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攥寫檄文

字數:4438   加入書籤

A+A-


    朝廷給的配置是,每一支艦隊,有能容納八百人的樓船為主艦,二十艘三百人的鬥艦為主力戰船。
    一百艘能容納五十人的蒙衝船,一百五十艘能容納三十人的走舸,還有一百五十艘赤馬舟。
    單獨一支艦隊在江麵上排開,都能一眼望不到頭。
    打醬油的走舸,隻能容納三十人,感覺不大,實際上已經是龐然大物。
    此等配置一旦完全落水,世界海軍桂冠,自動就落到大漢的頭上。
    不過距離遠洋作戰,大漢水師還差得遠。
    盧植還沒高興幾秒,想到孫堅說的錢要到位的話,皺眉問道
    “還要多少錢?”
    這件事孫堅早就向朝廷奏報過,當著眾人的麵,再次複述了一遍,“還需一百億錢。”
    饒是大夥有心理準備,可仍然被嚇了一跳。
    朝廷零零散散在水師上的花費,已經有三百億了。
    這些錢若用在普通漢軍身上,能從零開始召集、訓練、裝備幾十萬漢軍,並且再打一場滅國之戰。
    而孫堅的花費,僅僅隻是訓練和裝備。
    劉辯關心的不是錢,“一百億一年內能成嗎?”
    “必成,臣采取輪流訓練的方式,以已經打造好的三百艘戰船不斷訓練士卒,至今頗有成效,臣敢打包票說,水師近五萬將士都長於水戰,如今缺的,就是戰船就緒。”
    孫堅非常自信。
    從他的神態不難看出,他對水戰已經遊刃有餘。
    “朕若給你一百五十億呢?”劉辯盯著他。
    孫堅思索片刻,搖頭道“三州工匠已經是極限,若催促再緊,哪怕有金錢驅使,也會出現濫竽充數現象。”
    劉辯主打聽勸,立刻打消了急於求成的念頭,轉頭望向荀攸。
    “大司農能拿出錢嗎?”
    一百億不是小數目,好在他提前跟荀攸打過招呼。
    國庫不缺這筆錢,但想要一口氣拿出來,需要提前有所準備。
    荀攸起身拱手,“回稟陛下,錢糧都已就緒,就等提走了。”
    那就好。
    劉辯放心了,一百億花出去值得,而且之後還能再賺回來。
    “朝廷開春後需要用錢的地方還多,荀卿能隨時拿出來的錢有多少?”
    大家都豎起耳朵聽,都很想知道朝廷目前的家底有多少。
    荀攸輕咳一聲,迎著大家期盼的目光,含糊的說道“除去水師用度,大概還有四五百億吧,臣稍後整理成賬冊送到陛下麵前。”
    還有四五百億?著實讓大家吃了一驚。
    不過仔細想想還挺合理,錢是多了,但朝廷手裏的糧食少。
    大軍出征一次動輒上百萬石、千萬石糧食,換成以前的朝廷,直接調集糧草就行。
    現在需要買,光買糧就是幾十億出去了。
    劉辯很滿意這個數字,此刻不忘提醒糜竺、荀攸兩人。
    “朝廷幾百億撒出去了,聽著肉疼,但站在大漢的角度,錢並不是憑空消失,他仍然掌握在我們手裏,隻不過換了種存在方式。”
    “徐、豫、荊等地的工匠富了,你們要如何想想,該怎麽讓三州的經濟再往上爬一爬。”
    數百億漢錢在這些地方,隻要使其流通起來,經濟是一定會高速發展的。
    兜裏有錢的人需要消費,消費會引來商人,商人角逐會加速科技發展。
    在劉辯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大漢攀向頂峰的工具。
    兩人同時抱拳應下,這方麵的事,他們已經駕輕就熟。
    水師的事聊完,劉辯發了狠。
    “朕決定,開春後起兩路大軍,其中一路進駐益州,鎮壓叛亂,同時,將益州牧劉焉,押回洛陽問罪。”
    等到益州大捷,水師正好建設完畢,他就可以由荊州等地過江,益州再派人穿越山道,幾路同時攻揚州,天下便定了。
    皇甫嵩詢問道“不知陛下打算用另一路大軍作何?”
    “再看吧。”劉辯搪塞了過去。
    他要先見過於夫羅,看看此人究竟有沒有能耐。
    他可不想扶持一個隻會吸血的家夥。
    就算他規劃讓於夫羅當塞北小霸王,拋開朝廷的支持,也得於夫羅有那個本事。
    實在不是那塊料,他就把人馬派去給賈詡使用,讓賈詡給他交一副完美的答卷。
    皇甫嵩不再多問,沉吟一番後,提議道
    “臣調集各州共二十萬漢軍前往益州,陛下認為如何?”
    益州山道崎嶇,如果劉焉鐵了心要造反,二十萬人都不好啃。
    “多了,就十萬吧。”劉辯倒不覺得劉焉還能掀起什麽浪花。
    他現在自顧不暇,手下太守的叛亂,幾個月都沒剿明白。
    不過皇甫嵩的擔憂也有些問題,劉辯補充道“多調集五萬人去荊州駐守。”
    既可以防範南方突然有人過江,也可以隨時支援。
    “臣遵旨。”皇甫嵩應下,十五萬人也不是小數目,五十個營的人馬調動,回去後他得好好琢磨琢磨。
    最後的最後,劉辯起身,咬牙道
    “司空立刻攥寫檄文,針對袁術,言辭要激烈,態度要堅決,讓天下人見識見識袁術的嘴臉。”
    先站在大義上,看看能不能讓人家自己亂起來。
    大漢養士數百年,若對方麾下的士族還有良心,也該去找袁術麻煩了。
    而以袁術的性格,極可能跟人鬧掰。
    內亂之下,漢軍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取勝。
    蔡邕當即起身答應,“老臣遵旨。”
    劉辯不再停留,擺手道“剩下的諸卿聊吧,朕去看看宮宴如何了,還有,大鴻臚籌備一下耕籍禮,耕籍禮之前,朕要先祭祀孝武先祖。”
    他推行的變法,大多都是在否定武帝留下的政令,察舉製舉孝廉、光祿勳、太學等都是。
    武帝名氣很大,他不想惹亂七八糟的非議。
    而且他心裏對武帝也很崇敬。
    武帝並非隻有武功沒有文治,若真是如此,根本稱不上千古一帝。
    畢竟他晚年的那些事,給他增添不少汙點。
    他在一些方麵的創新是有劃時代意義的,比如察舉製來舉薦有才能德行的人,又增設光祿勳考察官吏。
    推恩令化解藩王割據,新增設鹽官,將天下的鹽鐵納入官營,和劉辯近期弄的稅官有點類似,不過他是要把天下的稅握在手裏。
    沉命法、左官令、附益法等,也是武帝一手推行。
    就連司隸校尉這個官職,還是武帝創辦的。
    不然士大夫的嘴得翹天上去,哪會以正眼看人。
    喜歡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