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0章 在省裏談如何用人

字數:3817   加入書籤

A+A-


    周誌高和劉曉雅和秦正直告別後,一起到了省裏。
    省政府會議中心的紅木長桌泛著沉穩的光,周誌高坐下時,椅墊發出輕微的“吱呀”聲。
    陽光透過高窗斜切進來,在“求真務實”的會標上投下菱形的光斑,像枚透明的印章。
    “同誌們,咱們先看組數據。”周誌高的手指在平板電腦上滑動,南河村的新舊對比圖出現在大屏幕上。
    左邊是2018年的泥水路,右邊是2020年的水泥橋,橋欄上“為民”兩個字被晨光鍍得發亮,“這是秦正直同誌主政南市後,第一個完成的民生工程,修橋的錢,來自清退的腐敗款。”
    財政廳廳長的鋼筆在筆記本上頓了頓,墨點在“腐敗款”三個字旁洇開。
    他想起上周收到的報告,南市申請的城鄉公交專項資金,附件裏附帶了詳細的廉政承諾書,連加油卡的使用規範都列了十條。
    “用人是關鍵。”周誌高的目光掃過全場,落在省發改委主任臉上時稍作停頓。
    這位主任的侄子,正是張啟明案裏漏網的那個項目承包商,“有些同誌喜歡用‘自己人’,覺得順手。可什麽是自己人?能為老百姓幹事的,才是組織上的自己人。”
    劉曉雅翻開帶來的卷宗,金屬夾頁在寂靜的會議室裏發出輕響。
    她抽出份審計報告,推到長桌中央:“這是某縣的扶貧資金流向,表麵上發給了三十戶貧困戶,實際收款人全是村幹部的親戚。更諷刺的是,這份報告的審核欄,簽滿了各級領導的名字。”
    報告上的紅章像串褪色的血痂,在座的幾位廳長都低下了頭。省教育廳廳長的手指在茶杯上反複摩挲,杯沿的茶漬圈像道無法愈合的傷口,他分管的某個縣,剛查出挪用營養餐經費的案子。
    “周部長說得對。”省紀委書記突然開口,他的煙嗓裏帶著股狠勁,“去年全省查處的基層腐敗案,有六成是‘窩案’。”
    “問題就出在‘帶病提拔’,你提拔我親戚,我關照你下屬,最後形成一張爛網。”
    周誌高往劉曉雅那邊瞥了眼,妻子正用紅筆在卷宗上標注重點。
    她的指甲修剪得很短,握筆的姿勢像握著把手術刀,精準地剖開那些腐爛的膿瘡。
    這是他們多年的默契,一個掌舵,一個護航,從長福鎮到省城,從未變過。
    “秦正直有句話我很讚同。”周誌高的聲音裏添了些溫度,“當官想進步不是壞事,怕的是為了進步不擇手段。”
    他往大屏幕上放出份履曆,田埂的名字旁附著張照片,穿軍綠外套的漢子正蹲在稻田裏,手裏捧著金燦燦的稻穗,“這個同誌,在村裏種了十年地,把荒坡變成了良田。”
    “現在是長福鎮的黨委書記,靠的不是關係,是口碑。”
    民政廳廳長突然笑了,笑聲裏帶著釋然:“我們廳裏正缺個分管鄉村振興的副廳長,田埂同誌的情況,能不能……”
    “先考察。”周誌高打斷他,指尖在桌麵上輕輕敲擊,“組織部選人,不看出身看實績,不看匯報看口碑。下周我帶隊去長福鎮,誰有空可以一起去,看看老百姓怎麽評價他。”
    會議進行到正午,陽光爬到每個人的肩窩,劉曉雅展示的最後一份證據,是段隱蔽拍攝的視頻。
    某鄉鎮黨委書記在酒桌上拍著胸脯:“工程給我小舅子做,出了事我擔著。”畫麵裏的茅台瓶,和劉誌朋保險櫃裏的那箱一模一樣。
    “這樣的同誌,就得讓他去該去的地方。”劉曉雅的聲音很輕,卻讓滿室的空氣驟然降溫,“上周我們收到舉報,這位書記的小舅子,把扶貧車間的消防器材全換成了過期產品。”
    散會時,走廊裏的風帶著桂花香。
    省發改委主任追上來,手裏攥著份項目清單:“周部長,這是重新審核的鄉村公路項目,每個標段都注明了廉政監督員的聯係方式。”
    他的額角滲著汗,“之前的事……是我糊塗。”
    周誌高接過清單,指尖觸到紙頁上的折痕,顯然是反複修改過的。
    “改了就好。”他往電梯口走,皮鞋在大理石地麵上敲出清脆的節奏,“下午讓你的侄子去紀委說清楚,主動退贓,還能爭取寬大處理。”
    電梯門合上的瞬間,劉曉雅突然笑了:“你這是把人家往絕路上逼?”
    “是往正路上拉。”周誌高看著電梯數字跳動,“他要是還想保侄子,那才是真的絕路。”
    省政府招待所的包廂已經備好,水晶燈折射出晃眼的光。
    省商務廳廳長拉開椅子時,絲綢桌布發出窸窣的響:“周部長,劉書記,嚐嚐咱們省的招牌菜,鬆茸燉雞。”
    保溫桶打開時,香氣漫出包廂,在走廊裏織成張奢靡的網。
    周誌高的腳步在門口頓住。
    腦海中突然浮現出長福鎮的老槐樹,此刻應該有村民在樹下納涼,王德福的竹籃裏,大概裝著剛蒸好的紅薯。
    “謝謝王廳長的好意。”他往樓梯口指了指,“我和曉雅約了秦正直視頻,討論公交線的資金分配。”
    劉曉雅補充道:“剛才會議紀要裏提到的十個貧困鄉,我們想逐個核實情況。”
    “如果各位有空,不如一起去看看?大楊村的產婦說,通了公交就去縣城做產檢。”
    廳長們的笑容僵在臉上。
    省農業廳廳長突然站起身,公文包的搭扣“啪”地撞上腰側:“我下午正好要去南市調研,順路去看看。”
    他的皮鞋踩過地毯時,留下串堅定的腳印。
    回程的車裏,周誌高翻看著田埂發來的照片。
    長福鎮的新公交站牌已經立起來了,不鏽鋼柱上貼著監督電話,王老漢正舉著老花鏡逐字核對。
    照片下麵寫著行字:“村民說,這牌子比菩薩還靈。”
    “你看,老百姓心裏亮堂著呢。”周誌高把手機遞給劉曉雅,窗外的梧桐葉在玻璃上投下晃動的影,“咱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多搭幾座橋,少設幾道坎。”
    劉曉雅的指尖在屏幕上的監督電話上劃過,突然想起會議上那份簽滿名字的審計報告。
    “路還長。”她的聲音裏帶著疲憊,卻透著股韌勁,“不過走一步,就離光明近一步。”
    車駛過護城河時,周誌高看見岸邊的公示欄前圍滿了人。
    新貼的幹部任免名單上,田埂的名字用紅筆圈著,旁邊寫著“擬任省民政廳副廳長”。
    陽光穿過人群的縫隙,在名字上投下細碎的光斑,像無數雙眼睛在注視。
    人民公仆就得接受人民的監督,隻有這樣才能走得更遠,才能讓龍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