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造反

字數:2878   加入書籤

A+A-


    鹹豐皇帝登上皇位,心裏那個樂嗬,心想:這皇位接得,跟白撿的似的。可定睛一看,老爹道光帝留下的這“大禮包”,哎呀,裏麵裝的全是爛攤子和麻煩事兒!
    道光帝剛剛踏上那未知的旅途實際上也就是駕崩了),仿佛一陣風吹過,消息尚未完全傳開。然而,就在次日清晨,鹹豐皇帝卻迎來了一個令人震驚不已的“大驚喜”——來自遙遠廣西地區的加急快報如同一道驚雷炸響在朝堂之上:那裏竟然有人造反了!而這個造反的頭目名叫李沅發,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名字或許陌生得很,但請稍安勿躁,且聽我慢慢為您講述其中緣由。
    話說這李沅發,本是湖南新寧縣水頭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每日辛勤勞作於田間地頭,隻為能有一口飽飯吃。可偏偏天不遂人願,一場突如其來的水災無情地席卷了這片土地,使得眾多平民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更可惡的是,那些平日裏作威作福的富紳們不僅沒有伸出援手,反而趁機變本加厲地盤剝這些已經陷入絕境的人們,讓他們連生存下去都變得無比艱難。
    麵對如此不公與苦難,李沅發心中的怒火越燒越旺。終於,他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欺壓和剝削,毅然決然地挺身而出,帶領一群同樣飽受折磨的窮苦鄉親走上了反抗之路。起初,他們隻是通過搶奪富紳的財物來救濟那些饑寒交迫的災民,試圖用這種方式為平民百姓爭取一線生機。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波折。一次行動中,李沅發的一名同伴不幸被縣衙捕獲。得知此事後的李沅發悲憤交加,他深知若不能將同伴救出,等待他們的必將是更為殘酷的懲罰。於是,經過一番周密策劃,李沅發率領眾人如同猛虎下山一般直撲縣城,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攻破城門,並成功地劫走了關押同伴的大牢。至此,李沅發正式豎起反旗,向腐朽黑暗的統治階層宣戰!
    這支造反的隊伍,宛如一股洶湧澎湃的洪流,自湖南奔騰而出,一路勢如破竹,銳不可當。他們先是長驅直入廣西境內,所經之處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緊接著又馬不停蹄地殺向貴州,其聲勢之浩大,令人瞠目結舌。而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人數最多時竟然高達四五千之眾!一時間,整個西南地區都被攪得天翻地覆,百姓們驚恐萬狀,生活不得安寧。
    遠在北京城中的鹹豐皇帝得知此事後,心中猶如掀起了驚濤駭浪一般,震驚與悲痛交織在一起。他暗自思忖道:“朕剛剛登上皇位不久,本欲大展宏圖,開創一番盛世偉業,卻不想竟遭遇如此禍事!”然而,盡管內心備受煎熬,但這位年輕的皇帝並未因此退縮。相反,他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擔當,毅然決定親力親為,著手處理這場叛亂。
    經過長達四個月艱苦卓絕的奮戰,清軍終於成功將匪首李沅發擒獲。隨後,李沅發便被押解至京城,等待著他的將是一場極其殘酷的刑罰——淩遲處死。所謂淩遲,便是要以極其緩慢且痛苦的方式,將犯人的皮肉一片一片地割下,直至生命終結。那慘烈的場景簡直不忍直視,鮮血四濺,哀嚎聲此起彼伏,讓人毛骨悚然。在此,我們也就不再過多描述那血腥恐怖的畫麵了。
    總之啊,鹹豐皇帝這初登大寶就經曆了這麽一件大事兒,也算是給他來了個“下馬威”吧!
    鹹豐皇帝一接到廣西造反的消息,心裏就嘀咕:“這事兒不對勁兒啊,一個刁民就能鬧出這麽大動靜,還費了朕這麽多銀子?這裏麵肯定有貓膩膩!你們這些地方大員,一個個都幹啥吃的?肯定得給你們點顏色瞧瞧!”
    於是,鹹豐皇帝開始動手整治了。那些玩忽職守的地方官,像湖南巡撫、永州鎮總兵這些高官,一個個都被他革職發配到新疆去了,說是去“邊疆鍛煉鍛煉”。受處分的官員啊,數都數不過來,得有數十人呢!
    處理完這事兒,鹹豐皇帝總算鬆了一口氣,心想:“朕這算是做了件大事兒,可以告慰祖先了。”他正準備擺個慶功宴,好好慶祝一下呢,結果……
    嘿,你猜怎麽著?更大的風暴在後麵等著他呢!這就要說到一個人了,此人名叫洪秀全。這洪秀全啊,可是個“考試狂人”。1843年,29歲的他,已經參加了三次考試,結果都名落孫山。這不,他又重返廣州,準備第四次參加考試了。
    鴉片戰爭一敗,清政府隻好捏著鼻子跟英國簽了《南京條約》,廣州就這麽成了通商口岸,熱鬧得跟集市似的。
    這時候,咱們的洪秀全同誌,正忙著他人生中的第四次“科舉大作戰”呢。結果呢,唉,又是名落孫山。洪秀全一拍大腿,發誓說:“這清朝的科舉,老子不考了!等我自己來開科,取天下士,看誰還敢說我不行!”
    1843年的夏天,洪秀全正在家裏悶頭苦讀,準備他的“開科大計”呢,突然,他的遠房表哥李敬芳串門來了。這表哥一進屋,就直奔洪秀全的書堆,翻啊翻,翻出了一本小冊子,名叫《勸世良言》。
    這《勸世良言》是誰寫的呢?原來是個叫梁發的哥們兒。說起這梁發啊,他還有段小故事呢。1815年的時候,倫敦布道會的兩個傳教士,馬禮遜和米憐,在馬六甲辦了一份刊物,叫《察世俗每月統記傳》。這可是近代以來的第一份中文期刊啊!裏麵啥都有,神道、人道、國俗、天文、地理,應有盡有,其實就是為了宣講基督教教義。不過,那時候的人看了,估計得覺得挺新鮮的。
    梁發啊,本來是米憐雇傭的一名中國刻字工人,刻著刻著字,突然有一天,他受洗了,成了一名基督徒,這人生軌跡可真是夠曲折的!1827年,倫敦布道會一看,嘿,這梁發不錯啊,就任命他為第一個基督教中國傳教士,到了1832年,梁發編寫了一本基督教傳教讀本,名叫《勸世良言》。這書一出,那可是轟動了“地下傳教界”,為啥呢?因為當時宣傳基督教可是被官府禁止的,傳教士們就像玩“地下黨”一樣,得小心翼翼地。
    有一次啊,這些傳教士們不顧清朝官府的禁令,冒著生命危險,在廣州城的貢院附近向路人散發小冊子。這貢院啊,就是考科舉的地方,那時候洪秀全正好在那裏參加第二次考試呢。他路過的時候,也順手拿到了一本《勸世良言》。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