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吳大導演炮轟青春片,電影野蠻成長時代

字數:3542   加入書籤

A+A-


    今年的魔都國際電影節特別設立了兩個活動“互聯網電影嘉年華”和“程龍動作電影周”。
    別管他兒子怎麽樣,程龍在國內依舊是一張對外的名片,打出他的名字,自然是能吸引大批的人。
    無論是海內外,都有大批的動作明星捧場,他們幾乎把程龍當做偶像。
    如果李小龍是功夫片的先驅,那麽程龍就是發揚光大的人。
    隻是沒想到最先出名的並不是程龍,而是吳晶!
    前腳才問路涵是男是女惹了一下風波,現在更是開始炮轟青春片。
    當然他的性格可能是想不到那麽多,也沒什麽針對的,隻是針對這類電影的說法而已。
    現場那麽多媒體可不會放過他,追著他提問,是不是針對趙燕子,針對溫心,針對蘇有鵬,針對何囧等導演。
    估計是反應過來了,吳晶選擇閉口不言。
    至於他一開始說的話,早就沒有人記得了,大家都等著他開炮,畢竟他現在的身份也是導演。
    “有點火氣很正常,畢竟他是硬漢的形象。”有媒體記者來問錢信,詢問對這件事什麽看法,錢信一開始是懵的,聽到記者給他解釋後才知道是什麽情。
    “錢導您對青春片怎麽看法?”有記者問道。
    錢信知道他是想讓自己站隊,讓這把火更大,他可以選擇不回答,也可以選擇圓過去。
    “青春片啊……”
    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錢信沉吟了一下。
    “我組織一下語言吧,算是我這些年來對電影,對電影市場,以及電影製片環境的一些看法,哈哈,隻能代表我個人的看法,或許是站在我一個電影從業者的角度來說。”
    記者們沒想到錢信會這樣說,不由得一個個把話筒拿近了一些。
    “無論是青春片,還是動作片,亦或者是特效片,科幻片,其實都有一個發展過程,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電影,在我看來電影是有周期性的,而這個周期性會有一個崛起的體現,然後有一個下落的過程,隻是下落的時候沒有人看到。
    上世紀什麽電影,世紀之初什麽電影,現在又是什麽電影。如果是電影的從業人員應該不難發現有規律性。
    我出道開始接觸到的電影大片都是曆史題材的,從《英雄》開始,大家也看到了,以前也不是沒有曆史電影,但《英雄》作為一個崛起的電影,開創了商業曆史大片的時代。
    我親自經曆過那個時代,在《英雄》成功以後,大量的曆史題材電影湧現出來,這點我想你們和觀眾都知道了,很多很多。”
    記者們都在點頭,的確是這樣英雄之後的確是冒出來很多曆史電影。
    《無極》《夜宴》《戰國》《赤壁》《投名狀》等等。
    然而一部部電影幾乎都是在撲街,根本沒有什麽看點可言。
    錢信接著道:“那段時間就是曆史大電影的時代,然後是技術電影,這不得不提到《阿凡達》了。3d電影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讓更多人知道什麽叫做技術電影,現在也湧現出一大批3d電影,隻要是電影都想和3d綁定。
    當然國內的市場很大,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現在我稱之為野蠻成長的混沌時代,因為經濟好了,大家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更多的人走進電影院。
    以前看電影可沒得選擇,就看放映什麽電影,然後買票進去看。
    現在能選擇的類別多了,青春片也是如此,每個人的青春不同,當然電影的那種青春我是沒經曆過,整天都在埋頭苦讀,哪有時間談戀愛,隻能說是他們有生活吧,嗬嗬!
    說回到剛才的問題,《戰狼》這次能成功,說明觀眾的選擇,就和青春片一樣,青春題材的電影已經進入了一個衰退期,每年上映的電影很多,但是能拿到票房的就隻有那些,會進入一個死亡衰退的過程,你們或者是觀眾隻會看到成功的電影,卻不知道有多少青春片倒下。
    當這類電影湧入市場一大堆,又在大量的死亡之後,這一類的題材也就失去了市場。
    那麽下一個題材也會跟著崛起,而且隨著國家,經濟,文化自信,我想市場所選擇的電影已經開始變化。”
    “錢導你覺得下一個擁有市場的題材會是什麽類型?”記者問道。
    “你這話我不能回答,所謂的大數據分析,也比不上人的內心複雜,數據隻能看到所謂的表麵。如果我今天說了,然後一大堆的製片公司湧入進去,最後整個市場都是一個題材的電影,那麽電影市場就完了。
    應該是百花齊放,然後有一部電影被觀眾接受,然後帶起來風潮才對,這才是電影的規律。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每一個電影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考,而不是順應時代,去跟風。
    以後的電影我希望是有活力,有想法,有專業,而不是強行為觀眾的定製而定製。”
    錢信受到采訪的話,加上吳晶炮轟青春片一起上了微博熱搜引起了一片討論。
    不少電影人表示錢信說的也沒錯,一個題材的成功,會讓這個題材紮堆。
    《英雄》成功後都是曆史題材,尤其是港圈的那些導演,一個個化作電影大師,座山雕各種‘撒幣’讓他們拍了一大堆的爛片。
    好處是刺激了市場,讓市場變得更大,可以說是現在商業市場的基礎雛形。
    然後是《阿凡達》帶來的技術革命,3d電影讓全世界都見識到了,電影還能這樣玩,帶來了電影新革命。
    青春片以前也不是沒有過,但是在市場一直都是處於最底層的狗血電影,幾乎不被看得起。
    崛起是因為趙燕子的《致青春》在票房上獲得了成績,小投資,大回報,成為無數電影導演的起點,尤其是那些跨界而來新人導演。
    然而青春片的限製也在這裏,永遠就隻有那點觀眾群體,再想上去幾乎不可能。
    除此之外還有更加不專業的綜藝電影,之前早就有了,真正火爆的是《爸爸去哪》這部。
    時代的包容性,今天爆火這個題材,明天就有可能爆火另外一個題材,而真正的一直火的,還是最經典的那幾個題材。
    喜歡重回華娛2003,我是七代導演請大家收藏:()重回華娛2003,我是七代導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