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省事多了

字數:4222   加入書籤

A+A-


    別人看不透,糜竺已經看明白,未來到兗州賺的是啥錢?指定是新錢。
    他就不相信,朝廷這麽大力的推廣新錢,在兗州用工的時候,能給百姓發舊錢?
    找百姓收糧食的時候,能用舊錢買?不可能的事。
    另外,之所以讓他們到兗州去賺錢,並不是天子走出昏招,在糜竺看來,是多方共贏的局麵。
    就像糜家到了徐州,給徐州帶來繁榮,徐州豪強們從糜家的手裏,撈著不少好處。
    兗州未來也是這樣,會因為徐州豪強變得富庶。
    隻不過徐州、兗州、朝廷三方之間,能從中撈到最大好處的是徐州人。
    糜竺有預感,天子一定有後招。
    正所謂福禍相依,福有了,禍在哪?
    與其坐等禍事降臨,不如自己先一步行動。
    糜竺認真的看著弟弟糜芳,嚴肅道:
    “子方,天下動蕩,局勢混亂,決定家族榮辱興衰的時候到了。”
    糜芳表情錯愕,不解問道:
    “兄長,徐州不是很太平嗎?”
    “太平的了一時,又如何能太平的了一世?天下哪有淨土,若漢室複興,徐州在強盛的大漢麵前以圖獨立,不過是坐井觀天貽笑大方,若漢室不存,糜家也應當謀求退路,陶謙圖有愛民勤政其表,實則瞻前顧後無為而終,不是長久之計。”
    都是很簡單的道理。
    陳登他們聰明一世,卻沒糜竺看的長遠,或許是因為這些豪強太驕傲了。
    他們自以為傳承上百年,現在有兵有糧足夠強盛,甚至達到家族的頂峰。
    實則都是表象,一步後就是萬丈深淵。
    糜竺判斷再這麽下去,這夥人遲早內鬥,等到大兵壓境已為時已晚,陳登臧霸王朗之輩,隻能搖尾乞憐。
    糜家是商人,他們沒有盲目的自信,和百姓打成一片。
    商人雖然有錢,但地位十分低下,屬於王朝最底層。
    想要守住財富,就得一輩子謹小慎微。
    糜芳大概懂了,追問道:
    “我們糜家當如何?”
    糜竺站起身,來回踱了幾步,忽然轉過來,
    “做我們最擅長的,豈不聞一代明相呂不韋之生平?你又怎知今日支離破碎的大漢天子,不是明日的千古一帝呢?”
    “將小妹找來,另外,糜家所有商鋪開始運作,集中糧食、鐵器,將糜家部曲招至城外二十裏處,聽我號令,舉營參軍!”
    這是要徹底不管徐州豪強們的死活了。
    末了,糜竺還不忘教導弟弟,緩聲道:
    “目光要長遠,學會審時度勢,在任何時候都不逆天而行,一旦做出決定,動作要迅速,與那些鼠目寸光之輩撇清關係不叫背叛,事要做就做絕,不能拖泥帶水,否則好事容易辦成壞事,令人生出投機取巧、趨炎附勢之印象。”
    糜芳將對方的話奉為至寶,逐字逐句的消化著兄長的提點。
    過了一陣,糜芳回神,朝糜竺一拜,“兄長,我記住了。”
    ……
    安排完家裏事,糜竺帶著新錢買馬去了。
    五百萬新錢,郭嘉沒想到他這麽快就能拿出來。
    不過按天子的意思,要激發豪強之間的矛盾,所以郭嘉開始猶豫,該賣多少匹好。
    他的打算是各家賣個三四十匹,然後幾大頂尖家族賣出差異,比如賣王家七十匹,同水平的臧家賣十匹,另一個家族賣四十匹。
    最後宣稱一千匹馬已經賣完了,豪強們湊一起對賬發現對不上,自己再放出些亂七八糟的風聲,加深他們相互間的不信任。
    主動權在他這,他想讓哪個家族被別人懷疑就被別人懷疑。
    糜家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他們是外來戶,豪強對他們本就有間隙。
    不過接下來糜竺的一句話,讓郭嘉改變了想法。
    “郭大人,在下糜竺,有些大膽想法躊躇再三,困惑我一整日,不知能否勞煩為我解惑?”
    郭嘉眉梢一挑,笑道:“子仲兄請講。”
    糜竺斟酌道:“我糜家商鋪直到我到此處來,依舊在收新錢,怕未來對新錢保管不當造成損失,在下曾聽聞大漢農業錢莊提供存管之能,不知此處錢莊,是否有此作用解我燃眉之急?”
    “哦?”郭嘉來了精神,上下掃視著糜竺,回道:“你倒是聽說過不少事,不過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也有一問。”
    “大人請講。”
    “新錢在徐州並不流通,你賺那麽多做什麽?”
    郭嘉一直盯著糜竺的眼睛,他想看看此人在搞什麽鬼。
    糜竺表現得十分坦然淡定,“暫時用不上可以先攢著,新錢流通是趨勢,再者說我糜家時常到外走商,將新錢存在徐州,帶上一紙憑證就能在司隸取出對應的錢財,豈不是省事多了?”
    有意思,真有意思。
    光賺,光存,但不在徐州取。
    既幫助朝廷加快了流通速度,又不給目前新錢儲備不夠添亂子。
    而且對方話說的有理有據,郭嘉興趣濃鬱,可以向天子稟告一下糜家的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郭嘉沉思過後,放棄了以糜家作為火藥桶引燃的想法,並且自作主張,從一千匹馬以外的地方賣了他百匹馬。
    市場上的馬參差不齊,首先是馱馬,能背些貨物,馬匹比較瘦小,跑不快,容易喘,售價在三四千錢,馬販子那一大把。
    再貴些的是耕馬、車馬,塊頭大許多,坐個壯漢沒問題,能跑能跳,衝刺較差,耐力不高,可以賣到八千至兩萬錢,馬販子那也有。
    在往上是戰馬,耐力好,速度快,能長距離奔襲,品種好的莫說馱人,再馱一些裝甲都能健步如飛,可以賣到五萬錢以上,其中並州馬和涼州馬是其中翹楚,輕易可賣到十萬錢。
    這樣的馬不是馬販子能找到的,因為是戰略物資,花大價錢懸賞,估計也要等一段時間才能弄到手一匹。
    至於最頂尖的好馬可以賣到二十萬錢以上,放在大漢強盛時都是寶貝,可以作為藩屬國的禮物獻給大漢天子。
    所以並州馬才會讓徐州豪強如此重視,放平時能弄到手一匹就不錯了。
    一口氣能買到半價這麽多,就是不自己用,轉手出去賣都是暴利,還可以單獨拿來送人情,甚至組建騎兵,誰不心動?
    糜竺買完馬走了,第二個湊了不少新錢的是王朗。
    郭嘉盤算了一下,賣了他五十匹。
    等王朗出門,郭嘉吩咐手下,“去,對外傳言,就說王朗買走了一百匹,還剩下九百匹,讓其他人快些,來晚了馬就沒了。”
    喜歡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