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西遼願稱臣納貢
字數:5103 加入書籤
李世民問道:“那使者可曾說,為何突然來降?”
“說了。”
孫傅連忙道,“蕭翰裏刺言道,西遼上下聽聞大宋連滅三國,軍威之盛亙古未有。耶律大石自知不敵,願效仿當年石敬瑭故事,稱臣於大宋,以求保全宗廟。”
“石敬瑭?”
李世民冷笑一聲,“他倒是會挑例子。”
柳海魅輕聲道:“官家,此事蹊蹺。西遼雖不及我大宋強盛,但耶律大石也是一代梟雄,怎會輕易俯首稱臣?恐怕有詐。”
李世民沉思片刻,忽然問道:“孫卿,那蕭翰裏刺可曾提到西遼正在集結軍隊之事?”
孫傅一愣:“這...使者未曾提及。”
“果然。”
李世民冷笑道,“一麵派使者稱臣,一麵暗中調兵。耶律大石這是唱的哪一出?”
柳海魅忽然道:“官家,不如明日召集群臣,在朝堂上公開接見使者。眾目睽睽之下,看他如何應對。”
李世民點頭:“善。孫卿,傳朕旨意,明日辰時,朕在垂拱殿接見西遼使者。你且去告知蕭翰裏刺,讓他做好準備。”
孫傅躬身領命:“老臣遵旨。”
待孫傅退下後,李世民轉向柳海魅:“魅兒,你立刻派人去查,西遼境內到底在發生什麽。耶律大石不會無緣無故派人來求和。”
柳海魅肅然道:“臣妾這就去安排。皇城司在西遼的暗樁三日前曾傳回消息,說耶律大石與回鶻人起了衝突,損兵折將。”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閃:“原來如此。看來西遼是腹背受敵,不得不對我大宋低頭啊。”
次日清晨,垂拱殿內文武百官分列兩側,氣氛凝重。
所有人都已聽聞西遼使者突然來降的消息,朝堂上議論紛紛。
“陛下駕到!”
隨著李福全一聲高喝。
李世民身著絳紗袍,頭戴通天冠,緩步登上禦階。
群臣立刻安靜下來,齊齊跪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李世民在龍椅上坐定,目光掃過殿中眾人,“今日召諸位愛卿前來,是為西遼使者之事。宣西遼使者蕭翰裏刺進殿。”
殿門大開,一名身著契丹服飾的中年男子穩步走入。
此人約莫五十歲年紀,麵容剛毅,額頭上有一道顯眼的傷疤,行走間虎虎生風,顯然是個久經沙場的武將。
“西遼使臣蕭翰裏刺,拜見大宋皇帝陛下!”
使者行了一個標準的契丹禮,聲音洪亮。
李世民微微頷首:“蕭卿遠道而來,辛苦了。聽聞耶律大石派卿前來,是有要事相商?”
蕭翰裏刺從懷中取出一封燙金書信,雙手呈上:“這是我主耶律大石致大宋皇帝的親筆信,請陛下過目。”
李福全接過書信,轉呈給李世民。
李世民拆開細看,眉頭漸漸舒展。
“耶律大石在信中說,願去帝號,向我大宋稱臣,歲歲納貢。”
李世民放下書信,目光如電射向蕭翰裏刺,“但朕有一事不明——既然有意稱臣,為何西遼境內正在集結大軍?莫非是要對我大宋用兵?”
殿中頓時一片嘩然。
種師道、張叔夜等武將立刻怒目而視。
蕭翰裏刺卻不慌不忙,拱手道:“陛下明鑒。我主集結軍隊,實為自保之舉。”
“自保?”
李世民冷笑,“保的什麽?”
蕭翰裏刺坦然道:“自保性命,保宗廟社稷。”
“大宋天兵連滅三國,威震寰宇。”
“我主日夜憂懼,恐步金國、西夏後塵,故而集結軍隊以防不測。”
“但思來想去,與其兩敗俱傷,不如俯首稱臣,以求保全。”
李綱出列質問道:“既願稱臣,為何不早派使者,偏要等到大軍壓境?”
蕭翰裏刺苦笑:“老大人有所不知。西遼朝中主戰派眾多,我主也是費盡周折才說服眾人。再者...”
蕭翰裏刺猶豫了一下,“回鶻人趁我主力東調之際,屢犯邊境。我主兩麵受敵,實在無力與大宋抗衡。”
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了然。
看來柳海魅的情報不假,耶律大石確實陷入了困境。
“陛下,”
種師道突然出列,“老臣以為,西遼素來反複無常,今日稱臣,明日便可反叛。不如趁其內憂外患,一舉滅之,永絕後患!”
張叔夜也附和道:“種公所言極是。耶律大石狡詐多端,此番稱臣恐是緩兵之計。”
朝堂上主戰之聲頓時高漲。
蕭翰裏刺額頭滲出冷汗,卻仍強自鎮定。
李世民抬手示意眾人安靜,目光看向蕭翰裏刺:“蕭卿,若朕接受耶律大石稱臣,他能給大宋什麽保證?”
蕭翰裏刺精神一振,連忙道:“我主願每年進貢良馬五千匹,黃金五萬兩,白銀二十萬兩,貂皮十萬張。此外,願開放商路,允許大宋商隊自由往來西域。”
殿中響起一片驚歎聲。
這樣的貢品數量,遠超當年澶淵之盟時遼國給北宋的歲幣。
“不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世民卻冷冷道,“若要朕相信耶律大石的誠意,西遼必須裁撤邊境駐軍,隻留維持治安所需兵力。所有關隘要塞,需有大宋軍隊駐紮。”
蕭翰裏刺臉色大變:“這...這...”
“怎麽?”
李世民眯起眼睛,“不是說要稱臣嗎?既為臣屬,自當聽從宗主國調遣。若連這點都做不到,談何誠意?”
蕭翰裏刺額頭冷汗涔涔,半晌才艱難道:“陛下...此事實在關係重大,外臣需請示我主...”
李世民目光冷冷掃視蕭翰裏刺,“那就回去告訴耶律大石!朕給他一個月的時間考慮。一個月後若無答複,我大宋三十萬鐵騎將踏平西遼!退朝!”
……
退朝後,李世民在禦書房召見了李綱、種師道、張叔夜等心腹大臣。
“陛下,”
種師道不解地問,“老臣不明白,您明明有意西征,為何要給西遼喘息之機?”
李世民微微一笑,示意眾人坐下:“諸位愛卿以為,滅西遼需動用多少兵力?耗時多久?耗費多少錢糧?”
張叔夜估算道:“西遼地域遼闊,若要徹底平定,至少需三十萬大軍,耗時一年,耗費錢糧恐不下兩千萬貫。”
“不錯。”
李世民點頭,“而若接受耶律大石稱臣,每年可得貢品價值幾何?”
李綱拱手道:“陛下,以西遼使者所言計算,良馬五千匹值一百五十萬貫,金銀二十五萬兩值二百五十萬貫,貂皮十萬張值五十萬貫,合計四百五十萬貫。再加上商路稅收...”
“正是。”
李世民笑道,“不費一兵一卒,每年坐收數百萬貫,還能在西遼駐軍監察。如此好事,為何不做?”
種師道仍有疑慮:“可那耶律大石狼子野心,萬一...”
“所以朕才提出苛刻條件。”
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銳利,“他若真裁軍讓權,說明確實走投無路;若隻是詐降,十日內必有動作。屆時再出兵不遲。”
李綱恍然大悟:“陛下聖明!此乃"欲擒故縱"之計啊!”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窗前:“更重要的是,大宋連年征戰,民力已疲。”
“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讓百姓休養生息,積蓄國力,待時機成熟...”
李世民沒有說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傳旨給折可求,”
李世民轉身下令,“邊境戒備不可鬆懈。再派密探緊盯西遼動向,一有異動,立刻來報!”
喜歡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請大家收藏:()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