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3章 赴商談判

字數:3510   加入書籤

A+A-


    “為什麽要答應米國,他們亂起來對我們不是更好嗎?”
    掛了電話後,一旁的方潔霞不由得好奇的問道,剛才楊猛接聽電話的整個過程她全程都聽到了,
    一番討價還價之後,米國方麵雖然隻是答應賠償幾十億美刀,不過從其他方麵,比如開放某些產業等等給了補償,
    見差不多以後,楊猛直接就答應了幫忙斡旋。
    “現在米國一旦倒下,或者是被削弱,對我們來說弊大於利,團結起來的歐羅巴加上毛熊的加盟,整體實力實際上已經超過了米國。”
    國際局勢猶如風雲變幻,政策也隨之不斷調整。
    近年來,曆經諸多波折與動蕩,米國雖仍保持強大,但與毛熊倒下之前相比,實力已明顯遜色不少。無論是軍事、經濟,還是國際影響力,都已大不如前。
    而被米國閹割過的歐羅巴聯盟,雖底蘊猶存,但其內部矛盾重重。
    然而,當攪屎棍約翰國與米國決裂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在約翰國的攛掇下,歐羅巴各國不僅實現了聯合,更將重生的毛熊納入其中。
    目前,商國尚未具備橫掃一切的絕對實力,因此,米國的存在對於維持國際格局的平衡仍具有重要意義。
    隻有通過米國的製衡,才能避免一方獨大,確保世界局勢的相對穩定。
    “原來是這樣,可是迪拜死了那麽多人,哈立德會答應嗎?”
    方潔霞這才明白原因,但她同時又想到了另一件事,米國的做法可以說是激起了整個阿拉伯世界的仇恨,
    尤其是哈立德的一番發言,為他自己贏得了巨大的聲望,於情於理,他都不會輕易答應米國和談的要求,
    要真這樣做了,可能會失去阿拉伯世界的支持。
    “你真以為哈立德是什麽民族主義者嗎,事實上,一切都不過是生意而已。”
    在楊猛看來,這件事其實解決起來很簡單,隻需一些小小的輿論引導就能解決問題,
    敵人是誰,主要看當權者的需要而已,若是米國給的利益足夠大,和解又未嚐不可,至於民族仇恨,
    不過是工具而已,隻需一點點小手段就能改變。
    “可是現在要什麽樣的條件米國才能答應,總不可能真的答應讓他們用別的貨幣結算石油吧。”
    方潔霞想不出什麽樣的利益才能讓哈立德讓步,米國發動這場戰爭不就是因為哈立德動了米國的根本利益嗎。
    “米國當然不會答應,若這樣的話他們寧可繼續打下去。”
    米國的本質實際上就如同一家巨型公司一般,其行為和決策往往都是以追求利益為核心目標。正如魷魚人所流傳的諺語所說:當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可圖時,他們便會毫不猶豫地踐踏世界上的所有秩序和法律;而當利潤達到百分之三百時,他們甚至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行事。
    石油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資源,其帶來的利益遠不止百分之三百。對於米國這樣一個對利益極度渴望的國家來說,石油所蘊含的巨大財富無疑是一塊無法抗拒的誘人蛋糕。因此,為了獲取並掌控石油資源,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甚至寧願將中東地區打得支離破碎,也絕對不會輕易妥協。
    “那這次談判還有意義嗎?”
    方潔霞更加疑惑了。
    “這就是我答應米國的真正原因。”
    楊猛的心裏其實有了定計,以他現在的實力,米國的賠償對他來說可有可無,他真正看中的就是參與這次談判。
    “........”
    當今世界局勢變幻莫測,猶如驚濤駭浪一般,讓人難以捉摸。
    幾乎所有的軍事評論員以及各類知名國際分析師都眾口一詞地認為,海灣地區發生的事件極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的全球性動蕩。
    甚至還有一些更為悲觀的人士斷言,這起事件將會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給整個世界帶來巨大的災難和破壞。
    然而,就在人們對局勢憂心忡忡之際,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卻如重磅炸彈一般震驚了全球。
    據可靠消息稱,剛剛宣稱要對米國展開無限製報複的中東複仇者組織領導人哈立德,竟然公開地在商國朝歌城現身了!這一消息猶如石破天驚,讓所有人都瞠目結舌,完全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更讓人驚訝的是,有記者拍到了商國太子親自前往機場迎接哈立德的畫麵。
    這一細節無疑給整個事件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感和戲劇性,也讓人們對哈立德的來意以及商國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產生了諸多猜測和疑問。
    就在外界對哈立德來商國有什麽具體目的猜測之際,突然,米國國務禽格裏芬以及副總統百斯乘坐專機來到了朝歌,
    這一消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在全球範圍內引起軒然大波。
    在機場的臨時答記者問環節,副總統百斯麵對眾多媒體記者的追問,終於透露出了一些關鍵信息。
    他表示,此次商國之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世界和平,希望通過與商國的溝通與合作,共同推動全球局勢的穩定與發展。
    然而,正當記者們準備進一步追問有關具體合作細節和計劃時,格裏芬和百斯卻在商國派來的禦前侍衛的嚴密護衛下,匆匆離開了機場。
    這一舉動讓在場的記者們大感意外,同時也引發了更多的猜測和遐想。
    盡管他們什麽都沒有說,但在這個敏感的時刻,他們和哈立德竟然一前一後地來到了商國,這其中的緣由似乎已經不言而喻了。
    通常情況下,這樣的事件對於記者們來說簡直就是一場饕餮盛宴,他們肯定會迫不及待地挖掘各種細節並大肆報道。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次卻沒有任何一家媒體在結果出來之前進行胡亂的報道。
    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缺乏新聞敏感性,而是因為所有人都清楚,如此重大的國際事件,稍有不慎便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
    畢竟,在沒有確鑿證據之前,隨意猜測和報道很可能會惹禍上身。
    於是,大家都心照不宣地選擇了沉默,將東大包圍三嫂子首都這一事件當作第二天的新聞頭版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