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時之良將

字數:4421   加入書籤

A+A-


    郭嘉搖頭歎氣,“隻可惜經此禍事,冀州怕是數年難以恢複元氣。”
    可悲啊,號稱帶甲百萬的強州,如今成了這副樣子。
    如果能像徐州一樣兵不血刃的拿下就好了。
    劉辯倒是看的很開,冀州底子還在,沒什麽好可惜的。
    他問起另一個問題,“諸卿覺得,張合此將如何?”
    曹操嗤笑一聲,不屑的說道:“不足為慮,隻會抱頭鼠竄逃命爾。”
    “朕不這麽認為。”劉辯搖搖頭,當所有人目光望向他時,他說出了莫名其妙的一句話:
    “時之良將,五子當先。”
    曹操起了好奇心,“不知陛下是哪五子?”
    其他人也都豎起耳朵。
    他們都挺想知道,在天子的眼中,哪些將領能被給予這麽高的地位。
    大家紛紛有所猜測。
    孫堅、皇甫嵩、朱儁、劉備等人不在其中,因為都是統帥。
    除他們以外,最有可能的應該是張遼。
    張遼官至衛尉丞,南軍的老二,將來有極大可能封個重號將軍。
    其次是關羽,千裏馳援,義釋徐晃,平定兗州居首功。
    還有孫策,更加瘋狂的一個人,打完胡人打兗州,打完兗州打青州,就是職位比較低,年紀比較小。
    還有張飛……
    劉辯沒賣關子,笑道:“朕以為,五子良將之首,當為張遼。”
    眾人暗自點頭,符合他們的心理預期。
    “之後的人選嘛,等過年時再說,先說正事,奉孝替朕擬旨。”
    一句話,場中所有人都站了起來,抱拳等著旨意。
    劉辯起身負手道:“著皇甫嵩即日率各軍奔赴北方,限期兩月內使冀、幽州再無匪寇、黃巾作亂。”
    “下詔兗、青、冀、幽四州官吏,務必全力配合。”
    “對入冀各路大軍進行整頓,青州方麵起大軍五萬,以孫策為都督、臧霸為副都督、太史慈、於夫羅為先鋒,調徐晃為徐州司馬。”
    “兗州起大軍十五萬,曹仁為都督、曹操為副都督、於禁夏侯淵為先鋒先行入冀,調樂進為兗州副先鋒。”
    “此外,另行擬旨,劉備平定豫州有功,封為左將軍,總督徐、豫二州軍事,調黃忠、魏延到徐州,協助夏侯惇,朝廷另擇豫州牧人選!”
    劉辯一口氣將自己的所有布置下達。
    他親自封的第一名重號將軍出現。
    劉備僅僅幹了幾個月豫州牧,因功往上爬了一大截。
    豫徐兩州都在其麾下,風光無限。
    相比之下,曹操還是個副都督,真連上桌的資格都沒了。
    而他之所以這麽布置,是因為袁術。
    徐州加豫州,等於是一道屏障,管他南方發生了啥,朝廷都能睡的安穩。
    待北方平定,就可以往下動刀。
    在場眾人盡數抱拳:“臣等遵旨。”
    桌上其實還放著許多封奏疏,但劉辯已經顧不上查看了。
    最後開場家宴,他該帶著大包小包,返回洛陽去了,這次出來朝廷連續多了三州,加緊印錢是重中之重。
    光賣地的租金,就能給他帶來十億的收入。
    再加上徐州的糧食,司隸小麥的收獲,屯田軍造的房子等等。
    如今這麽大的市場,還需要大量的錢來交易。
    填滿市場的同時,把口袋裝滿,然後劉辯的計劃是,在寒冬來臨之前,結束各場戰事,將軍隊給重新整編。
    冀州、幽州留一支邊防軍,設一名總督,專門總督兩州的都督。
    荊州方向,要再加碼,和平的方式迫使荊州徹底歸心,荊州豪強說實話,比徐州豪強還畜生不如,實在不行明年就打。
    此外,調集不少於二十萬的大軍,屯駐於京師三輔地區,他要派人聯係袁紹了。
    春暖花開季,二十萬人馬隨時殺入涼州。
    並州方向,看孫堅打的如何,劉辯打算將南軍撤回來,進一步整編,呂布的飛熊軍可獨當一麵,設立一支龐大的邊防軍,先緩一緩攻勢。
    說實話,拿著步兵去草原跟人家硬碰硬不劃算
    並州還好,城池不少,胡人總不能不守城。
    離開了並州呢?並州之外茫茫草原,需要一支強大的騎兵才能縱情馳騁。
    養馬場要抓緊。
    這就是劉辯的規劃,他起身,揮袖參加家宴去了。
    ……
    遠在千裏之外的洛陽。
    尚書台內,荀彧神色難掩疲倦,卻依舊不辭辛苦的埋頭批複著一份又一份奏疏。
    有時候實在累了,他會停下來盯著牆上的天子劍發呆,然後勾唇一笑,繼續幹著。
    司隸在他的執掌下欣欣向榮,到了糧食收獲的時候,各地都給出極為驚人的預測數字。
    估計這次的收成,會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不過有幾件事值得他憂愁。
    其一,大司農盧植染病多日,他曾去勸對方先停下來休息休息,可以將事務交給其他人辦。
    但盧植再三以秋收為借口婉拒,拖著病體到處跑,最後暈在路上,被緊急送回洛陽救治,不見什麽效果。
    然後就是北軍中候朱儁,他原本身體還算健碩,可自從看望盧植,不知道盧植說了什麽,兩個老家夥又哭又笑的痛飲,第二天朱儁也病倒了,北軍多日來的運轉,由祖茂負責。
    太師王允倒是麵色紅潤,天天和士人們宴會來宴會去。
    傳聞他被氣死了,實則第二日就見到他紅光滿麵的跑到太尉府串門,也是一件奇事。
    荀彧憂愁間,荀攸尋了過來。
    “文若,外麵出喪事了。”
    喪事?荀彧停下筆,皺眉問道:“誰家的喪事?”
    “申屠家,申屠蟠!有名的大儒都去吊喪,蔡邕、王允也去了,哭的那叫一個稀裏嘩啦。”
    早在幾個月前,外麵就在傳言,申屠家辦後事就在年前,沒想到是真的。
    “文若,你說要不要往宮裏報,天子不在,讓太後或者皇後派個女官去看看?”
    荀攸說著話,荀彧是一句都沒聽進去,他的心思飄到了九霄雲外。
    回過神來時,他皺眉看著荀攸,說道:
    “我尋的郎中今日去了盧植府上,傳回來的消息說盧植大限要到了,若是他再任性下去,後事最多半年。”
    “啊?”荀攸震驚的張大了嘴巴。
    仔細想想就釋然了,朝中一大堆老臣,有幾個能熬過今年?申屠蟠又有何特殊的。
    盧植這樣的才值得關注和小心。
    喜歡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