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朕得此人?
字數:4566 加入書籤
戲誌才將三十份甲科卷子全部遞上去。
這些卷子劉辯都要看完,並擬定三甲。
第一份卷子上麵的名字,就讓劉辯頗為意外。
王朗。
猶記得當初在徐州時,他對那些士家豪強一頓嚇唬,兵不血刃的收走了兵權。
其中有一家就是王朗的家族,這家夥反應比較遲鈍。
陳珪父子一路高升,臧霸成了獨當一麵的上將軍,糜竺位比九卿,唯獨這家夥,還不上不下。
沒想到心一橫,跑來參加科舉了,估計是不甘寂寞,想要抓住這次機會往上走一走。
他往下看,此人開篇寫的是邊防策,還真寫下了複國南匈奴各種優點,及駁斥資敵的非議。
而且內容看著很熟悉,這不就是那篇年長人寫的,而且不錯的嗎。
再往下看,他剛剛還饒有興趣的表情,立刻就轉為緊皺眉頭。
治國策中,此人通篇都是在說什麽天命所歸,什麽可傳千秋萬代這種空話。
天命那兩個字下方,被大臣們圈了許多道。
意為可圈可點,大臣們非常認可看好。
劉辯直接搖頭,在他眼裏治國策寫的非常一般。
第三策是經學策,此人又別出心裁的寫什麽忠君愛國,還恬不知恥的拿他自己及王家作為忠君的典範,卻引得不少大臣共鳴,又是一堆圈圈點點。
劉辯直接下了結論,“寫的一般,王朗,第二甲。”
他把卷子往旁邊一甩,戲誌才接住雙手捧著,楊修則趕緊擬定名次。
繼續第二份,看了幾分鍾,劉辯又扔了過去,“第三甲。”
時間不停推移,又是幾份第三甲卷子排完名字,直到這一封。
董昭的答卷,看得劉辯入了神,情不自禁的點頭。
不錯,此人隻要培養得當,未來可成一番氣候。
先放到太學去修改百官儀,等到張昭將司隸的經濟拉到頂,就可以開啟河南尹五點零時代,讓此人主抓文學禮樂,興建學堂。
思考了一會兒,劉辯道:“董昭,第一甲。”
第一甲還有兩個名額,他有意中人。
又看了一會兒,終於,熟悉的安民策出現在了他眼前。
就是這份!
劉辯快速往下掃視,他粗略的看了一下,治國策此人居然避開割據局勢,而著重講了糧草供應。
不是劉巴,也不是董允,那能是誰?
他目光往最右邊移。
蔣琬。
同樣是四相之一。
原來是他。
“寫的好啊。”
劉辯驚歎出聲,此人有大司農之才,可管天下糧草。
未來還能繼續成長。
“哈哈哈,這份安民策,抄錄下來,發往各州郡,讓州牧太守們都學學,對了,再往太學和蘭台各送一份。”
送往太學是當經典用,未來後世若是發生了蝗災之類的事情,皇帝向太學博士問策,人家會答:昭寧三年某皇帝首開恩科時,一甲蔣琬獻安民策巴拉巴拉。
蘭台則是國家珍藏館,那裏是知識的海洋。
“喏。”戲誌才剛答應,劉辯就將卷子鄭重交到他手裏,“蔣琬,第一甲。”
他繼續閱卷,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見到原以為是龐統的那份卷子了。
終於再翻了幾份後,東西出現在他眼前,通篇是各種朱紅筆的圈圈點點,這份卷子折服了尚書台眾臣。
看了一會兒,劉辯連連點頭。
人才,絕對的人才。
而且此人居然寫了四策!
雖然他著重寫的是經學及安民,但字數少的治國及邊防,卻更加精彩。
通篇沒有引用兵法,全是自己對兵道的見解。
大才、賢才。
“沒想到首次恩科,居然讓朕得到此等人?”
此人是帥才,大將軍皇甫嵩那種眼觀天下的帥才。
他收回之前的所有猜測,不可能是龐統。
龐統、田豐,哪怕是賈詡之類,都偏向軍師型,適合找他們問策,讓他們自己獨當一麵差了點。
就好比那張良,被譽為謀聖,但祖皇帝讓他擔任大將軍時,卻漏招頻出。
荀彧屬於內政型,他能做老大,但是偏向文職。
諸葛亮是全能型,蕭何、張良的結合體,軍事上還能比上半個韓信。
可眼前這人又是另一條路子,他能做大將軍。
他比普拉斯版的袁紹更適合做大將軍。
劉辯已經知道他是誰了。
漢末三國,能被劉辯重視的王佐之才唯有三位,他們三位是比所有賢才都高一個檔次的存在。
魏之王佐荀彧,蜀之王佐諸葛亮,吳之王佐周瑜。
三人各自輔佐起一名帝王。
此人必是……
劉辯的視線,正好落在了名字上。
隸書一筆一頓的勾勒著兩個字。
周瑜——
劉辯突然站起身,將卷子直接拿了起來。
後人以為,周瑜氣量狹小,赤壁之戰仰仗劉備諸葛亮。
不知《江表傳》載程普曾欺周瑜年少,多次羞辱,然“瑜折節容下,終不與較”。
普後自慚服曰:“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蔣幹稱其“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
不知曹軍聲勢席卷天下,無人敢戰,江東滿堂皆降,少年郎獨請戰,以三萬人要碰一碰不可一世的曹操。
彼時,曹軍有騎督曹仁、先鋒徐晃、護軍張遼、於禁、樂進、張合、文聘、蔡瑁、許褚、曹純、李典等全明星。
還有賈詡、荀攸、董昭、程昱等一眾謀士隨行。
周瑜用一場赤壁之戰,打敗了曹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用三萬人,打的幾十萬人丟盔棄甲。
不知彼時的諸葛亮,隻是承擔後勤和外交工作。
宋代《十七史百將傳》列周瑜為三國第一將。
裴鬆之注稱:“使周瑜不破曹操,則天下早屬曹氏,無複漢鼎矣!”
還不知此人留下“取蜀並張魯,聯馬超據襄陽”的戰略,若實施可形成南北對峙格局,可惜英年早逝。
劉辯做夢都不敢想,一場他並不看好的恩科,居然為他送上一位王佐之才。
什麽得這個可得天下,失那個漢室不興的歌謠都不重要了。
他隻知道,三位王佐,得一個輔佐,保底能在亂世中稱帝。
比起另外兩位,周瑜最大的缺點是什麽?
劉辯認為是此人亡故太早,但凡活的長久一點,周瑜會先一步入益,繼而改寫曆史,使魏吳南北對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