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五十年朕亦等
字數:4462 加入書籤
張昭的行程被製成奏疏擺上劉辯案台。
看的劉辯連連點頭,就目前來看,張昭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十分積極。
關內侯爵位的誘惑不小啊。
若這次考校司隸嶄露鋒芒,其他州郡會紛紛學習,州牧照本宣科的先考一遍再往京城送。
科舉的雛形不就出來了?
是,現在小百姓裏識字的沒多少,但隻要學堂建起來,人才便能井噴式增長。
建學堂的事,可以借先帝創辦鴻都門學的勢來做,如今鴻都門的文學院和醫學院就是好的樣品。
無非就是找借口多開幾家。
雖治標不治本,但比沒有好。
然後還有一股風能借。
張昭在弘農推行的這射堂那武堂。
第一步,高度讚揚張昭的成績,等大臣們順著他的話誇完,他就宣布要將武堂開遍全國。
第二步,武堂遍地開花後,要求武人必須識字,在大漢如今文武不分家的時代推行不難。
人家徐庶、盧植、劉備、楊彪、程昱都是文武全才。
前麵兩步做好了,一切就活了。
武學院裏總有人偏科的人,打架不太行,沙場又怕死,破罐子破摔往舉人的方向走。
一試之下嚐到甜頭,慢慢的就會有越來越多人專精文學。
人多了會倒逼武館分流。
接下來就看事態會如何發酵。
……
一轉眼又是半月過去。
北方各州郡才子啟程,益州、揚州、交州象征性的舉薦了些人在往洛陽趕。
除此以外還有幾件大事發生。
蔡琰臨盆在即,劉辯將迎來第二個孩子。
還有,在張昭的主持下,司州的才子被集中考校。
考校持續三日,成績最差的五成人會被剔除,通過者便能被當做舉人舉向朝廷。
此外,朝廷發詔送往涼州,推算時間,征西大軍應當已經收到消息拔營。
快的話半個月就能回來,慢的話可能需要一月時間。
還有就是糜家小妹糜貞,在掖庭學成,可以入宮了。
不過因為蔡琰快生了,這件事暫時被擱置。
太醫台有新動作,已經不滿足於抓猴子,錦衣衛秘密送了批俘虜到裏麵,具體發生了什麽無人知曉。
最後便是司金府。
司金府同時推進三大利器的研究。
搭配霹靂炮所使用的大範圍殺傷陶罐、水稻、更大的戰船。
前者倒是有所建樹,後兩者都將司金府難住了。
尤其是水稻。
早在很久前,劉辯就曾提點過韓暨,他聽著很魔幻,找了塊田日日實驗,直到今日也沒能研究出什麽。
劉辯因為有尚書台分擔奏疏,兩千石以上官吏又不多,所以清閑下來。
閑下來的他來到司金府水稻田檢查,韓暨滿身泥,從田地裏竄出來向劉辯行禮。
劉辯盯著眼前已經成熟的稻田,扶起一株稻穗打量,看了一會兒就搖頭。
放下後轉身望向韓暨,問道:“卿研究的如何?”
韓暨的情緒立刻低落下去,搖頭苦笑道:
“不行,這些稻種都是臣優中擇優,小心翼翼從南方運來,可到了這裏,產量幾乎銳減。”
原本以為天子會失望透頂,誰料劉辯隻是嗬嗬一笑,道:
“陪朕好好看看你的田。”
“喏。”
韓暨跟上劉辯的腳步,在田埂上走著,劉辯時不時的停下腳步捧起一株稻穗查看。
韓暨在旁邊解釋:“在南方種植水稻,普遍畝產三石,更有甚者能達到四石,幾乎是小麥的兩倍。但臣在此耕種,水給足了,養料不曾缺,可卻連一石的收成都沒有。不僅成熟過程較長,而且長勢不喜人。”
劉辯點頭表示理解,說道:“土地、光照、水質、氣候、溫度等都有區別,若隻是一味的尋求南方之法,種不出好的稻米朕有所預料。”
天子的意思韓暨隻聽懂了一半,躬著身等天子繼續指導。
劉辯停下腳步回身,詢問道:
“有沒有一些株長得健壯些?”
“這倒是有,不過不多。”
“所以你該往這方麵努努力,有句話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若你能讓一整片田都達到那幾株的產量,豈不是就研究成功了?”
“這……可水稻它……”
“水稻亦要繁衍,萬物皆有規律。卿多觀察,遲早有一天能培育出適宜北方環境的稻種。而且你收獲時間也晚了,南方這個時間還暖和著,你看洛陽每天早上還要多添件衣裳出門,稻子能長好嗎?”
韓暨受到提點,追問道:“陛下的意思是……臣應該將時間提前些?”
“沒錯。”
“臣明白了,不過臣還有一事不解。”
“說。”
韓暨撓著頭,奇怪道:“在陛下的操持下,各州郡的糧食夠吃,甚至還有富裕,為何陛下對水稻有著這麽深的執念?”
劉辯知道遲早有人不解,歎了口氣,找個地方準備落座。
韓暨眼疾手快的上前幫忙鋪件衣服,劉辯坐下後,望著金黃的稻穗,問道:
“現在的糧食是夠吃,可卿有沒有想過現在大漢才多少人?鼎盛時又有多少人?”
“這……”
連年的戰亂讓大漢蒸發了一兩千萬人口。
劉辯又繼續問道:“卿認為朕治理國家,治理的如何?”
韓暨嚴肅的拱手道:“陛下乃是千古聖君。”
劉辯嗬嗬一笑,“那卿認為多少年能恢複鼎盛之數?”
“臣以為至多一代人,十年便可。”
“十年之後,百姓吃什麽?”
韓暨啞口無言,現有的田地是有富餘沒錯,但人數上去後就捉襟見肘,還能不能攢住糧食就不好說了。
不打仗還好,一打仗不知要餓死多少人。
見他無言以對,劉辯再次追問:“你說十年後便能增加一兩千萬人,若再過個十年呢?若過一百年呢?若大漢有一萬萬人,有十萬萬人又當如何?”
韓暨好半晌才找回自己的聲音,艱難的說道:“那怕是……所見之處連樹皮都吃光了。”
他不敢想象一萬萬人是多少人。
十萬萬人更是天文數字。
比蝗蟲還要恐怖。
光想想,他就被數字壓到喘不過氣。
劉辯沉聲道:“十年朕能等,五十年朕亦能等。因為卿在做的事,若是成了,足夠朕頂著壓力破例封你做國公,為你單獨修廟享受世代祭祀都不為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