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神秘賢才
字數:5168 加入書籤
讓劉辯臉更沉的是,這百姓家中的年輕人居然標準的對他行了大禮。
離了大譜!
劉辯沉著臉問道:
“你們一家的生活如何?”
年輕人就像是背台詞一般開口:
“回稟陛下,我們一家生活還算過得去,托大漢和陛下之福,加之王縣令治理得當,我們糧食夠吃,衣服夠穿,整個燕縣平均下來每年都有富餘的糧食呢。”
劉辯眼角青筋在不斷跳動。
他快忍耐不下去了。
“鮑信!”
“臣在。”
“把外麵那位老人家請進來。”
“喏!”
鮑信動身,很快的功夫就把老者帶進來了。
縣令麵色一變,上前拉住老者,換上和藹可親的笑容,問道:
“老人家,你家今年收成不錯啊,居然連壽材都裝滿了。”
“壽材?”
老者疑惑的目光落在了棺材身上,呼吸變得急促,顫顫巍巍的上前。
縣令還在一邊笑眯眯的說道:“真沒想到,看來你家又是大豐收,還有錢做棺材啊。”
老者上前,被一棺材的糧食給激動的說不出話,伸手抓了一把。
但他又有些害怕,望向縣令,迷茫的問道:“這糧食都是哪來的?”
“還用問嘛?你家糧食豐收,不過這都全托陛下的洪福!給你降下的糧食。”
“我家的?”
老者聽到這話,整個人被驚喜填滿,連連點頭,“對對,全托洛陽天子的洪福降下來的,哎呦,太好了,我要跟老太婆說一聲。”
然後就見到老者驚喜的捧著一把糧食,去跟病床上的老嫗分享驚喜。
“太好啦,有救了有救了,上天給咱家降下了糧食。”
典韋越看越不對勁,嘟囔道:
“不是說這老頭是啞巴嗎?”
王縣令笑容僵硬,正在他想著如何解釋時。
劉辯忍不住了了,他望向那名年輕人,冷聲問道:
“你是這戶人家的兒子?”
那年輕人心裏一個咯噔,忙不迭的點頭:
“是是。”
郭嘉跟著冷笑,“那老人家還真是老來得子啊。”
年輕人意識到不對,趕緊搖頭,“不不,我是孫子。”
劉辯努力的吸了好幾口氣,才使自己恢複平靜。
他冷冷的看了王縣令一眼,最後視線落在橋瑁身上。
“朕問你,東郡其他各縣,也是這樣不愁吃喝嗎?”
橋瑁渾身冷汗直冒,“不是,陛下,臣橋瑁無能,大多百姓無粟米果腹,因為戰亂,賑災之事受到不小阻礙,一時間難以開展。”
“這麽說,就燕縣一地治理得當了?”
劉辯的目光,重新落回縣令身上,“王卿,你還真是令朕開眼啊。”
王縣令還以為自己要高升了,喜笑顏開道:
“下臣不過是仰賴陛下天恩,不敢邀寵,臣平生最大心願就是伴隨陛下身邊,能……”
“住口!”劉辯發怒了,“典韋,將此人和其同夥,全部拉下去砍了!”
“得令!”
兩個虎賁衛衝進來,將王縣令和那名年輕人,直接就拽了起來。
“陛下!”
王縣令慌了,他怎麽也沒想到,天子突然就發了火。
“下官無罪啊陛下!”
王縣令哭喊著,卻沒有任何用處。
那名年輕人同樣被嚇的痛哭流涕,抓著王縣令的衣服語無倫次的哭訴道:
“爹,救我,我不想死啊……”
合著是這家夥是王縣令的兒子。
劉辯隻覺得他們礙眼的很,趕緊讓人把他們拖走。
一會兒的功夫之後,哀嚎聲終於消失。
在場眾人情不自禁的咽了一口唾沫,那些東郡官吏,更是有人開始打起擺子,生怕下一個輪到的人是自己。
劉辯大概知道百姓過著什麽樣的日子了,他冷眼望向橋瑁,道:
“這一戶人家,善後之事你處理好,朕不希望有人再跟朕說瞎話辦糊塗事,否則朕以欺君之罪立馬要他腦袋!”
“是是,下官定竭盡所能。”
橋瑁擦掉額頭的冷汗,連忙應承下來。
劉辯轉身離開。
賑災之事,刻不容緩!
劉辯上了龍輦,一路來到東郡郡城。
橋瑁整了不少百姓在城門處跪拜,那一個個瘦得骨瘦嶙峋的百姓,跪在地上齊呼當今天子多聖明,看的劉辯又想刀人了。
司隸還好,他經營那麽久,再加上一眾賢臣的輔佐,沒這麽多事。
但到了地方劉辯才明白,局勢究竟有多麽惡劣。
他得選一個文武全才,行事雷厲風行,不避權貴的人,來當兗州刺史。
先把官吏都逮明白了再說!
典韋護在車駕一旁,這時候,一份竹簡不知從何處讓他這砸來。
典韋以為是暗器,一把就抓住。
他瞪著虎目往四周看,卻壓根沒看見是何人動的手。
典韋狐疑的扯開竹簡看了幾眼,壓根看不懂,決定呈給天子看看。
就這樣,竹簡落在了劉辯手裏。
劉辯沒兩眼就變了臉色,然後遞到了郭嘉手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奉孝看看。”
郭嘉拉開一看,下意識念了起來。
“戰亂民聲哀,炊絕淚滿腮。
蝗災禾苗敗,餓殍滿目霾。
幼孤尋親泣,老弱盼救來。
家破何處覓,流離苦徘徊,嘶!”
郭嘉倒吸一口涼氣,很明顯,那人是以兗州疾苦為題,作了一首詩,希望能用這種方式警醒當今天子。
他合上竹簡,還了回去,沉聲道:
“陛下,兗州疾苦,非常人能想象,而此人或許是忠臣良士,能作此詩,文采必定斐然,連典韋將軍都未發現其蹤,武藝定然高強。”
“找到他,著鮑信去辦!”劉辯開口。
既然對方能來此處,就一定會留下蹤跡。
在城門處的大多都是字不認識幾個的百姓,會作詩的,又會武的,或許不難找。
“喏!”郭嘉當即拱手。
待郭嘉走後,劉辯又打開了竹簡觀看。
寫這樣的詩,來告誡天子,此人膽子倒是大。
換做別的帝王,一定要把人找出來論罪不可。
他難道不怕嗎?
還是說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就為了勸誡?
沒想到兗州除了陳宮、程昱兩人,還有這等人傑?
劉辯好奇起對方的身份,或許,兗州刺史有人選了。
劉岱要是沒死的話,可為兗州牧。
曹仁為兗州都督,三人相互配合,或許很快兗州就能得以安定。
州權先集中,再分散成三位封疆大吏的試點,就在兗州開始吧。
折騰了一會兒,劉辯終於到了地方,下了龍輦,橋瑁等官吏壓根就不知道剛剛發生了什麽。
喜歡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