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解決辦法
字數:3812 加入書籤
藤井涼介推開書房的木門。
書房寬敞而靜謐,牆壁上掛著幾幅價值不菲的中國畫,書架上擺滿了從經濟理論到曆史傳記的各類書籍。
他坐下,閉上眼睛,腦子裏翻騰著剛才在車裏的思緒。
民族主義,階級分化,社會裂痕。
這些詞像一把把刀,懸在他頭頂,隨時可能落下。
“重點是分化。”
他知道,民族主義和階級理論結合在一起,就像火藥和引線,稍有不慎就能炸出一個自下而上的威權社會。
那樣的社會,對他這樣的資本家來說,簡直是噩夢。
藤井財閥再強大,也經不起民眾的怒火和國家機器的碾壓。
他必須找到辦法,把這股暗流掐斷在萌芽狀態。
突然,一個念頭像閃電般劃過腦海。
他猛地睜開眼,前世的記憶像潮水般湧來,他想起了gbtq運動。
一個無比巧妙的工具。
那場運動在西方社會掀起波瀾,不僅僅關乎所謂的人權,更在無形中分化了人群,轉移了矛盾焦點。
性別、身份、觀念……
這些東西能把原本團結的群體撕得四分五裂。
“對,分化。讓他們自己鬥起來,就沒空來找我的麻煩。”
他拉開抽屜,拿出一疊空白的a4紙,抓起桌上的鋼筆,筆尖在紙上飛快地滑動。
他寫下幾個關鍵詞:身份認同、社會議題、輿論引導。
每寫一個詞,他的大腦就運轉得更快,思路像打開的洪閘,洶湧而出。
他寫下第一個策略:分散階級矛盾。
“gbtq群體在這個世界同樣廣泛存在,隻是尚未被推到台前。”
他自言自語,筆尖在“身份認同”一詞上反複描摹。
“我可以把它包裝成‘多元文化’的象征,讓中產階級和精英階層爭相追逐這個‘政治正確’的標簽。”
他劃掉“象征”二字,改寫成“旗幟”。
“對,旗幟。一麵能讓左翼和右翼都揮舞的旗幟。”
他停下筆,腦海中浮現出具體的操作路徑。
要讓這麵旗幟飄揚,單靠理念遠遠不夠,必須有實際的推手。
他寫下“基金會”二字,打算通過藤井財閥的資源,成立一個表麵上推動“多元文化”的非營利組織。
這個組織將資助學術研究、舉辦論壇、讚助藝術展覽,用高雅的文化外衣包裝議題,吸引知識分子和上層人士參與。
底層民眾的注意力會被這些活動牽引,逐漸淡化對經濟不公的關注。
第二個策略隨之浮現:轉移社會焦點。
“當人們忙著爭論跨性別者該不該進女廁所的時候,誰還會關心工人失業率是多少?”
他冷笑一聲,筆尖在“輿論引導”上重重一點,“媒體是天然的造勢工具,隻要控製住喉舌,就能塑造出‘多元身份對抗傳統價值觀’的假象。”
他進一步細化這個策略。
關鍵在於節奏。
先拋出爭議話題,引發公眾爭論,再由“專家”出麵解讀,引導輿論走向分裂。
他甚至想到雇傭編劇,將這些議題融入流行電視劇和電影,讓觀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分化的觀念。
第三個策略緊隨其後:製度化吸納邊緣群體。
“反歧視法、包容性雇傭……這些政策看似在讓步,實際上是將他們納入現有的政治經濟體係。”
他舔了舔幹裂的嘴唇,繼續寫道,“當他們習慣在體係內爭取權益,就不會再想著掀翻桌子了。”
他補充了具體的實施方案。
推動企業製定“多元化指標”,要求雇傭一定比例的邊緣群體代表。
遊說政府出台相關法案,表麵上保護弱勢群體,實則將他們的訴求框定在法律和市場的邊界內。
他還計劃與大學合作,設立“多元文化研究”獎學金,培養一批忠於體係的年輕學者。
這些學者將為政策背書,削弱任何激進變革的學術基礎。
最後一個策略,利用身份分化,瓦解潛在反抗聯盟。
“gbtq、種族、地域……將這些差異放大,讓本該團結的底層互相撕咬。”
他寫下“分而治之”四個字,嘴角微微上揚。
這個策略的核心在於製造對立。
他計劃通過基金會和媒體,放大不同群體間的矛盾。
比如,資助某些激進的gbtq組織,鼓勵他們公開指責其他群體的“保守”立場;同時暗中支持反移民團體,挑起種族和地域間的敵意。
隻要這些群體忙於內鬥,工人階級就無法形成統一的抗爭力量。
他將幾個核心關鍵詞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
“完美。”
他翻開a4紙的下一頁,寫下執行時間表。
第一步,完成媒體整合,推出第一波議題宣傳。
第二步,成立基金會,吸納社會名流作為顧問。
第三步,推動首部反歧視法案草案的提交。
他還特別標注了銀秩兄弟會的角色。
這個全球資本家的秘密網絡將成為策略傳播的加速器。
他將通過兄弟會向其他成員展示這套方案,換取他們的資金和影響力支持。
這些a4紙,未來將通過銀秩兄弟會的網絡,傳向世界上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成為銀秩兄弟會統治社會的重要工具。
藤井涼介也因為這套理論對銀秩兄弟會的貢獻,贏得了兄弟會成員的廣泛尊重。
他的名字開始在全球資本的隱秘圈子中流傳,被視為新一代戰略家。
喜歡東京:繼承一條街,家政婦上門請大家收藏:()東京:繼承一條街,家政婦上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