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新的思潮

字數:4521   加入書籤

A+A-


    第267章 新的思潮
    各地的賦稅隊伍,離得近的半月前出發,離得遠的一個月前就在往洛陽趕。
    逐漸有糧隊步入司隸。
    司隸的變化讓他們開了眼。
    遍地良田,家家都有炊煙。
    農閑時各郡也沒閑著,在尚書令、河南尹、大司農多方統籌下,越是閑的時候,朝廷就越大力用工。
    給百姓錢,讓他們去建房子,去修水利。
    除此以外,經過大半年的努力,堆肥桶開始推廣。
    什麽爛樹葉、樹枝、爛菜葉、秸稈之類的,通通往裏丟。
    百姓們雖然不知道這是做什麽,但在田官的帶領下,大家都在照辦。
    還有,糜竺在大力發展商業。
    他辦事的理念就一條,不管天子發出去多少錢,他要把錢賺回來。
    要不了多久,百姓賣了糧,家裏不說富裕,至少有閑錢了。
    他要想盡辦法讓閑錢流通,所以約見全州範圍內的商販。
    著重提到三個方麵。
    首先就是要求商人們擴大規模,向他們透露未來半個月內,他們的生意必定火爆。
    朝廷是規則的製定者,這則消息對聰明人來說,價值千金。
    其次說明商稅之事。
    糜竺是劉辯挑選的財政大臣,職位目前不高,但經濟方麵的事,給予他最大的支持。
    所以他準備玩把大的。
    在司隸先試點商稅,講明了今年就會有所準備,明年就從弘農郡開始實施。
    百姓願意遠離城池、住地,冒生命危險跑到野外去交易他管不著,也懶得管。
    這樣的情況初期肯定不少,但慢慢的就會有人醒悟過來,成本對不上。
    請假一日不工作,東躲西藏,想辦法出城,又想辦法把商品帶過城防,說不定還得花錢打通城門兵卒,就為了節省買件物品的稅?
    大批量的商品就更沒必要,第一是因為城外交易風險太大,不說遇到山賊,被交易方黑吃黑了都找不到地方說理。
    其次,還得多花一筆運費,多雇傭一批護衛,成本激增。
    最後,你交易完了然後呢?你怎麽運到城裏賣?
    還有,反正商業稅的錢不用他們商人出,朝廷可以允許每件商品漲價兩成,老百姓付錢。
    清楚裏麵門道的沒吱聲。
    但仍有不少商人愁眉苦臉。
    再愁眉苦臉也隻能憋著。
    商人地位處於九流,和戲子、風塵女子等一個位置。
    規定了必須穿侮辱類的服裝,受別人唾棄。
    運氣好的人,能巴結上士族豪強,或者出資資助太守,有點背景有點底氣。
    運氣不好的,死在外麵都沒人知道。
    糜竺是商人出身,十分清楚他們內心的想法,於是笑嗬嗬的對他們說道:
    “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就說現在,從今天開始,你們遇到麻煩,盡管去找當地官府解決,官府會優先解決你們的需求。”
    “踏踏實實的多創造些就業,規矩的交賦稅,哪有山賊欺負你們,我保證朝廷最多十日,會派出備倭兵剿寇。”
    “誰要是能解決五千名老百姓的工作問題,官府會適當的給你們放些特權,就是你們坊裏死了人,也能壓下來平息,想要什麽好的地段開商鋪,可以找官府商量。”
    商人們瞪大眼睛。
    還有這種好事?
    有人呼吸急促的問道:“我是做紡織的,若是我的生意火爆,各紡織工坊加起來有一萬人呢?”
    糜竺不假思索道:“隻要你們不惹眾怒,該保的朝廷會保。”
    一萬人?
    那得是當地郡的大金主。
    一萬人背後是一萬個家庭,數萬人的生計,再加上衍生行業,多少張嘴等著吃飯?
    莫說是死了一個人,就是十個人也得保。
    不保能怎麽辦?一口氣將他們工坊關停,然後多少等著吃飯的家庭支離破碎。
    一萬個家庭成了無業流民,流民多了,案件就多,又會讓多少無辜人受到牽連。
    如果朝廷不想負責任,大可以裝作聖人,將工坊一口氣端了,等郡縣出現更大的動蕩,再調漢軍剿滅。
    博得好名聲,為那十人平了冤報了仇,最後結局真的值得嗎?
    真要這麽幹,各州郡的工坊都別開了,喝水都有人嗆死,要不了一個月,所有工坊的店家都得砍頭。
    百姓又要回到以前窮困潦倒的日子,這並非正義。
    最好的結果,就是罰工坊一筆錢,賠償給家屬,再責令優化程序,盡可能的減少類似的悲劇。
    還是那句話,喝水都有人嗆死,進了工坊務工,該承擔些風險,最多象征性的關幾個導致悲劇發生的人,工坊不能停。
    朝廷不可能為一個死去的人,讓全天下擔責。
    相反,眾多工坊蓬勃發展,長工們有錢了,日子會一天比一天好。
    他們可以做衣服,可以做鞋子,冬天有炭燒,頓頓能吃飽。
    糜竺充分理解了天子的意思。
    不過在商人發展好後,還得進行限製,那就不是他該考慮的了,他隻管賺錢。
    商人們麵麵相覷,心裏那叫一個高興。
    以前他們拿著錢忍受著鄙夷,想盡辦法給自己在官府找一個靠山,送錢的時候還得當孫子。
    以後隻要他們能讓更多百姓有工作,朝廷會主動來給他們撐腰。
    還有這麽好的事。
    糜竺的談話,讓商人們幹勁十足。
    司隸商業進入高速發展期。
    看似不負責任的舉措,實際上是負責任的體現。
    一個新思潮在悄無聲息的發芽。
    弘農。
    張昭懷裏揣著就任郡守的任命書,騎馬剛到此地,見到人生中最震撼的一幕。
    拿著鋤頭的百姓數不勝數,他們走上街頭,高喊著要參加漢軍。
    其中不少人甚至缺胳膊少腿。
    震撼的還在其後,一大批官吏表情跟要哭了一樣在那勸誡。
    “鄉親們,回去吧,快回去吧。”
    “都小心啊,別踩到了人家,都把鋤頭放下。”
    他們真要崩潰了。
    洛陽傳來了詔令,要是有百姓受傷或者嘎了,當地官府需要擔責,該下獄的要下獄。
    以往出現這種事,他們領著衙役抓人,或者幹脆調兵來處理,現在哪敢啊。
    內心無不是祈禱千萬別有人受傷。
    麵對他們的說辭,百姓根本不聽,對胡人群情激憤,說什麽也要上戰場。
    喜歡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