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南匈奴之禍

字數:3945   加入書籤

A+A-


    崇德殿,劉辯趕到這裏接見甲乙科的四百多名考生。
    除了那些單獨拿出來賞賜一甲的寶貝外,少府還拿出不少東西,保證人人有份。
    畢竟他們都是劉辯的門生,口號喊出來了,做老師的也不能太小氣。
    首先就是人手一件的錦袍了,劉辯給所有乙科舉人定做的象征身份的物件,賞賜交到他們手裏後,劉辯走下台階,來到他們麵前。
    雖然這群人才能不咋地,但到了地方總有些用處,他和善的道:
    “初春寒冷,朕賜錦袍給卿等做禦寒之物,想必光祿勳都給你們安排了去處吧?”
    乙科考生們無不點頭,劉辯繼續溫和道:
    “到了地方,要好好做事,朕會特別關注你們,等你們帶著功績返回朝廷。”
    “臣等嘔心瀝血,不負陛下期望。”
    大家答應的很快,看著挺乖巧,劉辯卻一板臉,囑托道:
    “卿等身為朕的門生,需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其他官吏樹立起榜樣,若有人囂張跋扈,為害一方,朕絕不輕饒。”
    “臣等遵旨。”
    “嗯。”劉辯滿意點頭,不再管他們,轉而招手讓戲誌才將進士們的賞賜端來。
    一些洛陽的宅子、衣裳行頭、金玉腰牌、皇家藏書拓本等,是一甲以下的賞賜。
    都是些朝廷不缺的東西,重要的是身份象征,單憑天子門生四字,就是無價之寶。
    進士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待在洛陽,倒是沒什麽好交代的,隨便勉勵了幾句。
    接著就輪到一甲。
    周瑜、蔣琬、董昭三人,各自得到的都是禦賜之物,都是之前定下的。
    對他們,劉辯抱有極大的期望,說道:“卿三人先主持修訂好漢官儀,之後朕會對你們各自委以重任。”
    董昭可以接替張昭的河南尹工作,蔣琬能到大司農府去做太倉令管天下糧倉。
    至於周瑜,大將軍府是他最好的去處。
    三人抱拳,“臣嘔心瀝血。”
    這場召見並未占據太久的時間,劉辯還得回自己的宮殿召見陳群,新的一年開始,有忙不完的工作和事,哪怕有尚書台分擔政令,他依舊難得空閑。
    耕籍和漢製九品都需要耗費不少心神,尤其是後者。
    一項新的製度、法律頒布,會進行多個階段,起草階段,他希望陳群能加快。
    人一旦忙碌起來,就容易忘記時間,三個月,就這麽過去了。
    昭寧三年六月中旬,並州、益州兩條戰線,各自出現轉折。
    並州,自從鮮卑忍痛割出土地後,漢軍就後撤了五十裏,一副完全不管南匈奴死活的樣子。
    交割過程花費了一個月,接著西部鮮卑蒲頭開始大規模調兵,加上從其他方向求援,一支由八萬騎兵加十來萬牧民構成的軍隊,駐紮在了南匈奴邊上。
    征召的牧民平時承擔糧草運輸的工作,一旦打起仗來,就能拿起刀上戰場,這是來自草原部落的野蠻。
    南匈奴國最強大時,並不懼怕鮮卑。
    對方有多部,他們同樣有左右賢王、幾大骨都侯,完全有能力掀桌子跟鮮卑硬碰硬。
    如今卻不同,大漢將原本自武帝時就劃給他們的自治的並州土地,全部收了回去。
    雁門、五原等地的胡人想要生活,還必須得拿到漢人發的證明。
    大漢給他們新劃的土地,是比以前大很多,但一部分屬於烏桓領土,一大部分屬於鮮卑。
    按道理來說手裏有一半也還行,閑時放牧,戰時胯刀,五六萬能拿出來。
    但問題是就這一半土地,其中一大半還被舊貴族掌握。
    舊貴族占據的那些地盤,於夫羅的命令根本傳不進去,人家等著看好戲,甚至跟鮮卑眉來眼去。
    鮮卑調兵的消息剛傳到龍城,於夫羅慌到連飯都吃不下,急匆匆的喊道:
    “讓首領們都來見我。”
    吩咐完他就前去平日議政的地方等著,焦躁的踱步中,各路首領來到此處。
    “大單於!”
    眾人右手貼在胸口中躬身,於夫羅驟然回頭,咬牙道:“出大事了!”
    眾人麵麵相覷,其中一名首領問:“可是鮮卑調集大軍的事?”
    於夫羅醞釀了好半天說辭,生怕嚇著這些人,誰知道他們也知道這件事。
    “你們怎麽也知?”
    他的消息,可是手下跑死了好幾匹馬才送回來的,應當是第一手。
    說話的那名首領苦澀一笑,搖頭道:“大街小巷都傳遍了。”
    各種絕望的情緒早就席卷整個龍城,不,是席卷整個南匈奴。
    於夫羅瞪圓了眼睛,“這是為何?”
    此人遲疑了一下,回道:“為了讓漢人經商方便,大單於不是頒布了自由貿易和開放市場的政令嗎?”
    “跟這有什麽關係?”於夫羅皺眉。
    他不覺得他發布這些命令有什麽錯,他手下能完全掌控的有五六座城池,也可以說是大型聚集地,外加十幾個小部落。
    這些地方原本連飯都吃不飽,每日都有大批人餓死。
    但直到他發布政令之後,靠著打借條,大批漢人工匠馳援各地,一座座城池正在拔地而起,預計一年後,他就能掌控一座類似大漢一個郡的繁華地帶。
    他記得大漢的弘農郡很出名,於夫羅做夢都想手下多個那樣的地方。
    工坊也在不斷搭建而起,還有礦場,免費施粥的同時,這牲畜坊、那煤炭坊、養馬場興起,大批招募胡人用工,每日能發十二漢錢。
    於夫羅在袁紹的建議下,學著大漢收賦稅,那些漢人商人尤其配合,每給胡人發十二漢錢,就給他上繳三錢的賦。
    現在一切才剛起步,他每天光收賦就能收到十幾萬!
    此外,漢商還跟他們胡人做生意,賣這賣那,什麽衣裳油燈木炭之類的,每一筆交易,漢商同樣會給他上繳三錢,這就又是十幾萬的賦稅到手。
    扣除花銷,幾個月過去,王庭迅速充裕,他手裏已經攢下了幾百萬漢錢。
    唯一令人頭疼的,就是債務已經累積到欠大漢百億錢了。
    不過日子還是有奔頭的,名義上他可以控製一個相當於大漢兗、徐、豫加一塊的土地,若是全打造成漢城,成為塞北明珠,總歸是還的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