前排的招商局新局長捏緊了手裏的筆記本,他上任後取消的“隱形收費”清單就夾在第一頁。
    周誌高曾在淩晨三點突擊檢查過招商局大廳,發現值班員正用平板電腦給商戶遠程指導材料修改——那畫麵與譚思思時期科員打撲克的場景判若雲泥。
    “還記得張建軍嗎?”周誌高突然話鋒一轉,會場空氣瞬間凝固。他輕點遙控器,屏幕上跳出張建軍女兒瑩瑩的照片,小姑娘攥著奧特曼玩具站在幼兒園門口,身後的紫藤花架下掛著“文明班級”的錦旗。
    “這個孩子沒等到父親的糖,卻等來了青竹市的‘改頭換麵’。”他的手指劃過屏幕上“白血病”的診斷書,“你們抽屜裏的‘罰款指標’,可能是某個家庭的‘救命錢’;你們拖延的‘辦證流程’,或許會澆滅一個年輕人的創業夢。”
    城管局年輕隊長突然站起身,袖口的補丁在燈光下清晰可見——那是幫果農搶收時磨破的痕跡。“周局,我們隊現在每天晨會都讀《執法情景案例》,讀到張建軍那頁時,所有人都紅了眼。”
    他從口袋裏掏出本磨損的手冊,封皮上“為民”二字被汗水浸得發皺,“現在商戶見著我們,會主動說‘謝謝’了。”
    窗外突然傳來喧鬧聲,周誌高走到窗邊,隻見大劇院廣場上擠滿了人。賣海鮮的老鄭頭舉著“青天再世”的錦旗,焊工陳師傅的妻子抱著癱瘓的母親,就連曾被譚思思打壓的鄉村教師們也來了,手裏捧著剛發下來的“鄉村教育補貼”存折。
    年輕警員小李擠到前排,舉著手機喊:“周局,陳小雨找到了!人販子判了十五年!”
    會議室內,政法委書記將一份密封文件推到周誌高麵前:“這是譚思思案牽扯出的‘關係網’最終調查報告,省廳已成立專案組。”
    封口處的火漆印在燈光下泛著暗紅,像極了青竹市曾經淌過的血。周誌高沒打開,隻是推了回去:“留給繼任者吧,青竹市的‘淨化’不是我一個人的事。”
    散會後,周誌高獨自走進招商局大廳。曾經幹涸的噴泉池裏養了錦鯉,辦事窗口的“服務評價器”全亮著綠燈,一個大學生正對著“創業補貼申領指南”拍照,手機屏保是他和父親在工地的合影。
    角落的意見簿上,最新的留言寫著:“周局長,我兒子的焊工作證辦下來了,現在每天能賺兩百塊,夠給老娘買藥了。”字跡歪歪扭扭,卻在末尾畫了個笑臉。
    傍晚,周誌高的車緩緩駛過青竹湖。湖邊棧道上,年輕母親推著嬰兒車散步,夜市攤位的老板們自覺排成直線,燈箱上“誠信經營”的字樣映在水裏。
    他想起剛來時,秦雅案像塊巨石砸開腐敗的水麵,如今漣漪散去,水底的淤泥已被一點點清走。
    “周局,省廳來電話,說京城那邊……”小李握著方向盤,欲言又止。
    周誌高望著遠處市政大樓的剪影,那裏的燈光曾在深夜為整改方案亮著,“告訴他們,我先回趟家。”
    他掏出手機,女兒的彩信跳出來——小姑娘舉著“警察爸爸”的畫像,旁邊用拚音寫著:“爸爸,青竹市的天是不是變藍了?”
    車路過張建軍家的棚戶區,如今已掛上“危房改造指揮部”的牌子。牆角的野花開得正盛,有個穿校服的男孩蹲在那裏,把半塊麵包分給流浪貓。
    周誌高突然讓司機停車,走到男孩身邊:“小朋友,知道張建軍嗎?”
    男孩抬起頭,眼睛像極了瑩瑩照片裏的模樣:“知道呀!老師說他是‘用生命敲響警鍾的人’,我們學校還給他女兒建了‘瑩瑩圖書館’呢。”
    夜風帶著湖水的清涼,周誌高深深吸了口氣。青竹市的空氣裏,再也沒有毒品的異味和腐敗的銅臭,取而代之的是夜市的煙火氣和書本的墨香。
    他知道,自己留下的不隻是被撤換的幹部名單和整改製度,更是一種“為民”的信念——當“為人民服務”不再是牆上的標語,當“執法為民”成為每個公職人員的本能,這座城市才真正擁有了擁抱明天的力量。
    手機震動起來,是新任市委書記發來的短信:“周局放心,已在各部門設立‘民情日記’製度,每天晨會必須解決三件百姓難題。”
    周誌高回複“好”,指尖卻在屏幕上停留了很久。他想起在招商局看到的那本意見簿,想起陳小雨母親在電話裏的哭聲,想起青竹市百姓送別時遞來的茶葉蛋——原來改革的意義,從來不是冰冷的製度條文,而是讓每個普通人都能在陽光下體麵地生活。
    當汽車駛離青竹市界碑時,周誌高回頭望去。城市的燈火在夜空中連成一片璀璨的星河,曾經蒙塵的警徽、鏽蝕的公章、冰冷的執法記錄儀,都在這場改革中被重新擦拭幹淨。
    他知道,全國還有無數個“青竹市”等待改變,但隻要有更多人願意接過“為民”的接力棒,哪怕隻是點亮一盞燈、清走一塊磚,也能讓更多人看到光的方向。
    此刻的京城,正下著今年的第一場雪,周誌高的女兒周洛汐趴在窗台上,數著父親歸來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