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真正目的

字數:4655   加入書籤

A+A-


    高文彥一刻都等不了,直奔憶婉軒。
    憶婉軒裏,馮玉蓉眼見沒客人了,整理了一下被客人翻得有些淩亂的衣料,打算關門打烊了。
    正在這時,高文彥三人衝到了店裏。
    “請問客官需要帶點什麽…”
    馮玉蓉頭都沒抬,像往常一樣招呼著。
    可好一會兒都沒人回答,她抬起頭來看了看,才發現是三個年輕的男子。
    為首的男子正拿著一塊繡有蝶戀花的帕子看著。
    帕子沒什麽特別的,可高文彥卻知道,這塊帕子的繡技和他收到的那塊是一樣的。
    高文彥按捺住心裏的激動,拿著那塊秀帕問馮玉蓉。
    “馮掌櫃,這塊秀帕也是你寄給我的那塊秀帕的繡娘的手藝麽?”
    “三公子,怎麽是你?”
    馮玉蓉這才看清,這年輕男子不就是她主家的三公子高文彥麽?
    她以為就算高文彥收到她的信,應該不會那麽快就來,或者不會親自來,看來她還是低估了公子對這件事的在意程度。
    還有,要不是人就在麵前,馮玉蓉哪裏敢相信那個看上去芝蘭玉樹的公子會成了眼前這副模樣。
    現在的高文彥發髻散亂,口唇幹枯,滿臉憔悴。
    如果不是馮玉蓉見過他好多次,都不會相信這人會是高家的三公子。
    不過現在馮玉蓉也沒空多想,她趕忙回答道:“三公子,這手帕確實出自同一人之手。”
    高文彥眼中閃過一抹驚喜,聲音微微顫抖地追問:“那繡娘在哪裏?”
    馮玉蓉麵露難色,猶豫片刻後說道:“這繡娘的住處我並不知曉,我隻知道她夫家姓蘇。”
    “夫家?”
    高文彥聽得眉頭緊皺,不過想到姐姐已經失蹤二十餘年,成親嫁人了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是的,雖然這位繡娘一直在我這裏拿帕子繡花,可我與她卻隻見過兩麵,不然也不會這麽久才知道她可能就是公子要找的人。”
    馮掌櫃也在感歎,如果那位繡娘真是公子要找的人,那真是有些造化弄人了。
    高文彥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那你可還記得她的模樣?或者有什麽其他特征?”
    馮玉蓉根據她記的記憶形容了遍,末了又加了一句“那位娘子笑起來的時候和公子有六分相似。”
    這也是當初她寄出那封信最主要的原因。
    聽到這話,高文彥已經有九成直覺,或許他找了這麽多年的人真的就要見麵了。
    “你跟我具體的說說你知道的所有情況。”
    “是 公子”
    “那位繡娘在我這裏拿秀帕已經很多年了,她的繡技很好,所以我給她的錢也比其他繡娘的高得多”
    “不過除了第一次是她親自到我店裏領過帕子,後麵都是她的丈夫來送和領帕子,她的夫家姓蘇,具體位置我不知道,不過聽他話裏的信息,他們家應該是平安鎮下轄的一個村子”
    高文彥一聽是農村的,心口都緊緊揪得疼,他那十指不沾陽春水金尊玉貴的姐姐,竟然會成為一個農婦,不知道是吃了多少苦。
    “不過她那個丈夫倒是個會疼人的,每次來都不願意多領帕子,說是怕她娘子傷眼睛,言語之間也是多番維護,那位繡娘雖為農婦,不過看著也是沒幹活什麽重活的人,不然也繡不了帕子。”
    畢竟真正做農活的手上滿是老繭和裂口,會刮傷帕子,所以每次有人到店裏來領繡活兒,馮玉蓉都要細細檢查她們的手,不過關的也不會讓她們做。
    聽到這樣的話,高聞文彥的眉頭微微鬆開了些,也許情況沒有自己想的那麽不堪。
    隨後兩人又聊了好一會兒,知道馮玉蓉這裏再也沒有什麽有用的消息,他才作罷。
    “那她的丈夫什麽時候再來領帕子?”
    高文彥最後要走的時候又問了一句。
    “基本上是一個月一次,就這個月的月頭,她丈夫來領過一次。”
    “好,我知道了。如果還有什麽消息就到東來客棧找我。”
    馮玉蓉點頭應“是”
    東來客棧她知道,這也是高家的連鎖產業之一。
    到了東來客棧,幾人住到了頂樓的客房,那是隻有持有家身份令牌的人才能居住的地方。
    隨從高展和高鵬分別去要了洗澡水和吃食。
    高文彥洗去一身疲憊,換了身幹淨衣服,用了些吃食,然後坐在桌前沉思。
    他叫來兩人,吩咐道:“你們明日一早便去平安鎮下轄的各個村子打聽,著重查訪姓蘇的人家,看看有沒有家中婦人擅長刺繡的。”
    兩人領命而去。
    高文彥望著窗外的星辰凝思,姐姐,會是你麽?
    而此時的蘇雲希在幹嘛呢?
    此時的她正帶蘇老爺子幾人在她的空間裏炫技能。
    八月份種下去的旱稻已經可以收割了。
    在蘇雲希意念的操作下,剛才還一眼望不到邊的金黃稻穗在幾十個呼吸過後,就變成眼前堆得整整齊齊的二百五十個麻袋。
    沒錯就是二百五十袋,整整兩萬五千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雲希,我是不是數錯了,我再去數一遍。”
    蘇二勇還是有些不可置信的看著的稻穀,打算再去清數一遍。
    “爹,你這都已經是第三遍了,還不相信麽?”
    蘇雲希有些好笑的回應蘇二勇。
    “這…這已經是第三遍了!”
    “二叔,確實是第三遍了!”
    蘇青山雖然也有些難以置信,但蘇二勇確實是數了三遍了,這糧食就是有二百五十袋。
    “雲希,這畝產都達到八百多斤了,這可是大慶國曆史上從來沒有過的記錄。”
    謝墨安也有些掩飾不住的激動,別說大慶,就算往前數十個朝代,都沒有過這樣的高產記錄。
    而蘇雲希種這兩個月收獲的糧食已經頂邊關將士們一個千人隊一個月的糧食了。
    謝墨安想到這裏還是有些悲哀的,一千個士兵一個月的口糧隻有兩萬五千斤,平均每人每天一斤都不到,雖然聽起來匪夷所思,可這就是大慶武將目前所麵臨的局勢。
    大慶先皇重文輕武,而天下文人學子又多被世家招攬,他們又提出科舉免稅的律法,舉人及以上功名者可享受賦稅優免政策。
    如舉人名下的部分田產和人丁無需納稅,導致一些人帶著田產投靠舉人家,掛名以避稅。
    就這樣世家權柄日益做大,而當今皇上又是個心懷仁義之君,哪怕再難也不忍加重百姓的賦稅,所以國庫日漸空虛,邊關將士日子過得苦不堪言,哪怕皇上搬空私庫也填補不了這個空缺。
    這也導致武將的劣勢越來越大。
    看著眼前堆成小山的糧食,謝墨安心頭火熱。
    如果這些高產糧食能真正流入老百姓手裏,所有貧苦百姓的水稻產量都能提升,那麽繳納的糧食也就更多,將士們也能填飽肚子,更用心保家衛國,這樣就能解了皇上的憂慮,收攏兵權,到時候再來製衡世家就容易多了。
    而要這些糧食真正落入老百姓手裏,那就需要有至高的權力來做保障,同時也保護好研製出高產糧種的蘇雲希。
    謝墨安想,這就是當時慧圓大師他們為他做主賜下玉佩的真正目的吧!
    喜歡農門福女有點甜請大家收藏:()農門福女有點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