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何人繼漢

字數:4492   加入書籤

A+A-


    劉辯的心沉到穀底!
    這封信能送到洛陽,搞不好前線已經打上了,還可能吃了敗仗。
    他沒了再去太廟的心思,收起信,吩咐道:
    “傳三公九卿,尚書令荀彧、河南尹荀攸,到章德殿對奏!”
    小黃門領命轉身而去,劉辯在後麵催促:
    “跑著去!”
    小黃門撒丫子跑了起來。
    劉辯拉起唐姬的手拍了拍,沉聲道:
    “皇後替朕走一趟太廟吧,朕有要緊的國事需要處理。”
    “妾明白。”唐姬乖巧的頷首。
    很快,三公九卿來到章德殿。
    他們很奇怪何事這麽著急。
    等了一陣子,劉辯出現在這裏。
    眾人行禮,劉辯讓他們免禮之後,將書信交到了郭嘉手中。
    “諸卿都看看,戰事出現了最新的變故。”
    郭嘉看完書信,眉頭緊皺著,他並沒有把信交到下一人手中,而是當著眾人的麵念了起來,能省很多時間。
    念完,眾卿麵色各異。
    雖然信中提到於夫羅東去,但他們並不認為是衝著兗州去的。
    更何況孫堅派虎豹騎追了上去,處置妥當。
    荀彧忽然開口:“孫將軍送回的書信中,怎麽聽意思他準備打一場全麵反攻戰?”
    楊彪名義上掌天下兵馬,對各地軍事了如指掌,接著道:
    “孫文台那裏,虎豹騎撤走,他隻有一萬七千人,其中以北軍抽出去的兩個營和飛熊軍為精銳,其他多是新兵,太原的胡人,起碼有五萬,於反攻不利。”
    司隸校尉賈詡揣著手哼道:
    “給他一萬七千人就敢打太原,吃了敗仗,我非得去並州把他逮回來,讓他嚐些苦頭。”
    “問題不在並州。”劉辯把話題扯回來,“兩萬胡騎,明顯是衝著兗州去的,再加上豫州黃巾北上,可曹操卻在這時分了五路大軍,豈不是要被逐個擊破?”
    大夥都覺得劉辯的擔心多餘了。
    荀彧沉吟片刻,說道:
    “雖冒險,但不失為妙計,黃巾人數雖多,但缺糧缺甲,難以形成戰鬥力,以往各地豪強的武裝,就足以與他們分庭抗禮,更何況是曹操呢?”
    賈詡連連點頭,“曹操的奏疏中明確表明,留有曹仁駐守東郡,以保後路無憂,曹仁除非是蠢材,據城而守,還能守不住騎兵的衝鋒?”
    兩人話落,得到幾乎所有人的一致認同。
    劉辯手下的幾大智囊,居然都沒看出問題。
    唯獨郭嘉一直沉默著。
    直到大夥的聲音平息了些時,郭嘉才冷靜的說道:
    “諸位難道忘了,東郡上遊,秦亭附近,還有黃巾、白波、黑山三股叛軍虎視眈眈,正與曹仁交戰?”
    眾人扭頭看向他,郭嘉繼續:
    “若胡人奇襲白馬津,斷了東路軍的糧草,然後與叛軍合圍東郡,又當如何?”
    荀攸不假思索道:“東郡若有戰,曹操必將率兵回援,胡人沒那個能耐在曹操回援之前奪城,除非曹仁不戰而降。”
    “是啊。”王允點頭,心中憂愁煙消雲散。
    郭嘉嗤笑一聲,哼道:
    “諸位莫非又忘了,豫州黃巾北上?他們一旦北上,隻能走濟陰郡,正好切斷曹操退路。”
    一句話讓荀攸怔在當場,他的腦中浮現一幅戰略地圖,各種勢力交錯在一起。
    忽然間,東路大軍一觸即潰……
    郭嘉開始為眾人分析,“曹操的東路大軍,聚在一起就好似鐵索連環,將戰無不勝,以黃巾的能耐,隻能退避三舍。”
    “而他一旦分兵,鐵索繃斷,各條戰線戰火皆起,屆時,曹操無法將幾路大軍聚攏,就會被逐個擊破,繼而導致大敗。”
    眾人沉默下去。
    劉辯寒聲道:“朕再補充一點,若是黑山軍首領於毒,開始召集勢力,引所謂的百萬黑山軍來援,另外,兗州黃巾已無糧草甲胄之憂,同時,青州百萬黃巾殺入兗州,攻陷泰山郡,又當如何?”
    郭嘉立刻道:“曹操必敗無疑。”
    大夥不清楚,為何天子會做此假設,但就目前發生的事,足以讓他們膽戰心驚。
    兗州若敗,劉岱身死,司隸東大門為叛軍敞開。
    兗州全州落入叛軍手裏,屆時大漢就會被堵死東去之路,而且會給予各地叛軍極大信心。
    劉辯早已做好最壞的準備,起身道:
    “諸卿,朕決定即刻出征,朝廷就交給諸卿了。”
    眾卿都站起身,“臣等遵旨。”
    王允最後站起來,皺眉道:
    “陛下並無子嗣,若前線有何變故,老臣該如何?”
    眾臣的心都沉了下來。
    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劉辯開始猶豫,要不要留下一紙詔書,若有意外讓陳留王繼位?
    想想還是算了,此行並不會有什麽危險,最壞的情況無非就是兗州敗局無可挽回,他退回司隸罷了。
    不過為了讓眾臣安心,劉辯開口道:
    “朕若一時回不了,由太師王允、太尉楊彪、尚書令荀彧監國,皇太後代理朝政。”
    眾臣沒話說了。
    哪怕天子出了意外,太後從宗親裏選一個繼位就是。
    劉辯還有最後一件事要說。
    正好這次一起宣布了。
    “先帝以州牧代刺史,行一州之權,以抵禦黃巾,以致權柄過大。”
    “兗、豫二州若戰事平息,朕欲恢複禦史大夫三公地位,重設州刺史部,以監察地方官吏,刺史歸禦史大夫統籌。”
    “以州牧代行地方政事,歸於尚書台。”
    “以都督理全州郡國之兵,歸太尉調遣。”
    “太師協助朕統籌天下。”
    一席話落,眾臣皆躬身。
    “陛下聖明。”
    州牧之弊端就在眼前,更何況黃巾若除,廢除靈帝啟用的州牧在情理之中。
    至於禦史大夫,完全就是根據皇帝的喜好,決定其地位。
    有時候是九卿,有時候是三公,眾臣沒什麽意見。
    而且此舉除了廢除州牧大權外,當地郡守的權利也被大大削弱。
    曾經的郡守,一手抓十幾縣的大權,朝廷有空管的時候還好,沒空管他們,他們就成了一方諸侯,連刺史都不買賬。
    一切安排妥當,劉辯要出發,去給曹操收拾爛攤子去了。
    “傳詔,羽林軍、虎賁軍隨朕前往河內,於禁一萬屯田兵,暫時並入皇甫嵩,曹氏曹昂、曹安民,隨朕同去。”
    喜歡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