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肅順
字數:4293 加入書籤
自從上次康慈那件事一鬧騰開來,可真是讓奕欣和鹹豐皇帝這對本應親密無間的兄弟之間產生了巨大的裂痕。那裂痕之大呀,簡直可以塞進一顆雞蛋去!自此以後,他們倆就如同吵翻了天的小兩口一般,關係徹底破裂了。
自那時起,鹹豐皇帝每次看到奕欣時,不管從哪個角度瞧過去,心裏總是覺得別扭極了,橫豎都看著不順眼。而且,他對奕欣的防備之心更是日益加重,簡直比那高聳堅固的城牆還要厚實幾分。哪怕一直到鹹豐皇帝臨終之際,他都未曾再給過奕欣一絲一毫的好臉色。
然而,要知道這世上有能耐的大臣多如繁星,數不勝數。就算少了奕欣這麽一號人物,對於鹹豐皇帝來說,那也是絲毫不會感到驚慌失措的。隻見他心中暗想道:哼,既然你這般惹朕不快活,那朕就索性去找個更為順心如意的臣子來重用好了!果不其然,沒過多久,鹹豐皇帝便成功地尋覓到了另外一位令他滿心歡喜的“心頭好”——肅順。每當鹹豐皇帝望向肅順的時候,他眼中流露出的盡是滿滿的滿意之情,仿佛眼前之人就是他找尋許久、失而複得的珍貴寶物似的。
愛新覺羅·肅順於 1816 年呱呱墜地,猶如一顆剛剛破土而出的新芽,散發著新生的氣息。他可是大有來頭,乃是清朝初期威名赫赫的鄭親王濟爾哈朗的七世孫,根正苗紅、血統純正的宗室親貴出身。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母親竟是鄭親王烏爾恭阿從茫茫人海中如淘寶般尋覓而來的回女。如此特殊的身世背景,著實讓人覺得饒有趣味。
想當年,民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但凡妾室所生之子,皆被視為閑散宗室,如同“宗室裏的編外人員”一般,地位略顯尷尬。而肅順恰恰就是處於這種境況之下,封爵這件事對他而言,幾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待到成年之後,他依然居住在西四牌樓的劈柴胡同之中。那個地方,房屋簡陋至極,簡直與現代社會所說的“蝸居”毫無二致。平日裏,他隻能依靠那少得可憐的微薄收入勉強度日,生活狀況可謂是一貧如洗,日子過得異常清苦。
他在家中眾多兄弟裏排行第六,因此大家都十分親昵地稱呼他為“肅老六”。然而,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那位嫡出的兄長端華。這端華可不得了,乃是由嫡福晉所生,身份尊貴無比。待到鄭親王的爵位順利傳承之時,其風光無限、榮華富貴之景象,真可謂是當之無愧的“人生贏家”!
每當肅順將目光投向自己,再轉頭瞧瞧那高高在上的嫡兄時,心中便會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滋味。那種感覺,就仿佛像是生生吞下了一顆酸澀至極的檸檬一般,酸溜溜的,令人難受不已。
時間匆匆流逝,轉眼間來到了 1836 年。此時的肅順已然年滿二十歲,經過一番努力和機緣巧合,總算是勉強獲得了一個三等輔國將軍的爵位。乍一聽起來,這個爵位似乎頗為威風凜凜,但實際上呢?他不過隻是侍衛處的區區一名“小保安”罷了。
每日裏,他所要從事的工作無非就是跟隨著大部隊四處溜達炫耀一下,到了檢閱之際,則老老實實地站好崗哨。他的職責就如同“執森親軍以供導從,大閱則按隊環衛”這般描述一樣,說得直白些,也就是一個體型稍大一些的“門衛”而已。
然而,肅順絕非一個甘願平凡、碌碌無為之人。在他內心深處,湧動著一股強烈的力量和決心,這種勁頭遠超常人。他對待讀書可謂極其刻苦,廢寢忘食地鑽研學問,同時對朝政大事更是密切關注,絲毫不敢懈怠。如此這般堅持不懈了十餘年之久。
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裏,他深入思考著自嘉慶帝之後,國家為何會每況愈下,變得越來越糟糕,而又應當采取何種措施來重振朝綱,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經過長時間的思索與觀察,他心中所形成的種種見解和想法,遠比其他人更為深刻和全麵。
肅順時常暗自思忖道:“哼哼,盡管如今我隻是個毫不起眼的‘門衛’,但總有一天,我定會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果不其然,當鹹豐於 1850 年登基即位之時,這位新君猶如初生牛犢一般,滿懷雄心壯誌,迫不及待地想要一展宏圖,燒起三把熊熊烈火,以大刀闊斧之勢推行改革,徹底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現狀。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肅順的兄長端華已然貴為禦前大臣。想當年,在道光皇帝在位期間,端華深受器重,深得皇帝的信任與依賴。不僅如此,道光皇帝還賜予了他“鐵帽子王”這一無上尊榮的身份地位。正因如此,端華與鹹豐之間關係匪淺,可以說是情同手足的鐵哥們兒。
端華一看自己六弟肅順是個潛力股,心想:得,我把你引薦給鹹豐,讓你也去混混官場。就這麽著,肅順這個遠支旁係的宗室成員,就像買彩票中了獎一樣,開始和鹹豐有了交集。
肅順眼睛一亮,心中暗喜道:“如此良機,定要好好把握!”隻見他深吸一口氣,然後開始口若懸河地闡述自己精心準備已久的治國方略——“嚴禁令、重法紀、鋤奸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的話語猶如決堤之水一般洶湧而出,一句接著一句,沒有絲毫停頓。不僅條理清晰,而且論據充分,仿佛這些觀點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腦海之中。
坐在龍椅之上的鹹豐皇帝原本隻是抱著聽聽看的態度,但隨著肅順的講述逐漸深入,他的神情也變得愈發專注起來。當聽到肅順所提的策略與自己想要整頓吏治腐敗的想法竟然不謀而合時,鹹豐皇帝不禁眼前一亮,心中暗自驚歎道:“此人真是朕的知音呐!”
此時的肅順越說越是興奮,整個人都沉浸在了自己的論述當中。而鹹豐皇帝則頻頻點頭,表示讚同。終於,肅順結束了他的長篇大論,微微躬身行禮後,靜靜地等待著鹹豐皇帝的回應。
鹹豐皇帝沉默片刻之後,突然開口說道:“愛卿所言極是,此等良策正合朕意!”得到皇帝的肯定和讚賞,肅順心中頓時樂開了花,臉上難掩喜悅之情。
自那日起,鹹豐皇帝便對肅順刮目相看,視其如心腹之人。每當有重要決策需要商議之時,總是會首先想到肅順,並向他征求意見。
沒過多久,鹹豐皇帝更是大手一揮,直接給肅順來了一個“職場大升級”。先是將其提拔成為內閣學士,隨後又讓他兼任多個要職,什麽副都統啦、護軍統領啦等等,這些令人羨慕不已的職位統統被肅順收入囊中。
從此,肅順踏上了一條平步青雲的升遷之路。他憑借著自身的才華和皇帝的賞識,在官場上混得風生水起,一路高歌猛進,真可謂是如同開掛一般!
文宗一當上皇帝,對肅順那是更加器重,內閣學士做著,還兼著副都統、護軍統領、鑾儀使這些活兒,肅順那是忙得團團轉,但心裏頭那個樂啊!因為他敢於擔事兒,鹹豐皇帝是越來越看重他。
鹹豐四年的時候,肅順又喜提禦前侍衛的職位,後來還一路飆升,成了工部侍郎,禮部、戶部也都去溜達了一圈。這還不夠,肅順後來又跑到軍隊去任職,正藍旗滿洲副都統、正白旗滿洲副都統這些職位,他那是換著玩,跟集郵似的。肅順可不像那些整天混日子的滿洲親貴,他是真有兩把刷子!
肅順這家夥,最厲害的就是有膽量,敢擔事兒,辦事老練周全,還特別會揣摩鹹豐的心思,簡直就是鹹豐肚子裏的蛔蟲。時間一長,鹹豐對肅順那是越來越依賴,信任得跟親兄弟似的。
從1857年開始,肅順的職場生涯就像開了掛,左都禦史、正紅旗漢軍都統、理藩院尚書、戶部尚書……這些官職那是手到擒來,一路飆升,最後成了朝廷裏的一品大員,簡直就是“官場升職記”的現實版。
到了1860年初,肅順又喜提禦前大臣的職位,這職位可是尊貴得不得了,在國語裏叫“戈什昂邦”,聽起來就高大上。要是沒有王公那種威望,想擔任這個職位?門兒都沒有!肅順這一下,可是成了鹹豐皇帝的絕對心腹,那地位,簡直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肅順這家夥,職場生涯又上了一個台階,領侍衛內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鑲黃旗漢軍都統……這些職位那是拿到手軟,上三旗包衣的政令、宮禁的治理,還有府裏那些戶、禮、兵、刑、工的事兒,全都歸他管,簡直就是個“全能大管家”。這麽一來,肅順就成了鹹豐身邊最親近的大臣,那地位,杠杠的!
後來,肅順又當上了戶部尚書,這可是個肥差啊!他花了兩年時間,徹底調查了那個“戶部寶鈔案”。說起來也是搞笑,鹹豐剛繼位的時候,太平天國起義就鬧起來了,戶部那點錢糧軍餉早就掏空了。清廷一合計,幹脆讓戶部弄個寶鈔處和官錢總局,發行鈔票來補窟窿。
結果呢,這鈔票發得跟不要錢似的,多得泛濫成災。不但財政難題沒解決,反而搞得民間通貨膨脹,物價跟坐火箭似的往上漲。那些官員呢,一邊貪汙挪用公款,一邊還跟商人勾結在一起,賺得盆滿缽滿。肅順一查這案子,那臉上的表情,就跟吃了蒼蠅似的,別提多難受了!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