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兵源

字數:5590   加入書籤

A+A-


    【#華夏哪裏的兵源最好?#】
    大秦,鹹陽。
    大秦,鹹陽。
    酒肆內,一名秦卒將酒碗重重一敲,朗聲道:“何須多論?我關中子弟,耕戰一體!銳士執戟,可破萬難。”
    “昔年函穀關下,六國聯軍如土雞瓦狗,望風披靡。”
    “帶甲百萬,天下誰可爭鋒?論兵源,舍我其誰!”
    ~~~~~~~
    大漢。
    街頭煙火正盛,幾名三河健兒按劍而立。
    “天子腳下,民風勁悍賽猛虎!”
    “長平侯、冠軍侯北逐匈奴,麾下多少我等同鄉?”
    “封狼居胥,漠南無王庭!這份血性與功績,便是最好的兵源!”
    南北朝,晉陽。
    酒樓中,並州騎士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聲震屋瓦:“並州自古出猛士!”
    “呂布、張遼皆出於此,胡漢雜處,人人善騎射,耐苦戰。”
    “鐵騎踏破亂世煙塵,若無我並州兵,何以定鼎天下?”
    大唐,長安。
    關隴子弟撫刀自傲,意氣風發:“關隴男兒,馬背上生,沙場上長!”
    “府兵製下,人人能戰。”
    “破突厥,平高昌,大唐萬裏疆土,哪一寸不是我等用命拓來?”
    “兵源之盛,戰力之強,古今無雙!”
    北宋,延州。
    邊寨苦寒,守卒圍爐取暖。
    一名陝西邊軍拍著胸口,聲如金石:“我等陝西健兒,守護三秦門戶數十年,枕戈待旦!”
    “西軍弓馬嫻熟,最擅硬仗。”
    “燕雲未複,國門全靠我等死守!”
    “這份鐵血,南方豎子豈能相比?”
    ~~~
    南宋,襄陽。
    荊襄勇士攥緊拳頭,望向北方:“荊襄兩淮,乃國朝前線!”
    “我等食江米,練水戰。”
    “昔年嶽家軍中,多少同鄉?”
    “破金兀術,守襄陽城,半壁江山由我等血肉鑄就!誰比我們更能打!”
    大明,洪武年間。
    應天府,酒肆。
    淮西舊部捋袖大笑,聲若洪鍾:“這天下,是咱們淮西子弟跟著大帥一刀一槍打出來的天下!”
    “徐大將軍、常大將軍麾下,皆是同鄉!”
    “破元軍,定中原,從濠州打到大都,天下無敵手!”
    “論兵源根基,還有比我們更硬的嗎?!”
    清朝,光緒年間。
    長沙,飲仙閣。
    湘人拍案而起:“無湘不成軍!”
    “曾文正公練湘勇,我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
    “平太平天國,守萬裏邊疆,戰無不勝!”
    “這大清的兵源,我湖南稱第二,誰敢稱第一!”
    安慶,淮軍大營。
    安徽子弟兵慨然道:“我等隨李中堂平撚軍、守海疆,洋槍洋炮操練最精!”
    “打硬仗,辦洋務,撐起大清半壁江山。”
    “論兵源實戰之力,當屬第一!”
    各朝百姓爭論不休,目光齊齊投向天幕,期盼著一個權威的答案。
    然而,天幕給出的,卻並非他們想象中的任何一處地名。
    ~~~~~
    【某音兵源:虎狼之師。】
    【某手兵源:年富力強。】
    【某哩兵源:未來可期。】
    【某吧兵源:良莠不齊。】
    【某博兵源:不要也罷。】
    【某乎兵源:就地槍決。】
    評論區更是群魔亂舞:
    〖你忘了某信視頻號,這才是精銳。〗
    〖我逛某乎還是p社玩家,我還有救嗎?〗
    〖直接炮決,連續炮決,骨灰用鋼筋混凝土埋在地下十八米。〗
    〖某乎兵源是對麵的,你們無權過問!〗
    〖小紅薯兵源:尚可一用,但每隊需要斬首兩名隊長。〗
    〖把某乎上做廣告都送去前線!〗
    〖還有寫小說的!〗
    〖記得先忽悠他們是去文工團,臨了再拉上去填線。〗
    〖小紅薯病源:無語啦姐妹們,對麵居然打女人!〗
    〖某乎兵員:放兩槍已經對得起長官了!〗
    〖就這兩槍,還得是對著長官放!〗
    〖這分類,絕絕子,各個平台特色一目了然!〗
    〖p社兵源:千萬不要讓他們混到高層!〗
    〖我還沒輸!為什麽上軍事法庭 !?〗
    〖兵員好不好取決於對什麽國家作戰。對美作戰建議使用某哩兵源,對日作戰建議使用某音兵源。對俄作戰建議使用某乎兵源。〗
    〖那我一個人兵分三路打美俄日?〗
    〖莫非閣下是龍組兵王?〗
    〖某音的用來填線,某站的用來趟雷,某乎的千萬別讓他們摸到槍,小心傷著自個兒。〗
    “啊????”
    “這特麽都什麽跟什麽啊!”
    每個字古人都認識,連在一起卻如同天書。
    某音他們知道,天幕便源於此。
    其他軟件之名,也曾在“十七”的手機裏驚鴻一瞥。
    可同在一機,同屬一人,怎就分出如此森嚴的等級?
    後世人連用個軟件,都有鄙視鏈了?
    一些聰明人隱約摸到點門道,這就像讀聖賢書的看不起看雜談的,看雜談的又看不起看春宮圖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可若一個人三者皆看,又該如何歸類?
    難道後世就憑一個軟件定人性情,判人高下?
    這麽……兒戲?
    靠譜嗎?!
    緊接著,一條新評論彈出:
    【燕京和浦東的最好,都是良家子,還有學識,一個是天子腳下,一個是最富裕的地方。】
    朱棣:“???”
    你們後世避諱,連國都名稱都不敢提了嗎?如此離譜?!
    代稱元大都不行嗎?
    非要用“燕京”二字?
    是生怕百姓忘了,朕是從那兒起兵,又在那邊定都的嗎?!
    ~~~~~~
    【戚繼光:城鄉的油滑之徒不要,老兵油子不要,見慣官府的城裏人不要,臉孔白白細皮嫩肉的也不要。隻要黑大粗壯,見官府有膽怯之意的鄉野之人,農村人和礦徒最好。一句話概括:老實健壯的鄉下人。】
    評論:
    〖服從性強,紀律性強。〗
    〖楊秀清:巧了,我是燒炭工。〗
    〖產業工人和老實巴交的農民。〗
    〖跟選牲畜一樣,肯定是偏向於健壯、溫順、易於馴服的品種。〗
    〖但是戚家軍工資是真的高,比衛所兵待遇好多了。〗
    大明,萬曆年間。
    江南。
    戚繼光正執杯飲酒,瞥見此條,一口酒水險些噴出。
    “斷章取義也不是這般斷法!”老將軍哭笑不得。
    “你們倒是翻翻我的兵書啊!”
    “後麵還有‘目有精神,臂力強壯’、‘伶俐警醒’諸條呢!”
    “合著你們吃飯,光挑愛吃的菜,其他一概不論了是吧?”
    “怎麽就隻剩‘老實健壯的鄉下人’了?!”
    喜歡刷視頻:震驚古人請大家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