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大理王求見
字數:5308 加入書籤
翌日·大朝會
太極殿上,文武百官肅立。
李世民身著十二章紋袞服,頭戴冕旒,端坐於龍椅之上,威嚴赫赫。
“臣等參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李世民目光掃過群臣,沉聲道:“此次東征倭國,大獲全勝,銀島都護府已納入大宋版圖,歲入白銀百萬兩,此乃將士用命之功!”
李綱上前一步,高聲道:“陛下英明神武,開疆拓土,實乃千古聖君!”
群臣齊聲附和:“陛下聖明!”
就在群臣山呼萬歲之際,殿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報——!”
傳令官疾步入殿,單膝跪地:“啟稟陛下,大理國王段正嚴攜世子段正興已至宣德門外,請求覲見!”
李世民聞言一怔,隨即龍顏大悅:“快宣!”
殿內眾臣頓時議論紛紛。
李綱與種師道交換了一個驚訝的眼神。
大理國雖是小邦,卻自立國以來從未臣服中原,此番國王親至,必有要事。
不多時,一襲白衣的段正嚴牽著幼子大步走入殿中。
這位以仁德著稱的"文安皇帝"雖已年近五旬,卻仍精神矍鑠,眉宇間依稀可見當年與趙佶把酒言歡時的豪邁。
“外臣段正嚴,參見大宋皇帝陛下!”
段正嚴深深一揖,聲音洪亮。
李世民連忙起身相迎:“段叔父何必多禮!快賜座!”
這一聲"叔父"叫得滿朝文武目瞪口呆。
段正嚴也是眼眶微熱,兩年前樊樓夜宴,醉酒的趙佶非要與他結為異姓兄弟,沒想到這位年輕皇帝竟一直記在心上。
待侍從搬來錦凳,段正嚴卻未就坐,反而從袖中取出一卷明黃絹帛,雙手高舉過頭:“陛下,外臣此來,是奉上大理國山川地理圖冊及戶籍黃冊,願將大理三十六部、七府四郡,盡數納入大宋版圖!”
此言一出,滿殿嘩然!
李世民瞳孔驟縮,三步並作兩步走下禦階,親自扶住段正嚴:“叔父這是何意?”
段正嚴抬頭,眼中竟有淚光閃動:“去歲陛下滅金國、平西夏時,外臣便有此念。今見陛下連倭國都能化作銀島都護府...”
“我大理段氏願效法西遼,舉國內附!”
殿內落針可聞。
李世民看著這位曾與自己父親月下對飲的長者。
忽然想起兩年前在樊樓,段正嚴醉醺醺地拍著他肩膀說:“賢侄有太祖遺風,他日必成千古一帝!”
“段叔父...”
李世民聲音微啞,“此事非同小可...”
“老臣絕非醉語!”
段正嚴從懷中取出一方玉璽,“此乃大理傳國璽,請陛下收下!”
說著,又拉過身旁少年,“這是犬子正興,願入汴京為質!”
少年恭敬叩首,卻無半分懼色。
“陛下——”
李綱突然出列,“段王爺赤誠可見,臣請...”
“慢著。”
李世民突然抬手,目光灼灼地盯著段正嚴,“叔父可要想清楚,朕若接了大理,段氏王爵...”
“老臣隻要一棟汴河邊的宅子!”
段正嚴哈哈大笑,“每日能與太上皇垂釣下棋,此生足矣!”
殿內緊繃的氣氛頓時一鬆。
李世民突然想起什麽,轉頭對李福全道:“快去請太上皇!就說他的段兄弟來了!”
又親自扶起段正嚴:“此事容後再議。叔父遠道而來,朕當設宴洗塵——”
李世民眨眨眼,“還是樊樓?”
段正嚴會意,低聲道:“妙極!記得叫上鄆王、康王那兩個皮猴兒!”
正說著,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趙佶連冠冕都沒戴正,提著袍角就衝了進來:“段兄!想煞朕也!”
段正嚴轉身,兩個年過半百的老兄弟緊緊相擁。
趙佶拍著對方後背笑道:“上次你說要送朕蒼山雪茶,這回可帶來了?”
“帶了十車!還有洱海銀魚...”
段正嚴突然壓低聲音,“今晚樊樓,不醉不歸?”
趙佶眼睛一亮,偷瞄了眼李世民,湊到段正嚴耳邊:“叫上桓兒他們,就像兩年前...”
李世民看著這對老頑童,無奈搖頭。
正要開口,忽見段正嚴轉身正色道:“陛下,老臣方才所言句句肺腑。大理雖小,卻有鹽井千口,茶馬古道直通吐蕃...”
“段叔父。”
李世民突然打斷,“這事稍後朕要聽你細說。”
說完,轉身對滿朝文武朗聲道:“傳旨,冊封段正嚴為雲南郡王,世襲罔替!大理暫設自治都護府,由段王爺繼續統領!”
段正嚴渾身一震,剛要推辭,卻被趙佶一把拉住:“傻兄弟,這是桓兒給你的退路!真要全盤接下,那些部族頭人還不得鬧翻天?”
李世民含笑點頭:“三年為期。屆時叔父若初心不改,朕再設雲南行省不遲。”
段正嚴熱淚盈眶,正要跪謝,卻被趙楷、趙構一左一右架住:“段叔父別急著謝恩,今晚的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你們兩個小混蛋!”
趙佶作勢要打,卻自己先笑出聲,“還不快去樊樓訂座!”
滿朝文武看著這對天家父子與大理國王的親密模樣,麵麵相覷。
李世民正要讓李福全帶段正嚴父子去偏殿休息。
段正嚴卻突然“撲通”一聲跪下,雙手抱拳,聲音顫抖:“陛下!外臣還有一事相求!”
李世民眉頭一皺,連忙上前攙扶:“段叔父這是何故?快快請起!”
段正嚴卻不肯起身,額頭抵地,聲音哽咽:“求陛下即刻派兵接收大理!遲則生變!”
殿內瞬間安靜,眾臣麵麵相覷。
李世民眼神一凜,沉聲道:“叔父詳細說來。”
段正嚴抬起頭,眼中滿是焦急:“一個月前,大理高氏父子得知外臣欲將大理獻於大宋,竟勾結部分部族首領發動政變!外臣收到密報,連夜帶著皇室親眷離開大理,一路東行……”
段正嚴深吸一口氣,繼續道:“如今高氏父子恐怕已控製大理城,若陛下不盡快派兵,他們必會封鎖邊境,甚至勾結吐蕃、交趾,割據自立!”
李世民瞳孔驟縮,猛地轉身看向李綱:“西南邊軍現在何處?”
李綱迅速出列:“回陛下,吳麟將軍率五萬精銳駐守邕州,距大理不過十日路程!”
李世民當機立斷:“李福全,即刻擬旨,八百裏加急送往邕州!命吳麟立即兵發大理,鎮壓高氏叛亂!”
“遵旨!”
李福全躬身退下,快步離去。
李世民又看向段正嚴:“叔父放心,朕必讓大理重歸段氏之手!”
段正嚴熱淚盈眶,重重叩首:“陛下天恩,外臣萬死難報!”
一旁的段正興也紅著眼眶跪下:“求陛下救我大理百姓!”
李世民親手扶起二人,轉頭對趙楷、趙構道:“三弟、九弟,你們親自護送段叔父去偏殿休息,再讓禦醫為他診治。這一路奔波,叔父定然勞頓。”
趙楷二人肅然領命,攙扶著段正嚴退下。
趙佶也跟著離開了大殿。
待他們離開,李世民目光掃過群臣,聲音冷峻:“高氏父子敢犯上作亂,朕必誅其九族!傳旨兵部,即刻調川陝駐軍南下策應吳麟;另命皇城司派密探潛入大理,聯絡仍忠於段氏的部族!”
種師道上前一步,銀須微顫:“陛下,老臣願親赴西南督戰!”
李世民搖頭:“種老年事已高,不宜遠行。”他略一沉吟,“張俊剛自銀島歸來,熟悉山地作戰,就讓他去!”
李綱拱手道:“陛下聖明!張將軍善用奇兵,正適合平定大理叛亂。”
正商議間,殿外突然傳來急促的馬蹄聲。
喜歡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請大家收藏:()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