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三道尋醫令
字數:5000 加入書籤
第245章 三道尋醫令
等了一會兒,崇德殿安靜下來。
一口氣處理十幾名官吏,算不上多大的事。
朝堂又能空出些位置,慢慢的,大漢的官吏會再次拔高整體素質。
隻要心能往一處使,劉辯有信心在五年之內,讓大漢再次偉大。
“諸卿,接下來有事奏事吧。”
群臣齊齊回神,一人道:“啟稟陛下,臣有本奏。”
“講。”
“青、冀、幽、並等州,缺少三官,朝廷需要盡早準備。”
三官指的是州牧、刺史、都督。
士人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不能全把美事落到尚書台身上。
說起來就氣人,現在連三公九卿的家臣,都需要走尚書台的程序才能任命。
雖然本就是尚書令的權力吧,但荀彧跟他們不對付,讓人很難不擔心。
他們說什麽也要在地方三官上摻和一腳。
不然光看著荀彧任人唯親,要不了幾年,那些人掌握了權柄,荀彧就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此人的話,得到在場不少人附和。
劉辯點頭笑道:“卿說的沒錯,確實應當盡早準備。”
不僅要早做準備,而且他還早就有了主意。
“這樣吧,刺史人選由尚書台擬定,由禦史大夫推舉,都督由太尉舉薦,州牧人選,由太師推舉,如何?”
士人們喜笑顏開,武官們激動難耐,他們一起高呼聖明。
這個好,他們這些人裏麵,有不少都能當封疆大吏。
還能為家中小輩謀出路。
大喜事啊。
荀彧神色微動,看向上方的天子,嘴角快壓不住了。
天子拿捏起群臣可太快了。
一句話就讓他們樂的找不到北。
實際上,劉辯的許諾中有兩個坑。
擬定之權仍然歸尚書台所有,尤其是刺史這個位置,哪怕前一秒推個無能之輩去了地方,後腳刺史就能將人拉下來。
最後三公隻是舉薦,如果尚書台看的不順眼,連擬定都懶得擬,還不是瞎折騰。
龍椅上的劉辯,繼續發話道:
“還有何事,繼續奏。”
“陛下,臣有事要奏。”
這次出來的是韓暨。
大漢目前的大發明家,司金都尉,掌管司金府和天下工匠。
這個位置前朝並沒有,是劉辯根據曆史捏出來的,有點工部尚書的味道。
“何事?”
劉辯心中一動,韓暨未來是大漢錢袋子的重要組成部分。
韓暨彎著腰,朗聲稟告道:“啟稟陛下,臣研究的水排冶煉技術,經過實驗,已經可以投入使用,隻待陛下下詔,便可加大生產,詔全國州郡跟上。”
水排冶煉是韓暨的拿手絕活,對鍛造鐵器,極大的節省人力、提升鍛造速度和質量。
“好!”
劉辯高興的站起身,當著眾臣的麵大笑。
漢軍現在缺的不是人,是裝備!
不僅是朝廷缺裝備,各地武庫都有告罄跡象。
而想要擴充,是一筆天價的銀子,大漢百年積攢的家底花光了,一朝一夕間難以補上。
但有了水排冶煉,裝備的價格就能打下來,哪怕是咬咬牙,劉辯也要給一線軍隊換裝。
冷兵器時代,能在胸前多一層薄甲,就可以少死成百上千人。
“韓卿真是朕之瑰寶,大漢之瑰寶,朕要將你封侯!”
韓暨抬起頭,隻覺熱血衝頭。
他是韓王信後代,先祖叛漢,他們這一脈歸漢後,僥幸在南陽定居,一代不如一代。
他因為喜歡擺弄奇技淫巧,被人視為異端,莫說是士人了,地方豪強都看不起他。
而現在,他要封侯了,恢複貴族榮光。
劉辯望向荀彧。
一個眼神,荀彧就知道他想問什麽,於是躬身道:
“宜城風景宜人,可封為宜城亭侯。”
“不錯,尚書台擬冊封詔書,封韓卿為宜城亭侯。”
韓暨激動的當場跪了下去,“臣叩謝陛下聖恩。”
士人們那叫一個眼饞。
亭侯再小也是侯,是要築大印的,韓暨一躍成為貴族。
為臣子,王侯將相就是最高追求。
韓暨暫時安排完了,繼續議政。
擠壓的政事多的不得了。
處理了幾個時辰,依舊沒能處理完。
荀攸奏報,秋收糧食正在統計,國府糧食、銀錢告罄,郭嘉奏報,少府錢糧豐饒,可加大投資建造紙工坊、香水坊。
荀攸迫不及待的站出來拱手。
“陛下,臣雖隻是暫理大司農府事務,卻有話要說。”
“講!”
“據臣所知,司金府之研究,國府撥款占大多數……”
劉辯失笑的望著他,忍俊不禁。
“朕讓你暫理大司農府事務,等盧卿傷愈便好,沒想到卿還真把自己當成大司農了?”
一句話,現場嗤笑聲此起彼伏。
確實能從荀攸的身上,看到曾經盧植的幾分影子。
造紙工坊剛開始建造的時候,盧植也是這般,厚著臉皮,說什麽也要進來摻和一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盧植眼裏,國府出那麽多銀子去支持司金府,結果東西研究出來了,馬上就要有收益了,跟國府沒關係了。
盧植當時就在想,以後看見韓暨一次打一次,絕不會再給他哪怕一分錢。
當時有人私下笑話盧植掉錢眼裏去了。
結果現在又換上一位掉錢眼去的荀攸。
荀攸毫不在意周圍嘲笑,說道:“在其位謀其職,臣如今才明白大司農的苦心。”
劉辯沒有繼續笑,逐漸收斂表情,來回踱了幾步,沉聲道:
“盧植為朝廷操勞大半生,如今掌管大司農府一年,將一切打理井井有條,然國府空虛,天下都在嗷嗷待哺,能堅持到如今,實屬不易,朕念其辛勞,決定將其封為縣侯,子孫世襲。”
“另外,香水坊的生意,就交由大司農府打理,歸為國坊,收入盡入國庫。”
對此,諸卿沒什麽意見。
反正司金府的事,原本就跟他們沒關係。
能把收入送進國府,對他們來說是好事,畢竟他們的俸祿等著發,他們辦事也要大司農府撥款。
國府有錢了,總不至於是壞事吧?
既然提起了盧植,劉辯進一步道:
“朕再連發三道尋醫令,著天下各州郡,張貼尋醫告示,尋到之後,務必以士大夫之禮待之,盡快將其送到洛陽。”
冬天眨眼間就要到了。
不知會有多少老臣倒在漫漫長夜。
盧植讓劉辯看的心痛。
如果是王允那頭有什麽老臣嘎了,他倒是無所謂。
盧植、朱儁這樣的人可不能倒,那是斷他的左膀右臂。
喜歡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