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陛下說的對

字數:4627   加入書籤

A+A-


    盧植繼續掰著指頭:“還有肉,肉每斤三十錢,每七日食一斤,年耗1560錢,酒每次兩升,每周一次,年耗費一百五十六錢。”
    “肉和酒嫌不夠定期軍市士兵能自行購買,還有……”
    算了一大通,將錢款去處都羅列了出來。
    平均算下來,每養一萬人,每年得燒掉上億錢。
    照盧植的算法,朝廷現有的五十萬大軍,不包括年俸,需要消耗五十億維持,再加上每人每年7200錢的年俸,都快逼近百億了。
    還沒算龐大的大漢官吏支出呢。
    然而,劉辯發現不對。
    他不是剛繼位的愣頭青,仔細一琢磨,找到了盧植口中漏洞。
    “老愛卿別算了,你就跟朕說說,軍費上麵的支出,國庫承擔的是多少?地方承擔的又是多少?”
    不對啊,發到各州郡武庫的裝備,那是由各地太守、州牧負責的,關朝廷什麽事?
    各地上繳的賦稅,已經扣除過支出,憑啥朝廷要出兩份錢?
    再說糧食,跟他同樣沒關係,依舊是軍隊在哪吃哪,或者就近州郡調撥。
    最後從賦稅減除就好。
    實際國庫支出年俸,鹽鐵即可。
    盧植咳嗽兩聲,沒想到沒唬住,隻好老實道:
    “綜合算下來,每月每名士兵國府要支出近千錢,一年一萬錢。”
    依舊不是小數目。
    五十萬人每年固定要燒掉五十億錢。
    怪不得朝廷收入的一半都得拿來養軍隊。
    負擔確實不小,或許戰事平定,需要進一步優化軍隊構造。
    州軍需要裁減,內地養精銳漢軍和低成本的備倭兵,像什麽青州、兗州之類的,完全可以取消州軍。
    邊防養專門的邊防軍即可。
    可這麽一算,似乎又回到隻養南北軍的老路,開疆擴土全指望他們。
    唯一的區別就是多了個備倭兵。
    還有另一條路,試著提高生產力。
    生產力的提升,五十萬大軍對朝廷來說就不一定負擔不起。
    比如現在因為水排冶煉技術,讓朝廷收獲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以往想三天建造十萬支箭幾乎是做夢,打造兵器甲胄更是要數年積累。
    現在時間能被縮短十倍,十萬套裝備隻需要數個月時間。
    若是能像後世一樣,隨便拉個像樣的工坊,日產上萬,就沒有養不起的軍隊。
    還有一條路,就是每戶養兵一人。
    並不是直接認養,那樣太粗暴,而是想辦法從每戶手裏多賺能養一兵的錢。
    假設一戶有五口人,大漢有六百萬戶以上,每戶租田三十畝,租金每年每戶可收1500錢。
    十戶租金可完整的養一兵,五十萬大軍光靠租金都能照顧妥當。
    更何況朝廷現在還有其他生錢手段,再加上收回了鑄幣權,還是有揮霍回轉餘地的。
    仗著還有錢,未來要加大對司金府的投資。
    盧植不知道自己本意是進宮讓天子節省點錢,卻沒想到徹底打消了天子的疑慮。
    劉辯大手一揮,說道:“慶典不能節省,軍費亦是如此,就照朕說的,讓將士們好好樂嗬去吧,朕還會在朝上,冊封諸將。”
    盧植瞪圓了眼睛,提醒道:
    “陛下,照這種花法,國府的一百多億錢,能不能撐過來年都不好說。”
    劉辯不以為然道:“朕雖然能花錢,但朕賺的少嗎?”
    盧植傻眼了。
    他真想跪下來給天子磕一個。
    怎麽就拎不清呢?
    能賺是好事,說明天子是中興之主,改善了王朝財政壓力,假以時日必將出現盛世。
    可賺多少花多少,那不白賺了,朝廷始終走在懸崖邊,稍有風吹草動便會跌落至萬丈深淵。
    “陛下,老臣的意思是該花的錢花,能省的每年哪怕隻有十億錢,好歹能為以後留下點家底,陛下少年英姿,時間還長。”
    盧植苦口婆心,希望天子能明白他的苦心。
    他又幹不了幾年了,將來離任之後,能留在錢在賬上,可保大漢風雨無恙。
    可劉辯依舊搖頭,“朕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為了未來能更好的賺錢,漢軍是根本,他們累了一年,花點錢樂嗬很正常。”
    盧植長歎一口氣。
    荀攸害怕盧植狠起來跟天子吵上,走出來拉人。
    “盧公,時候不早了,陛下累了一天,我們先告退吧。”
    盧植倔脾氣上來,荀攸沒拉動,聽盧植扭頭問道:
    “你在大司農府多月,你來說說,錢該不該省一些。”
    “這……”荀攸欲哭無淚,自己隻是出來拉架的。
    此刻他察覺到,天子的視線正在自己身上遊蕩。
    猶豫一番,荀攸硬著頭皮道:“我認為……陛下說的有理。”
    他還真不是為了迎合天子。
    而是確確實實感受到了,唯有先花錢,才能更好的賺錢。
    尤其是在新錢的體係下,錢本質是一張白紙。
    錢一直握著不是好事,錢攢的多不能完全代表國力強。
    在強盜眼中,就是香餑餑罷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相反,朝廷每花出去一錢,都是國力的提升。
    多修一處水利,來年就能多養一個士兵。
    多建一座驛站,來年的情報傳遞速度就加快一息。
    工坊、造船廠、港口之類,每多一處,國力就上漲一分。
    錢攢在手裏等十年,以前啥樣現在啥樣,甚至會因為一些設施、製度的老化,導致國力下跌。
    最後辛辛苦苦攢的,不一定能填平窟窿。
    相反,現在花出去的能帶來正向收益,錢滾錢,滾來的錢再生錢。
    而且荀攸還發現一個奇異之處,那就是發展會掩蓋很多矛盾。
    敵視的門閥不再內訌,開始以整體利益出發,考慮共贏賺錢了。
    落草的匪寇歸家了,雞鳴狗盜之輩少了,喊著蒼天已死的人沒了,貪生怕死孱弱的漢軍改頭換麵了。
    與其每年花一筆海量的金錢維穩,效果還不好,不如投身於建設,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盧植得知荀攸的回答,眼中突然沒了光彩。
    他朝劉辯大拜下去。
    劉辯皺著眉頭,等待著他進一步動作。
    就聽下一刻,盧植頹然道:
    “老臣年歲已高,跟不上陛下的思維,還請陛下另擇大司農人選,準許老臣歸家養老,或者另居閑置。”
    劉辯一下子坐直身子,表情轉嚴肅許多。
    “大司農何至於此?朕惹你生氣了?”
    喜歡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