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曆史的遺憾(一)

字數:9908   加入書籤

A+A-


    ps:冷知識,【】是視頻內容,[]是彈幕以及評論。
    【曆史的遺憾到底是什麽?特別篇。】
    【每一個時代都有他辜負的人。
    滾滾洪流中個人命運微不足道。
    周遊列國14年後,孔子終於回到魯國,回到屬於他的杏壇。】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夫子,後人還記得我儒家。”顏回興奮的叫嚷起來。
    “遺憾……”這是嘴遁王者宰我。
    [孔子是一麵鏡子,你看他什麽樣,你就是什麽樣。]
    “我見孔聖如見聖人,所以我也是聖人?”
    身後的衙役樂的直翻白眼,誰家聖人欺男霸女,貪財好色?
    【相傳他一生弟子三千,有賢人七十二,但這些都難以安慰暮年的孤獨,悲傷的事情一件件接踵而至。
    他最心愛的弟子顏回突然病死,陪伴他最久的子路,死於戰亂。唯一的兒子也先他而去。
    孔子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非議和質疑,承擔了太多誤解。
    他在生前並沒有獲得期望中的成功,甚至一再失敗,然而這正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光榮,正是他的那些在當時不被理解、不被需要、不被欣賞的思想深深的影響了後世中過兩千年。】
    [世修降表也配?]
    [世修降表的是孔家,不是孔子。]
    [孔子要知道後來的孔家和儒家的所作所為,能提刀砍了他們。]
    山東。
    “誰世修降表,可惡的後人。”
    “這叫良禽擇木而棲!!”氣急敗壞的孔家人隻能惡狠狠的咒罵後世人。
    洪武年間,朱元璋微微一笑,朕也討厭的很,可找不到理由收拾他們,何況讀書人總是需要個寄托。
    不過現在嘛……嘿嘿。
    “傳詔,撤銷孔府衍聖公的爵位。”
    朱標急忙勸阻“爹,不可啊……”
    老朱擺手示意自己還沒說完:“亞聖孟子咱都敢扔出去,孔子也不是不能扔。”
    朱標更急了,扔歸扔,可總得放東西進去啊。
    “標兒,咱廢的是孔府的衍聖公,可這孔府說到底隻是北孔,南孔咱可沒說廢,不僅不廢,咱還要獎賞他們,他們可有骨氣的多。”
    “爹,衍聖公就是塊招牌,南孔就算再有骨氣,百年後也是一般模樣,又有何用?”
    老朱看著爭辯的兒子,隻覺得孩子長大了,輕拍他的肩膀。
    “兒,放心,咱有的是法子收拾他們,你且慢慢想,想出來了咱這位置就讓給你當了。”
    朱標:……您是想偷懶當太上皇吧?
    “嘿嘿。”捂嘴偷笑的小朱四眼前突兀出現一根棍子。
    “還有你,永樂大帝,你也給咱想,想出來了咱不打你。”
    “沒想出來,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
    朱棣:……我不是您兒子?
    [亂世法家盛世儒。]
    泰山。
    “敢問丞相,如今大秦是盛世還是亂世?”叔孫通支棱起來了。
    “丞相為何一言不發?”
    “丞相,丞相,你說句話啊。”
    李斯牙都咬碎了,堅決不回答,答亂世……這不是罵陛下?
    答盛世……法家的自己人肯定會罵自己叛徒,內奸,合起夥弄死自己。
    始皇想起了當年祖父講的故事,難道荀子當年已經看到這步了嗎?
    “霸道、王道可並行乎?”
    【孟軻不幸趕上了一個崇尚武力的時代。
    在諸侯國紛紛追求霸道而非王道的時代背景下,他竭力推行的仁政還沒有可以落地生根的土壤。
    孟軻和先師孔子的命運軌跡仿佛一再重疊,同樣的生不逢時,理想被現實撞得粉碎。
    孟可也保持了和孔子同樣的通達,“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這是孟軻留下的千古名言,這也是他跌宕人生的真實寫照。】
    【法和儒真的水火不容嗎?
    荀況有些不甘,醞釀已久的美好設計以及支撐著他來到秦國的信念和勇氣忽然間消失了,秦國的國君和丞相接見了荀況,荀況提議要重視道德教化的力量,不要一味信奉武力,但是躊躇滿誌的秦國君臣根本沒有將儒家放在眼裏。】
    [儒法本一家。]
    “啊呸,誰和他一家。”李斯和叔孫通異口同聲的說道。
    【秦王更是直言,儒者無益於治國,眼前金黃的原野,猶如一席盛宴,荀況心知自己隻是一個局外人。】
    [秦朝應該學漢武帝,外儒內法,大秦不一定會二世而亡。]
    縱然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但二世而亡還是刺痛了嬴政的內心。
    “外儒內法?”看著儒家首席戰神叔孫通與法家戰神李斯已經鬥毆的模樣,始皇無奈扶額,儒法並重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何況還有兵家。
    [祖龍說的對,儒家太看重自由,可有約束的自由才是自由。]
    [依法治國都忘了?]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線,而儒家是用來教化導人向善,不能用來治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雖然被叔孫通壓在身下,決戰失敗的李斯如同高傲的公雞,揚起頭顱。
    “匹夫,看見了嗎?治國當用法家,哈哈!”
    [治國從來不是隻靠儒法兩家,打仗用兵家,外交縱橫家,田地農家,科技發展墨家,治病用醫家,當百家並用、百花齊放。]
    “……後世還真說的簡單。”嬴政知道這個道理,正如朝堂一樣,不能讓某一個派係獨大一樣的道理,可百家並用……朕寧願相信朕能夠長生,也無法相信他們能合作共贏。
    【公元前二三三年的一天,已經身居高位的李斯來到鹹陽城外,他要親自去迎接一位客人,來人正是他的同門師弟韓非,蘭陵一邊兩人已有十四年不曾見麵,點名要韓非前來秦國的人是秦王贏政。
    李斯認為,他或許終於可以跟韓非攜手共同輔佐秦王,開創前無古人的功業。
    但一切都不複當年,他們彼此間的地位徹底翻轉了。
    李斯從昔日的一名小吏變成天下最有權力的秦王身邊最有權力的重臣。
    而韓非自從王室貴公子變成生死握於他人手中的一枚外交棋子,李斯在瞬間突然醒悟夢一般的蘭陵時光再也回不去了。】
    [冷知識,李斯和韓非的老師是荀子。]
    [更冷的知識,荀子一直都是儒家,因為教出了兩個法家弟子,被開除儒籍了。]
    [課代表終結:李斯愛嬴政,嬴政愛韓非,韓非愛李斯,因為愛而不得,李斯害死韓非,嬴政隻能把李斯當做韓非的替身。]
    李斯和叔孫通躺在地上裝死,泰山頂上,眾人都埋下頭,隻是抖動的身軀出賣了他們。
    “啊???”黑人臉的始皇。
    “後人是不是有什麽大病,朕連女色都沒興趣,朕的心中隻有天下!!”
    呃,會不會是因為朕很少去後宮,所以後人覺得朕好男色?
    【公元一百年深秋時節,紅木蕭索班超心中驀然湧起一股難以抑製的思鄉之情。
    二十八年的西域歲月倏忽而逝,班超忽然覺得自己老了?他想起小時候一家人在老老宅裏,父親教他們讀書,母親抱著還年幼的妹妹。
    他想起溫文爾雅的哥哥被誣告經曆牢獄之災,自己隻身麵見漢明帝申訴求情。
    他想起那個雖然隻有一麵之緣,卻給了自己機會去承擔國家使命的漢明帝。
    他還想盡早見到此時已經名滿天下的妹妹,給她講述自己在西域的見聞和心得,班超決定給皇帝上書請求還鄉。
    當他寫下“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已是淚流滿麵。】
    【這一年,司馬睿四十七歲,登基稱帝僅僅四年,苦心經營了十餘載的大好江南頃刻間成了他人囊中之物,一切仿佛大夢一場。
    眼前的江南已不是他的江南,身後的北方卻是他回不去的北方。
    他時常陷在回憶裏無法自拔,作為司馬氏的後代,司馬睿當然深知皇權至高無上的重要,但他也知道相比先祖,自己無疑是懦弱的,所以他願意和王導同船共渡攜手而行。
    他們一起來到南方,從無人問津走到創立新朝。】
    [王與馬,共天下。]
    [衣冠南渡,司馬氏誤我華夏,該滅族。]
    [滅了,劉裕屠了滿門,不得不說劉裕幹的漂亮。]
    “司馬懿!!!”曹操一眼望向隱藏在人群中,看著並不起眼的司馬懿怒罵。
    司馬懿一瞬間想了很多理由可以解釋,但丞相並沒有給他機會。
    “你要是自己體麵,孤給你司馬家體麵。”
    “你要是不體麵!”
    “許褚,滅族!”
    群臣紛紛勸解,怎能因為後世一言而滅一世家大族?
    曹操今日能因後世一言而屠司馬氏,若來日後世提到我們,怎麽辦?
    【司馬睿和王導都以為一切終於有了改變,但是到最後,司馬睿竭盡全力想要維護的皇權和他同樣竭盡全力想要維護的朋友,似乎都不知所蹤。
    王導一心想要營造的安定繁榮,還有琅琊王氏綿延不絕的光榮,似乎也都無力左右,而他們共同的北國故園和彼此心中都不願放棄的友情,永遠的停留在過去的某一個時間,一個回不去的時間。】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南征途中的拓跋宏利用短暫的休憩時間,接見了一個南齊來的使者。
    南齊使者身上散發出來的迷人的儒家氣質,令拓跋弘傾倒,這是他一生所向往的中原風範。
    他冒著巨大的風險遷都,一次次推動漢化改革,無非是為了離眼前所見,更進一步。】
    [北魏孝文帝。]
    曹丕:為什麽胡人用朕大魏的國號?總不可能和劉淵一樣,是朕的血脈後代吧?
    【“白日光天無不曜,江左一隅獨未照。”
    這是拓跋宏在南征途中用漢語寫下的一句詩。
    眼前的使者,正來自於左一隅,是他的光芒未曾照到的地方。
    有那麽一刻,他覺得這位使者就像是他苦苦追尋的正統。
    他離自己那麽近,幾乎已近在咫尺,卻又仿佛依然咫尺天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三十三歲的拓跋宏再一次南征,因為行軍途中的鞍馬勞頓,拓跋宏舊病複發,最終在返回洛陽的路上去世,諡號孝文皇帝。
    在遺囑中,他仍希望能複禮萬國。
    這未酬的壯誌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四月的長安,草長鶯飛,萬物從容。
    這是公元五百三十八年的春天。
    這是蘇綽和宇文泰的第一次正麵相遇。
    他們的命運軌跡終於重合。
    宇文泰相信蘇綽就是他一直在期待的人。
    蘇綽知道,他同時遇見了兩樣珍貴的事,知己和夢想。】
    [漢化胡人。]
    [其實不準確,他們也是漢人後代,隻是在草原待久了。]
    老祖宗:……合著胡漢打了這麽多年,是一家人兩兄弟打架?
    [漢人胡化,究竟算漢人還是胡人?]
    [胡人漢化,究竟算胡人還是漢人?]
    [樓上的,華夏從來論的是文化,而不是血脈,若非大唐崩塌,又遇上宋朝這個癟犢子朝代,漢家兒郎能把整個亞洲漢化!]
    李世民:嘿嘿,看來朕的大唐還是不錯的嘛。
    李淵:這是朕的大唐,朕的,朕是開國皇帝。
    趙匡胤:雖然聽不懂,但朕能看出來,癟犢子是罵人的話。
    [三哥除外,那地方留地不留人,殺幹淨。]
    [還有倭島。]
    老祖宗:三哥是誰?諸夏分裂出去的叛徒?後人對胡人都沒有這麽狠吧。
    “倭寇不過癬疥之疾,後人連蒙元都不仇恨,為何要屠盡倭島?”朱元璋不理解,沿海小股海盜而已,甚至比不上陳友諒的遺部對大明威脅大。
    朱標不確信的回答道:“許是倭寇侵我華夏?”
    “就他們?”朱元璋不置可否。“隨便派個人,哪怕老四都能把他們收拾了,還能侵我華夏?”
    朱棣:……憑什麽我就是哪怕啊,我將來一定遠超你和嶽父,哼。
    孩子一撅屁股,老父親就知道他要拉什麽屎,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不成器。
    “妹子,雞毛撣子給咱一下。”
    【宇文泰和蘇綽以彼此毫無保留的信任和激勵完成了製度文化的創立與整合。
    他們正在接近曾一起謀劃過的未來。
    但是曙光初現的公元五百四十六年卻又是一個悲傷的年份。
    這一年,年僅49歲的蘇綽因操勞成疾而離世。
    從初次相見到去世,蘇綽輔佐宇文泰的時間隻有八年。
    八年中,他們以高度一致的理念和幾乎完美的合作,聯手開啟了一個新時代的序幕。
    正準備共同平定天下,宇文泰卻失去了蘇綽,這讓他悲從中來。
    有很多事,他們還沒有來得及做。
    曆史如同人生總是有無盡的遺憾。
    公元五百五十六年歲末,宇文泰在北巡中忽然患病,不久去世,時年五十歲。
    自五百三十五年西魏建國,丞相宇文泰實際執掌江山二十一年,這是他努力推動胡漢融合變革的全部時間與空間。
    和蘇綽一樣,宇文泰也留下了未能實現的心願,但他們都在有限的生命裏用盡全力的去夢想,去改變,去相信相托,奮力一搏。】
    [西魏鮮卑貴族瘋狂想漢化,東魏漢族貴族瘋狂想鮮卑化,曆史還真是莫名諷刺。]
    漢朝。
    “世家大族,當真為了自家,連胡漢之辯都忘了?”漢武帝對著朝堂臣子發出責問。
    臣子也無奈……關我們什麽事啊,我們是貴族沒錯,可隔著幾百年,你總不能用後麵的事斬現在的官吧?
    “朕決定了,再遷豪族守陵。”
    臣子:……謝謝您,這次還知道找個理由。
    [陽光開朗熱情的孫哥 曆史不過是麥子熟了幾千次罷了。]
    老祖宗:文字樸素,可細細讀來怎會有種落淚的感覺。
    [畔寂 “你在史書上所輕輕翻過的一頁,便是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
    [星落 同誌們,不要忘記了,曆史是由平民百姓構建的,而並非王公貴族,皇親國戚。]
    封建皇帝無一例外,隻想天幕從未出現過,這不是鼓動百姓造反嗎?
    後世都不管一下言論的嗎?這些話都敢說?
    雖然是實話,但你也不能拿出來說啊。
    近代。
    “未來時空的我們勝利了,不代表我們就可以坐著等那一天的到來,敵人一定會對我們發起更猛烈的攻擊,請同誌們腳踏實地。”
    “老彭,101,做好敵人重兵圍剿的準備。”
    喜歡刷視頻:震驚古人請大家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