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我就這樣死嗎?

字數:5797   加入書籤

A+A-


    國家如今正處於風雨飄搖之際,可謂內有憂患,外臨強敵,局勢混亂不堪,猶如一鍋煮沸的粥一般。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可那位鹹豐皇帝,卻做出了一個與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毫無關聯的舉動——沉溺於戲曲世界無法自拔。想要讓他主動從這迷醉的狀態中擺脫出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不僅如此,居然還將戲班子直接搬遷至承德。每天清晨時分,便能聽到那婉轉悠揚的“花唱”之聲在空中回蕩;待到午後,又換成了清幽淡雅的“清唱”。若是遇到天氣寒冷的時候,他們便會縮進溫暖的屋子中繼續表演;而當夏日來臨,酷熱難耐之時,眾人則移步至景色宜人、涼風習習的“如意洲”之上,盡情享受戲曲帶來的愉悅。
    那戲曲之音,時而高亢激昂,時而低沉舒緩,節奏分明,韻律優美。每一句唱腔都仿佛有著無窮的魔力,能夠穿透人的心靈,讓人陶醉其中。鹹豐帝被其深深吸引,如癡如醉,整個人仿佛飄浮在了雲端,進入了一個夢幻般的仙境。至於那些現實中的種種煩惱和憂慮,早已被他遠遠地拋諸腦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不管是上午的“花唱”還是下午的“清唱”,鹹豐帝都陶醉得跟喝了蜜似的,享受著那片刻的歡愉,樂不思蜀啊!朝廷政務?那是什麽?能吃嗎?早就被他扔到腦後勺去了,這皇帝當得,簡直是“戲曲界”的忠實粉絲!
    鹹豐皇帝對於戲曲的熱愛程度堪稱登峰造極,若要給他一個稱號,非“戲曲界的狂熱擁躉與實力戰將”莫屬!這位帝王對戲曲的癡迷已然到了走火入魔之境,他不僅僅滿足於端坐台下靜靜觀賞,更是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親自披掛上陣,搖身一變成為戲台上的主角兒。
    每當登上舞台,他便全身心地沉浸其中,舉手投足間盡顯專業風範,那副專注而又陶醉的模樣,比起真正的職業演員來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常常引吭高歌,婉轉悠揚之聲回蕩在宮殿之內,令人不禁為之側目。
    至於為何如此熱衷於唱戲,鹹豐皇帝自有一番說辭。他宣稱此舉乃是為了排解心中鬱積的煩悶之情,但明眼人皆能看出,他這哪裏是在排遣憂愁,分明是企圖將那些繁重的國事統統融入戲曲之中,而後借著婉轉的唱腔將其拋諸九霄雲外。
    更有意思的是,這位皇帝大人還給自己起了個別致的名號——“且樂道人”。顧名思義,便是想要暫且拋開一切煩擾,做個逍遙自在、及時行樂之人,仿佛世間所有的憂慮和困擾都不過是過眼雲煙,根本不值得他費神掛念。
    然而,身為一國之君,鹹豐皇帝這般縱情於戲曲世界,卻將國家大事視作可有可無之物,棄之如敝履般置於腦後。如此本末倒置之舉,實在令人唏噓不已。或許在他眼中,戲曲才是那能夠治愈心靈創傷的靈丹妙藥,而江山社稷反倒淪為了無關緊要的陪襯。
    鹹豐皇帝對於戲曲的喜愛簡直超乎尋常,可以說是到了如癡如醉、走火入魔的地步。他不僅熱衷於欣賞各類精彩絕倫的戲曲表演,更是在戲曲藝術方麵有著相當高深的造詣和獨特見解。
    每當有藝人給太監傳授技藝時,這位皇帝便會迫不及待地湊上前去,瞪大雙眼全神貫注地盯著,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微的動作或技巧。他學習起來格外認真,就如同一個勤奮好學的學生,一絲不苟地模仿著藝人的一招一式,反複琢磨其中的奧妙所在。
    若是鹹豐皇帝生活在當今這個時代,以他對戲曲如此深入的鑽研精神和精湛的技藝水平,或許真有可能獲得“戲曲研究博士”的學位呢!隻可惜呀,他這份對戲曲近乎瘋狂的癡迷,使得他漸漸地忘卻了自己身為一國之君所應承擔的責任與使命。
    在國家麵臨內憂外患、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鹹豐皇帝本應挺身而出,積極采取措施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然而,他卻沉浸在戲曲的世界裏無法自拔,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耗費在了那些婉轉悠揚的唱腔和優美動人的舞姿之上。就這樣,他一次次錯失了能夠挽救國家危亡的寶貴機會,最終導致局勢愈發不可收拾。
    這可真是應了那句話:“戲裏戲外,兩重天”啊!在戲曲舞台上,鹹豐皇帝或許能夠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華與魅力;但在現實生活中,作為一國之主的他,因為沉迷戲曲而荒廢政事,實在是令人扼腕歎息。
    話說這鹹豐皇帝啊,那可是戲曲界赫赫有名的“糾錯大師”呢!每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出之中,隻要有那麽一丁點兒小瑕疵,都逃不過他那雙銳利無比的眼睛和靈敏至極的耳朵。
    這不,就在某次演出時,台上那位演員興許是太過緊張,一個不留神竟將其中一個字給念錯啦。原本熱熱鬧鬧、沉浸於劇情中的觀眾們可能並未察覺到這細微的差錯,但咱們這位鹹豐皇帝卻如同閃電一般迅速反應過來。隻見他猛地從座位上站起身來,板著一張臉,神情嚴肅得仿佛能滴出水來,然後用手指著那名演員,義正言辭地大聲喊道:“嘿,你這小子,怎麽如此糊塗?這個字明明應該這般讀法才對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被突然點名批評的演員瞬間愣住了,滿臉都是茫然與驚愕之色。他眨巴著眼睛,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手忙腳亂地從懷中掏出那本早已泛黃的舊戲譜子,急匆匆地翻閱起來,並連忙向皇帝辯解道:“皇上息怒呀,請您過目瞧瞧,這譜子上麵清清楚楚地標著就是這樣讀的呀。”
    然而,鹹豐皇帝絲毫不為所動,隻是輕輕一揮衣袖,斬釘截鐵地說道:“哼!休要拿這舊譜來糊弄朕。就算它上麵標錯了又如何?朕說是對的那便是對的!誰也休想反駁!”這一番話擲地有聲,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霸氣,直震得在場眾人皆是噤若寒蟬,大氣兒也不敢多出一口。而此時的鹹豐皇帝,渾身上下散發出一種無與倫比的強大氣場,那氣勢之盛,簡直比戲裏那些威風凜凜的皇帝還要更勝一籌呢!
    在其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之際,這位仁兄心中仍舊無法割舍對於戲曲的熱愛與執著。哪怕病魔纏身,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但隻要病情稍有起色,便迫不及待地傳下旨意要求看戲。於是乎,自初一至十五這段時間內,他強忍著病痛折磨,拖著那副病怏怏且無比虛弱的身軀,居然硬生生地連續聽了整整十一天的戲。這般行徑,簡直比當下那些狂熱追劇者還要更為瘋狂和癡迷啊!
    一直到咽下最後一口氣之前,他始終深深地沉醉於戲曲所營造出的美妙世界當中,真可謂是“至死不改聲色之好”。如此程度的癡迷,已然將其塑造成了戲曲領域的“超級鐵杆粉絲”,並且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然而,他這種對戲曲如癡如醉的癲狂之舉,卻著實讓整個清王朝遭受了巨大的磨難和困苦,致使國家一步步深陷更為嚴重的危機泥沼而難以自拔。
    對於他這樣一位帝王,後世眾人的評價可謂褒貶不一。有一部分人認為他純粹就是個昏庸無能、毫無作為的皇帝;而另一些人則覺得他不過是個被殘酷命運肆意擺弄和戲弄的可憐之人罷了。可是無論如何爭辯,他沉溺於戲曲進而荒廢朝政這一不爭的事實終究是無法更改的。瞧瞧這位皇帝當得喲,簡直可以說是“戲比天大”,最終竟然把自己的國家都給活生生地“唱沒”啦!
    鹹豐皇帝呀,這位老兄剛登上皇位沒多長時間呢,居然就和鴉片產生了千絲萬縷、難以割舍的聯係。更為奇葩的是,他竟然還別出心裁地給鴉片起了一個聽起來特別洋氣的名稱——“益壽如意膏”!聽聽這名字,仿佛是什麽能讓人延年益壽、心想事成的靈丹妙藥一般,但實際上呢,它不過是毒品的一種委婉說法罷了。
    要知道,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晚清時期,鴉片簡直就是社會的一大毒瘤。無論是貧苦百姓,還是那些高高在上的達官顯貴們,隻要一不小心沾染上了這個玩意兒,那就如同掉進了無底的黑洞,永遠也無法翻身了。這些人會逐漸變得遊手好閑、不思進取,整日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過著紙醉金迷、渾渾噩噩的生活。他們完全拋棄了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變成了毫無用處的廢物。
    而咱們大清朝的祖宗家法可是明明白白地規定,嚴禁任何人吸食鴉片。就連道光皇帝在位的時候,對於鴉片也是恨之入骨,想盡辦法想要將其徹底鏟除。隻可惜,盡管有這樣嚴格的禁令存在,卻依然阻擋不了鴉片泛濫成災的趨勢,最終導致整個國家陷入了更深的危機之中。
    且說這鹹豐帝,本應肩負國家社稷之重任,卻不知怎的,竟自甘墮落至如此地步——公然違背祖宗法製,私下裏悄悄地吸食起了那令人談之色變的鴉片。朝中諸位大臣見狀,皆是心急如焚,紛紛挺身而出,苦口婆心地對其加以規勸阻攔。然而,這鹹豐帝就好似那耳旁風一般,將大臣們的良言相勸統統當作了過眼雲煙,依舊我行我素,繼續沉溺於鴉片所帶來的虛幻快感之中。不僅如此,他甚至還為自己這般荒唐行徑編造出諸多荒誕不經的借口來。什麽“益壽如意膏”啦,又是什麽“紫霞膏”啦,名字倒是聽起來頗為玄妙,仿佛是什麽延年益壽的靈丹妙藥。但實際上呢?不過是那毒品精心披上的一層華麗偽裝罷了!
    要說這鹹豐皇帝啊,當真是做出了四樁足以要人性命之事。其一便是酗酒無度,整日沉醉於美酒佳釀之中;其二乃是癡迷戲曲,常常流連於戲園子內,對朝政大事不聞不問;其三則是放縱欲望,貪戀女色,夜夜笙歌;最後一樁嘛,自然就是那不可饒恕的吸食鴉片之舉了。這四件事情,無論哪一件單獨拎出來都足以讓人元氣大傷、壽命縮減,而這位昏庸無道的鹹豐皇帝可好,竟是將這四件要命之事一塊兒給做全了。如此一來,豈不是如同給自己按下了生命終結的快進鍵,在通往死亡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而去嗎?真可謂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鹹豐皇帝這位悲催的老兄,被疾病折磨得已然是無藥可醫、回天乏力啦!就這麽眼睜睜地看著他的生命之火逐漸熄滅,仿佛隨時都會咽下最後一口氣,徹底告別這個世界。果不其然,沒過多久,他便一命嗚呼,去見閻王爺咯。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僅僅在他離世後的短短兩年時間裏,那位曾經攪動風雲的洪秀全竟然也步其後塵,追隨他而去,真可謂是前腳接著後腳,一個接一個地下線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就這樣死去嗎?那我辛辛苦苦打拚下來的這萬裏江山究竟要交付於何人之手呢?鹹豐皇帝滿心憂慮地在寢宮之中來回踱步,口中一遍又一遍喃喃自問著這個令他倍感糾結與不安的問題。
    毋庸置疑,皇位自然應當傳予自己膝下唯一的愛子——載淳。然而,此時的載淳年僅 6 歲,尚處於懵懂無知的孩童時期,顯然無法獨立執掌朝政大權。如此一來,由誰來輔佐年幼的新帝治理國家便成了當務之急。
    就在這時,一個個身影接連不斷地浮現在鹹豐皇帝的腦海當中。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恭親王,畢竟他乃是載淳的親叔叔,論血緣關係可謂十分親近。而且以恭親王的才能和威望,想必能夠承擔起輔政之重任吧?想到此處,鹹豐皇帝微微頷首,表示認同。
    可正當他暗自思忖之時,另一個名字卻如同閃電般劃過心間,令其心頭猛地一震,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那個名字便是多爾袞!遙想當年順治帝即位時年紀尚幼,正是由於多爾袞的強勢攝政,使得順治帝在位期間受盡了窩囊之氣,處處受製於人。倘若如今再重蹈覆轍,將幼子托付於他人手中,難保不會再次出現類似的局麵。這般思量過後,鹹豐皇帝不禁連連搖頭,暗道:“此計萬萬不可行!”
    第二個被考慮的人選便是肅順。此人確實不錯,一直以來都對我忠心不二,若能讓其輔佐年幼的新君,想必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然而就在這時,另一個人的身影卻突然浮現在鹹豐皇帝的腦海之中——那便是鼇拜!想當年康熙帝尚且年幼之時,鼇拜可是專橫跋扈、不可一世,權傾朝野,如此人物怎能放心將幼子托付於他?於是,鹹豐皇帝很快便打消了讓肅順輔政的念頭。
    接下來,鹹豐皇帝又想到了孩子的親生母親,懿貴妃。此女子對於朝政之事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濃厚興趣,甚至比自己還要熱衷於此。若是由她來協助幼子治理國家,或許真能將這天下打理得井井有條。但與此同時,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的皇後呂雉也曾如懿貴妃這般對權力充滿渴望,並最終掌握了大權,導致漢室江山險些易主。想到此處,鹹豐皇帝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
    就這樣,鹹豐皇帝一邊思考著這些問題,一邊因病情愈發沉重而意識逐漸模糊起來。終於,他再次昏迷了過去,而且這一次昏迷持續了很久很久……看來,關於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後之事,這位病入膏肓的皇帝依然未能想出一個萬全之策。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