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書白讀了

字數:3939   加入書籤

A+A-


    考卷被收集,舉人們暫時被請下去。
    百官從兩側走出,進入考生席位。
    每一小片人,著重批改某道小題目,現場共有近百名大臣。
    三公九卿都被排除在外,另外就是光祿勳楊修承擔裁判工作,經過他確認無誤的答卷,才會被轉至場中交由大臣們批改。
    主要是看有沒有做記號,是否遮好姓名。
    大鴻臚戲誌才負責打下手,傳閱答卷,張羅大臣們按照規矩閱卷。
    批改考卷被分為三步。
    初閱:現場大臣先篩荒謬不通者如妄言盡誅匈奴、辭賦犯諱等),未通過直接揭開名字,黜落約三成。
    複閱:侍中、侍郎等或由天子擬定的近臣分卷批閱,以朱筆圈點優劣。佳卷貼黃箋標“可”,爭議卷標“疑”,劣卷標“罷”。
    終閱:尚書台首輔尚書令領尚書台重臣夜議。對“疑”卷辯論,最終全部揭名,擇所有可卷進呈禦覽,由天子批定名次。
    劉辯宣布開始,他並沒有不準大臣們交流,在安靜了一段時間後,各種談話聲在每個小團隊中響起。
    大部分都是吐槽聲,太多狗屁不通的答卷了。
    第一份答卷,在傳閱一圈後,最終落在戲誌才的人手上。
    戲誌才趕緊過來,卻眼皮直跳,第一份卷子就直接來了個罷。
    他看向名字,好險,既不姓龐,也不叫劉巴。
    他喊來手下,吩咐道:“記下,太原王氏王黑,罷。”
    手下一字不差的記錄,這麽做是防止中途有人將王黑的卷子找出來,希望重新插回去再審。
    大鴻臚寺手裏有副本記錄哪些人沒考過,能抑製些舞弊現象。
    這王黑是王允的親孫子,居然第一輪都沒過去。
    估計剛剛大臣們決定這份不過時還很平靜,但揭開名字後就都傻眼了,最要命的是名字被揭開,再想沾回去就不行了,隻能硬著頭皮往下傳。
    又是好幾份答卷落到戲誌才手裏,無一例外,全是罷。
    他小心翼翼的記錄著,生怕出了那兩個名字,那就成笑話了。
    好在並沒有這種情況,十幾份答卷過去,戲誌才終於收到了第一份依舊封名的卷宗。
    這說明此人通過了初閱,所以還要保密名字,繼續往上走。
    大臣們加快批閱的速度,戲誌才忙活不過來了,隻得前去提醒大臣們。
    “若是揭開名字,發現了龐統龐士元、劉巴劉子初的名字,記得將卷宗交給我,陛下要親自查看。”
    到那時他得好好想想該如何跟天子解釋。
    大臣們不解,要那種淘汰卷幹什麽。
    但一聽到是天子的意思,答應的那叫一個快。
    宮裏在加緊批卷,沒個七八天出不了結果。
    舉人們在返回公車署時,仍然難掩臉上的激動和興奮,喋喋不休的討論著自己在崇德殿上的發揮,同時暗自緊張最後的成績出爐。
    對那些眼饞的賞賜更是充滿幻想,若是能還上一身禦賜之物,騎著白馬在洛陽城中疾馳,該有多瀟灑?
    人生巔峰莫過於此。
    王朗自從出了宮,鼻子就翹老高,一有人問他,他就得意道:
    “你們是不知,天子在我背後看了許久。”
    “景興兄寫了什麽?”其他人不禁發問。
    在公車署,這家夥也算是個名人,連董昭都對他禮遇有加。
    王朗毫不避諱,自得的說道:“邊防策中,我看出天子複國南匈奴深意,大書駁斥資敵之論。治國策中,我痛斥南方動亂,論我大漢乃是天命,必將流傳萬世。經學策中,以忠君愛國為綱,曆數二十四帝的豐功偉績,再以我王家祖訓舉例,向天子闡述普天之下的士家,皆以崇漢,隨時為大漢效死為家訓……”
    一席話,引得人驚歎連連。
    不愧是王朗,竟能寫出別樣的風格,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從他的答卷中,看出此人是何其的忠君愛國,令人欽佩。
    另一邊。
    “公瑾!”蔣琬從後麵小跑追上來,一下子就勾住周瑜的肩膀,“你答了哪三道題啊?我寫了安民策、治國策、還有一道經學策。”
    他眉飛色舞,“安民策我寫了平準糧價、以工代賑、修渠富田,治國策著重寫了大國的糧草供應,經學策我把孔夫子都駁了。”
    一句把孔夫子駁了,引得周圍舉人露出不滿的目光。
    “哼。”周瑜一聲哼,帶著些小驕傲,讓蔣琬更加好奇了。
    “我猜你肯定對邊防大書筆墨。”
    “恰恰相反,瑜用筆墨最少的地方,便是邊防、治國。”
    “那你的兵書不是白讀了?”
    周瑜不想和這咋咋呼呼的家夥解釋,他其實四策皆答,經學及安民他大書特書,搬用各種典籍外加自己的見解。
    邊防及治國,他沒有引用半句聖人之言,而是以最簡短的話,勾勒出一幅態勢圖。
    不過經過多日的相處,他也認可了蔣琬這朋友,當即笑道:
    “都考完了還聊它作甚?不如與我一同遊曆洛陽,看那洛河之水、拜奠南山忠塚、尋佳瑤流傳的城外小亭?”
    傳言,天下動蕩,漢室傾頹,幼主剛繼位,國賊篡國那段時間。
    有四人在小亭青梅煮酒,立誌扶漢,酒盡各自上路踏上征途。
    一個織席販履的山賊,一名宦官家族閹黨,一個軍旅出身的偏將,還有一位庶出的叛徒長子。
    數年過去,四人初心不改,各自成為名震天下的列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對組合就很奇怪,階級也是令人咂舌,不知道他們是怎麽聊到一起的。
    正常進度,是他們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因打擊而向某些方麵低頭,最終活成討厭的樣子。
    哪怕其中有人初心不改,也會因兄弟間隙,不歡而散。
    結果卻是四人各自揚名,瀟灑人生,再造大漢,青史留名,怎麽能不成為一段佳瑤,廣為流傳呢。
    有學之士,早就興起一股尋四兄弟舊路之風,洛陽涼亭,成了打卡聖地。
    蔣琬眼睛一亮,剛剛結束的恩科被他拋之腦後,興奮道:“走走走,公車署也太悶了點。”
    別人還在被緊張、激動的情緒交織,兩人反其道而行之,找公車署的官吏借了兩匹馬,遊山玩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