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一百個營

字數:4943   加入書籤

A+A-


    二州還需要各自建造港口,尤其是青州建港大司農府會追加資金上億錢。
    劉辯停下了吃核桃的動作,盤算起來。
    徐州就是後世的江蘇嘛,青州屬於山東。
    徐州造船坊和青州港嗎?有點意思。
    盧植的安排劉辯十分滿意。
    徐州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說不定能將造船業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
    至於青州,迫切需要一條出路,港口能為他們帶來繁榮,而且港口需要用到很多力夫,可以提供眾多就業。
    不僅皇甫嵩是個好寶貝,盧植一樣是。
    等錢之類的分配完,劉辯親自開口提點這些州牧幾句。
    什麽攥緊拳頭發展支柱產業、要想富先修路、經濟建設前先讓百姓有地方住和有飯吃。
    能不能理解,能理解多少,就看他們自己的本事了。
    在場的都是史書留名的人,都有本事,誰要是幹的好,未來洛陽還有一大堆職位在等著他們。
    在大司農府待了一陣,劉辯起身離去,將空間空出來讓給他們商議來年發展。
    回到章德殿,還有一堆奏疏需要他處理。
    新官吏有一批需要任命。
    田豐、審配、沮授那夥人。
    他這個天子不需要跟以前一樣,遇到個文人才子就親自施恩,現在隨便一道詔書就能讓人感恩戴德。
    如果能做到唯才是用,臣子們就會高呼聖君。
    短暫盤算過後,劉辯已經有了規劃。
    劉子惠,在政務、尤其是民生上有一手,被他任命為了遠離前線之地的太守。
    耿武,新任的城門校尉,原城門校尉曹邵管理司州軍。
    城門校尉不是個簡單職位,曆史上的皇甫嵩原本在陳倉統領精兵,在190年被董卓征召為城門校尉。
    此職位是武帝時初置,城門校尉、執金吾與北軍中候之間相互牽製,互不統屬,秩比兩千石。
    閔純,劉辯任命到蔡邕那去,搞新錢設計。
    沮授,廷尉正,千石,主絕疑獄。
    田豐,大將軍府司馬,千石。
    審配,大將軍府長史,千石。
    此二人跟皇甫嵩熟悉,有助於全局統籌。
    辛評,擅長調解矛盾,放在太師府當長史,替王允張羅張羅,省得老東西總是招人騙。
    張合,此人是黃巾歸降的關鍵人物,他一個人就拉來數萬黃巾解甲歸田,一般而言該封侯,但是在這一朝差了些。
    暫時讓他統領一軍,等張遼他們回來,可編入五子軍。
    最後一人,許攸。
    這家夥……跟漢室有矛盾。
    先讓他跟著曹操混日子吧。
    快速批複完任命奏疏,劉辯繼續看其他的。
    東宮基本搭建完成。
    兗州逐步複蘇。
    冀州詳細戰報大將軍府呈送了上來。
    劉辯粗略的看了一會兒,心驚不已。
    光熹元年前的冀州,真可謂是富甲天下,比徐州還要恐怖。
    韓馥麾下可動用軍隊超過四十萬,擴充軍備後一度逼近七十萬。
    雖然不清楚裏麵有多大的水分,但當時韓馥隻要南下,短時間內就能兵臨司隸。
    朝廷別說兵發三路大軍了,怕是要集結劉、曹、孫,外加皇甫、丁原還有呂布的飛熊軍,提前在陽武打一場決戰。
    但是最後……
    “韓馥跑哪去了?”
    劉辯心裏有一個大大的謎團。
    大肆征兵征了七十萬,然後幾個月不見,此人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奏疏中沒寫,怕是皇甫嵩都不清楚。
    劉辯思考一陣後,在上麵落筆,閱。
    再往下看,王匡上的奏疏。
    “陛下安康否?”
    無聊。
    劉辯隨手批複,“朕安,卿也保重身體。”
    隨手將王匡的奏疏丟到一邊,招來郭嘉,不滿道:
    “跟尚書台打聲招呼,以後王匡上表的東西,不要出現在朕的麵前。”
    “喏。”
    劉辯這才往下繼續看。
    又是大將軍府的奏疏,大將軍府的奏疏尚書台無權進行攔截,都是直奏,不經過尚書台能直接送到他這,所以會占據的多一些。
    多是糧草軍械方麵的事,主要還提及了半個月內會有百萬支箭矢交付到各軍。
    聽起來不少,但以現在漢軍的人數,還遠遠不夠。
    裝備上的事劉辯沒辦法,雖然經濟發展的不錯,但短時間內還是得緊著精銳漢軍用。
    要是不缺錢,他還分什麽州軍、精銳漢軍、邊防軍。
    全都是精銳,騎兵組建十個軍,從大漢陸軍第一騎兵軍到第十軍。
    再來五十個步兵軍,番號從大漢陸軍第一重甲軍到第五十重甲軍。
    打誰都是平推。
    問題是沒那個錢。
    邊防軍多配箭矢有利於邊防,州軍都是輕步兵可以省錢,精銳漢軍挑最好的用,保證關鍵時候能所向披靡。
    就這還花了他幾十億呢。
    要是真按全精銳組建,幾十億砸進去經不起半點水花,幾十萬漢軍排隊等著換裝,戰鬥力非但得不到提升,反而會銳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或許未來能再上一個台階。
    但現在別想,飯要一口口吃,急不來。
    批完閱字,劉辯陷入短暫的停頓中。
    昭寧二年要到了,他該考慮新一年的平推征戰。
    以前隻有十萬人他就敢兵發三路大軍,如今可以打一場更為激烈的戰爭。
    劉辯推開桌上的奏疏。望向旁邊侍候的郭嘉,沉聲道:
    “奉孝擬旨,朕說你記。”
    郭嘉快速令人抬來小桌子,跪坐在地上準備妥當。
    劉辯站起身,踱了幾步突然站定,轉身道:
    “著大將軍分批次調集整編好的一百個營,其中七十個營於昭寧二年三月在三輔地區待命,三十個營於四月在陳倉待命,加十個騎兵營到長安去。”
    每營有三千人。
    他要在京兆擺下二十萬人,陳倉擺十萬人。
    袁紹還沒信傳來,不管他是死了還是活著,涼州這枚毒瘤必須拔了。
    陳倉三十個營去請漢中張魯和益州劉焉來洛陽,一般來說打不起來,也沒理由打,八成可以和平拿下。
    不過劉焉那老東西,非得問罪不可!
    將這兩地收入囊中,就該等水師建設妥當,去看看揚州、交州在搞什麽名堂了。
    一年中最冷的時候要到了。
    劉備孫堅他們快回來了,又一年的年會要召開。
    劉辯下午去了蔡琰宮中,唐皇後移居到椒房宮養胎去了,連他這個天子都不得見。
    去找蔡琰是為了多提一些詩,過年贈給凱旋而歸的將領和文臣都不錯。
    未來還可以修建專門的閣樓,抄錄賞賜的詩存放,供後人瞻仰,大臣們應當喜歡。
    喜歡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