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漢呂、明呂,太子次妃呂氏之死。

字數:5683   加入書籤

A+A-


    大明,洪武年間。
    老朱本抱著看熱鬧的心思,嘴角的笑意卻在瞥見評論區時驟然僵住。
    “太子暴斃、皇帝愛子、立太孫……”
    他低聲重複著這幾句,指節無意識攥緊了扶手。
    天幕早揭示過未來,太子暴斃、大孫早夭,自己晚年立朱允炆為太孫。
    這評論裏的字字句句,分明是在說他。
    老朱猛地抬眼,目光掃過坐著的朱棣與藍玉,沉聲道:
    “老四、藍玉,錦衣衛咱提前立了,生殺大權也給了你們。”
    “這普天之下,除了咱和你娘,就沒有你們不能查的事!”
    “成立之初,咱便交代兩件事:一是查貪官汙吏、欺壓百姓之徒,查那暗處藏著的、敢動咱朱家根基的魑魅魍魎。”
    老朱頓了頓,語氣陡然加重:
    “第一件事你們辦得熱熱鬧鬧,這第二件,莫非是忘了?”
    朱棣與藍玉連忙起身行禮,二人交換了個眼神,由朱棣上前一步回話。
    他眼角餘光不經意掃過一旁的秦王朱樉、晉王朱棡,沉聲道:“爹,並非兒子不查,是大哥攔著不讓。”
    “大哥說,萬一真查出些什麽……到時候難以收場。”
    秦王、晉王再愚鈍,此刻也聽出了端倪。
    老朱讓朱棣查的,竟是太子、皇孫未來暴斃的隱情!
    朱樉當即炸了毛,上前一步怒喝:“老四!你什麽意思?難道你懷疑是我下毒害大哥、大嫂和大侄兒?”
    “我害大哥能得什麽好?”
    “按爹的規矩,大哥沒了,皇位或許輪得到我。”
    “但我是什麽德行,我自己心裏清楚!”
    他急得臉紅脖子粗,“勳貴不服我,文臣看不上我,就連百姓都知道我荒唐,就算爹真把皇位給我,我坐得穩嗎?”
    “要我說,不如好好活著,萬一大哥福薄,大侄兒不中用,再來個外敵入侵,我率軍力挽狂瀾,那皇位才來得名正言順!”
    見老朱臉色愈發陰沉,朱樉連忙補了句:
    “爹,我這是就事論事,證明我沒理由害大哥啊!說我害大哥,還不如說我養寇自重來得靠譜!”
    晉王朱棡也緊跟著起身,條理倒是比秦王清晰些:
    “爹,我的道理和二哥一樣。”
    “我要想順位繼承,得先幹掉大哥、二哥,再除掉大侄兒,才有一絲可能。”
    “可按天幕說的,我洪武三十一年就沒了,比您還早走幾個月。”
    “而且洪武二十五年您就立了皇太孫朱允炆,我要是真有本事毒死大哥、大侄兒,何不趁著立太孫之後,把朱允炆也一並做了?”
    “到時候您沒得選,隻能立我。”
    “畢竟允熥年幼無能,壓不住朝堂,而我有軍功、有兵權,名聲雖差,卻也比二哥強些,按禮製也是最合適的人選。”
    “可結果呢?朱允炆順利繼位,我卻死在您前頭。”
    “由此可見,毒殺大哥這事,跟我半點兒關係都沒有!”
    老朱聽著二人振振有詞的辯解,隻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合著他倆是說,自己名聲差、沒民心,就算害了老大也輪不到繼位,所以就不是凶手。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特麽驕傲上了?
    他冷笑兩聲,耐著性子追問:“那依你二人之見,害老大、大孫的,該是誰?”
    朱樉、朱棡對視一眼,沒說話,隻是齊齊看向了朱棣。
    朱棣麵色平靜,既不惱也不怒,隻淡淡吐出兩個字:“何故?”
    “先害大嫂和大侄兒,再害大哥!”朱樉搶先開口。
    “接著幹掉我和二哥,再勾結文臣忽悠朱允炆那個傻小子!”朱棡緊隨其後。
    “最後勾結勳貴,奉天靖難,奪了皇位!”
    二人一唱一和,活像說相聲,矛頭直指朱棣。
    朱棣聞言,忽然放聲大笑:“我若真有你們說的這般本事,能神不知鬼不覺幹掉大哥、大嫂、大侄兒,再除掉你們兩個,那我豈不是能直接執掌朝堂?”
    “還用得著打四年靖難,浴血奮戰才坐穩皇位?”
    這話戳中了要害,朱樉、朱棡一時語塞,轉而又換了個角度。
    “爹讓你暗中查大哥、大侄兒暴斃之因,你卻拿大哥的話當擋箭牌。”
    “究竟爹是皇帝,還是大哥是皇帝?”
    “爹,俺不是詆毀大哥!”朱樉急忙看向老朱,“這般私密之事,您肯定是讓老四瞞著大哥查的吧?”
    “大哥怎麽會知道?”
    “分明是老四拿您的任務,去大哥麵前表忠心,其心可誅啊!”
    “哈哈哈!”朱棣笑得更響,“大哥是誰?論樣貌不輸潘安,論才智堪比諸葛,論手段僅次於父皇。”
    “我要做什麽,他隻需打眼一瞧便知,還用得著我特意去說?”
    他瞥了眼二人,語氣帶著幾分嘲諷,“你們當大哥,是你們這般蠢貨?”
    “那你說是誰幹的!”朱樉急得跳腳。
    “總不能是呂氏吧?”朱棡脫口而出。
    話音剛落,二人同時頓住,臉上的急躁漸漸被驚愕取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對啊,怎麽就忘了呂氏?
    按天幕揭示的史料,呂氏今年生下朱允炆,大嫂常氏明年便會離世,沒兩年呂氏就被扶正,緊接著大侄兒朱雄英也夭折了。
    按這個時間線,呂氏的嫌疑確實最大。
    隻要朱雄英死了,朱標膝下適齡的兒子便隻剩朱允炆,太孫之位自然非他莫屬。
    可轉念一想,二人又覺得不對。
    呂氏再膽大,也不敢在老朱眼皮子底下動手腳。
    老朱是什麽人?
    疑罪從有!
    但凡有半點疑點,不需要講什麽證據,直接就會讓人腦袋落地。
    呂氏若有一絲疑點,老朱未來即便被逼無奈立朱允炆太孫,也得讓呂氏暴斃而亡。
    莫非……是有人借呂氏之手?
    二人越想越心驚。
    呂氏進宮後,需日日討好大嫂,時常奉茶送點心。
    大嫂過世後,她想被扶正,又得討好娘和大哥,少不了要送些飯菜湯羹、滋補之物、首飾衣物。
    若有人借著她想上位的心思,在這些東西裏動手腳,再暗中引導,確實有可能神不知鬼不覺。
    而能做到這一點的,必然是呂氏親近可信之人。
    呂氏的父親呂本,曾在元朝做官,又是鳳陽人。
    大明立國後,呂本曆任吏部尚書、禮部尚書,還管過江南鹽運,與江南士族來往密切。
    “嘶~~~”二人倒吸一口涼氣。
    怪不得大哥讓老四別查。
    前朝舊臣、鳳陽舊部、江南士族……這些勢力盤根錯節,若真與此事有關聯,一旦查下去,按爹的脾氣,不管有沒有實據,定會掀起一場腥風血雨,從上到下,死個幾萬人都打不住!
    還好勳貴大概率沒參與。
    大侄兒朱雄英身上流著常家的血,勳貴們自然希望大哥之後,由雄英繼位。
    若是連勳貴都牽扯其中,那這事就徹底鬧大了,不亞於再打一場立國之戰。
    二人心中天人交戰,禦書房內一時寂靜無聲。
    老朱沒理會他們的心思,目光落在朱棣身上,沉聲道:“呂氏那邊,你大哥是怎麽安排的?她腹中那胎,快生產了吧?”
    “大哥說,醫者診斷呂氏胎位不正,母子恐有性命之憂,他與大嫂正在日日為其祈福。”朱棣如實回話。
    老朱眯了眯眼,吐出兩個字:“漢武?”
    朱棣會意,立刻回應:“漢文。”
    朱樉、朱棡聽得一頭霧水,麵麵相覷。
    好好的,怎麽扯到漢文漢武了?
    一旁的藍玉卻嘴角微揚,眼底閃過一絲了然。
    自天幕現世後,他也開始發奮讀書,如今總算略有所得。
    陛下問“漢武”,是想問燕王,太子是否要學漢武帝“去母留子”,留下朱允炆。
    而燕王答“漢文”,則是說太子學的是諸呂之亂後的漢文帝。
    不僅要除呂氏,連帶著呂氏所生的兒子,也絕不會留。
    漢朝呂,明朝呂,這般對應,實在精妙。
    藍玉心中暗歎,終於明白文人為何總愛說些雲裏霧裏的話,那種彼此心照不宣的通透感,確實爽快。
    這經典古籍,果然得學,還得好好學!
    喜歡刷視頻:震驚古人請大家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