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前夜

字數:6319   加入書籤

A+A-


    要說這肅順啊,真真是讓慈安太後氣不打一處來!最令她惱怒的還不是別的,而是這家夥眼中似乎僅有皇上一人。在他看來,她們這兩位堂堂正正的皇太後,簡直連個屁都算不上!遙想當年,從京城前往熱河的路途之上,皇上一路上可是過得逍遙自在、錦衣玉食,要什麽有什麽。
    然而再看看她們這些可憐的人兒——皇後以及當時還是懿貴妃的慈禧太後,卻隻能靠著豆奶勉強度日!這究竟是為何呢?原來啊,皇上向來都是獨自就寢、獨自用餐,從不與他人同桌共食,就連尊貴如皇後這樣的人物也休想得到他的邀約。如此一來,皇後和其他後宮嬪妃們的飲食問題自然也就無人問津啦。而那可惡的肅順呢,滿心滿眼隻想著如何侍奉好皇上,至於其他人是否能夠填飽肚子,他才懶得理會呢!每每想起這段往事,慈安太後心中便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憋屈之感,真恨不得哪一天能將這目中無人的肅順狠狠地懲治一番!
    話說這慈安太後呀,心中著實藏著一件令她頗為煩悶之事。想當年身處熱河之時,生活可謂拮據不堪。於是乎,心思細膩的她便打起主意要向皇上進言獻策一番。某一日,她瞅準時機,小心翼翼地對鹹豐帝言道:“皇上啊,臣妾鬥膽有一言相告。您瞧咱們每次用膳之時,那偌大的看桌上擺滿了數十道菜肴,可您卻隻是過過眼癮,根本未曾動筷品嚐。如此這般,豈不是白白浪費掉諸多食材和銀錢嗎?依臣妾之見,不如將那看桌撤去可好?”鹹豐帝聞聽此言,略微沉吟片刻後,緩緩點頭應道:“嗯,皇後所言甚是有理。”然而,就在他準備應允之際,腦海之中忽地閃過一絲念頭——此事是否應當先征詢一下肅順的看法呢?
    待到次日清晨,鹹豐帝尋到肅順,與其談起了皇後所提出的這個建議。隻見那肅順聽聞之後,原本舒展的眉頭瞬間緊緊蹙起,眼珠滴溜溜一轉,一條詭計已然湧上心頭。隻見他湊近鹹豐帝耳邊,壓低聲音說道:“皇上啊,雖說那看桌耗費的銀兩並非巨額數目,但若是貿然將其撤除,隻怕會引起外界無端猜疑呐!眾人定會暗自揣測,莫非連皇上用餐都已捉襟見肘、無銀可用啦?如此一來,於皇家顏麵何存哪!故而,此議萬萬不可行啊!”
    鹹豐帝一聽,不禁微微頷首,表示認同肅順所言有理。他轉身回到寢宮,對著端坐在鳳椅上的皇後說道:“皇後啊,你之前提出的那個撤掉看桌的建議,朕與肅順商議過後,覺得此舉不可行,還是不能撤呀。”
    按常理來說,如果隻是被皇帝駁斥,倒也算符合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畢竟在這後宮之中,一家之主自然是皇帝陛下,很多事情最終決策權還是掌握在皇上手中。然而,這次情況卻有所不同,因為否決皇後提議的並非皇帝本人,而是一個區區臣子——肅順!
    這可真是讓人難以接受,堂堂一國之後、母儀天下的鈕祜祿氏,竟然被一個臣子如此公然地駁斥,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世間怎會有這般不講禮數、不知尊卑的道理存在?皇後心中的怒火瞬間熊熊燃燒起來,她暗自思忖道:“好個肅老六啊,你未免也太過囂張跋扈了吧!本宮身為皇後,所說之言難道還不如你這個臣子不成?竟敢對我的意見置若罔聞,甚至加以駁斥!”
    可是盡管心中憤憤不平,但當時的皇後以及一同在場的懿貴妃,麵對這種局麵卻是毫無辦法。她們深知此時不宜與肅順正麵衝突,隻得強壓下心頭的怒氣,選擇暫時隱忍不發。然而這份屈辱深深地埋在了心底,讓她們倍感憋屈和無奈。
    然而如今情況已然大不相同啦,兩宮皇太後手握重權,那可真是如魚得水、春風得意呀!手中有了象征權力的戳兒,她們的腰板瞬間挺直起來。走起路來昂首闊步,步步生風;說起話來也是聲若洪鍾,擲地有聲!
    再看那位恭親王奕欣,身處熱河行宮的他整日提心吊膽,絲毫不敢在此地久留,隻因忌憚肅順那個陰險狡詐的家夥會暗中加害於他。於是乎,奕欣趕忙與兩宮皇太後私下裏互通消息,沒過幾日便瞅準時機偷偷摸摸地逃回了京城。雖說他人已離去,但鏟除肅順一黨的計劃卻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銘刻在了兩位皇太後的腦海之中,任憑時光如何流轉,也休想將其抹去!
    可憐的肅順喲,此刻依舊被蒙在鼓裏,渾然不知自己的敵對勢力早已暗中勾結、結成同盟,正磨刀霍霍向他逼近呢!
    就在恭親王剛剛踏出宮門不久之後,兩宮皇太後這邊便迎來了一份令人矚目的“大禮”——來自京官禦史董元純的一封奏折。這位董元純倒也真是個有趣之人,他深知此時的兩宮皇太後已然獲得了審閱奏折的特殊“vip 權限”,故而毫無顧忌、坦坦蕩蕩地將這份奏折呈遞了上去。
    當兩宮皇太後滿懷好奇地打開這份奏折時,不禁被其中的內容驚得目瞪口呆。好家夥!隻見董元純居然在奏折中言辭懇切地懇請兩位太後能夠親自出麵垂簾聽政,並提議另外挑選出一到兩位德才兼備的賢王前來協助處理朝政事務。這一番舉動顯然就是擺明了要徹底推翻當前由讚襄政務王大臣所掌控的那套權力體係,直接與以肅順為首的那幫權臣們展開一場激烈的正麵交鋒和較量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兩位娘娘看完奏折後,心中不禁湧起一陣狂喜。然而,她們深知在宮廷之中,必須保持冷靜和端莊,於是強壓下內心的喜悅,表麵上依舊裝作若無其事、鎮定自若的模樣。等到四下無人之時,她們才悄悄地將這份珍貴的奏折小心翼翼地藏匿起來,生怕被他人發現,更不敢輕易聲張此事。
    此刻,兩位娘娘的心中暗自思忖著:“這董元純可真不愧是咱們的‘貼心小棉襖’啊!他所出的這個主意簡直就是與我們不謀而合,完全符合咱們的心思呐!”正當她們為此暗暗得意之際,卻不曾料到世上終究沒有不透風的牆。不知怎的,這件事情最終還是傳到了那八位權臣的耳中。
    這八位大臣聽聞此事之後,頓時氣得暴跳如雷、七竅生煙。他們心急如焚,片刻也不願耽擱,急匆匆地便直奔兩宮皇太後所在之處而去,顯然是要興師問罪,上演一場激烈的“舌戰群儒”好戲。
    當兩宮皇太後看到這八人怒氣衝衝而來的架勢時,心中不禁暗自發笑。但她們畢竟久經宮廷風雲,自然不會輕易表露真實情緒。隻見兩人端坐在寶座之上,麵容嚴肅莊重,一副不苟言笑的樣子,緩緩開口說道:“依咱們之見,董元純此計甚妙,不知諸位愛卿意下如何呀?”
    八大臣聞聽此言,一個個麵色大變,腦袋如同被狂風吹拂的樹枝一般,左右搖晃不止,活像那不停轉動的撥浪鼓。他們幾乎同時扯著嗓子喊道:“萬萬不可!我等乃是暫時輔佐幼主,豈能聽從皇太後之命?皇太後查看奏折,純屬多此一舉!”
    兩宮皇太後聽到這番話後,頓時氣得渾身發抖,臉色鐵青。其中,慈安太後性子柔弱,隻曉得掩麵哭泣,淚水如決堤之水般嘩嘩流淌;而慈禧太後則毫不示弱,她瞪大雙眼,柳眉倒豎,雙手叉腰,與肅順據理力爭,聲音高亢嘹亮,震耳欲聾,竟將當時年僅幾歲的同治皇帝嚇得屁滾尿流,直接尿濕了褲襠。
    就這樣,一場驚心動魄、劍拔弩張的激烈爭論在兩宮皇太後和八大臣之間驟然爆發開來。眾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整個場麵混亂不堪,猶如炸開了鍋一般。而引發這場軒然大波的“導火索”,正是那份令兩宮皇太後欣喜若狂的董元純奏折!
    兩宮皇太後心中自然清楚得很,她們實際上並無權力私自藏匿這份奏折。麵對眼前如此緊張的局勢,兩人也隻能無可奈何地長歎一聲,暗自思忖道:罷了罷了,這奏折終究還是要拿給那八個頑固不化的大臣過目才行啊!
    八大臣剛一接過那份奏折,當晚便如同被打了雞血一般,精神抖擻地忙碌起來。隻見他們圍坐在一起,時而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時而奮筆疾書、爭論不休。不多時,一份措辭嚴厲、言語犀利如刀的旨意便擬定好了。這份旨意不僅對董元純嚴加斥責,其字裏行間更是隱隱約約地影射著奕欣。
    完成這一切後,八大臣心中不禁暗自得意起來。他們一個個搖頭晃腦,臉上洋溢著勝利者的笑容,仿佛已經看到了董元純和奕欣狼狽不堪的模樣。其中一人甚至冷笑著說道:“哼,這下子看你們還敢不敢肆意妄為、胡亂折騰!”然而,就在這群人沉浸在自以為是的喜悅之中時,卻完全忘記了最為關鍵的一個步驟——這份精心擬好的旨意必須要經過兩宮皇太後的批準,並蓋上禦印才能正式生效。
    此刻,身處宮中的兩宮皇太後得知此事後,卻是喜不自禁。兩人相視一笑,那表情猶如撿到了稀世珍寶一般,心中暗暗思忖道:“嘿嘿,這些個家夥,終究還是逃不出咱們姐妹倆的手掌心啊!”於是乎,她們有意拖延時間,遲遲不肯給這份旨意加蓋禦印。每當有大臣前來催促時,兩位太後總是不緊不慢地應付著,態度顯得十分敷衍。
    眼看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八大臣們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可又無計可施。他們隻能眼巴巴地望著那兩份尚未生效的旨意,氣得直跺腳,卻也無可奈何。而兩宮皇太後則在一旁悠然自得地看著他們幹著急,心中別提有多暢快了。
    話說這兩宮皇太後與八位大臣之間,可謂是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激烈異常的“拉鋸戰”。首日,各類奏折如雪花般紛至遝來,但那至關重要的印章卻始終未能蓋上。兩宮太後見狀,心中暗自竊喜:“嘿嘿,瞧你們這些家夥能折騰出什麽花樣來!”
    然而到了次日,八位大臣可真是坐不住了,他們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心急火燎地再次入宮求見兩宮太後,試圖與其“理論一番”。這一行人剛踏進宮門,便迫不及待地張開嘴巴,如同連珠炮一般,劈裏啪啦地說個沒完沒了。而麵對如此咄咄逼人的態勢,兩宮太後亦是毫無懼色,針鋒相對地予以回擊。一時間,宮殿內人聲鼎沸,喧鬧之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簡直比那熙熙攘攘的菜市場還要嘈雜幾分。
    隻見其中一位大臣率先發難,他義正言辭地說道:“皇太後啊,您怎能將臣等所擬之旨意藏匿起來呢?此等行為實在有違祖製,大大的不合規矩呀!”聽到這話,兩位皇太後不禁輕挑眉毛,不屑地撇撇嘴回應道:“規矩?哼,如今這宮中之事究竟誰說了算,難道諸位還不清楚嗎?”言罷,雙方互不相讓,繼續你來我往地爭執不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即便貴為兩宮太後,她們也並非毫無弱點可言。那些堆積如山的奏折,兩宮太後皆已悉數下發,唯獨對董元純以及八位大臣共同擬定的那份禦旨,卻是死死捂住,堅決不肯示人。
    肅順見狀,心中不禁暗喜,嘿,既然如此,那咱們不妨就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擱車”大行動吧!於是乎,他當機立斷,帶領眾人發起罷工,撂下手中的活兒,擺出一副決然不幹的姿態。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猶如一道驚雷在宮中炸響,瞬間掀起軒然大波。整個國家的中樞機構仿佛陷入癱瘓狀態,如同電腦遭遇嚴重故障一般,徹底停止運轉。兩宮皇太後此刻心急如焚,內心惶恐不安到了極點。她們暗自思忖道:哎呀呀,這回可真是捅出大婁子啦!雖說咱姐妹二人有些手段和能耐,但麵對這般棘手的局麵,著實也是難以招架得住啊!究竟該如何是好呢?兩宮皇太後麵麵相覷,彼此交換著無助的眼神,最終隻能無可奈何地長歎一聲,極不情願地將那兩份至關重要的公文發放下去。此時的她們,心中別提有多鬱悶、多憋屈了,那種感覺簡直就像是活生生吞進了一隻令人作嘔的蒼蠅。
    兩宮皇太後之間的這場激烈“較量”盡管表麵上看似“落敗”,然而實際上,她們並未失去在眾人心中的威望和人氣!京城中的大小官員們,個個都是人精兒,那雙眼睛亮堂著呢,一眼就能瞧出這兩宮皇太後乃是製衡肅黨那一幫子人的“獨門秘籍”。尤其是那些平日裏被肅順欺壓得氣不打一處來、恨得咬牙切齒的大臣們,如今紛紛將滿心的期望都投注到了皇太後的身上,內心暗自思忖道:“皇太後啊皇太後,您二位就是咱們這些受苦受難之人的大救星呐!”
    與此同時,遠在承德那頭的八大臣依舊擺出一副趾高氣昂、“秉政做事”的傲慢架勢,整日裏忙前忙後,猶如那不停旋轉的陀螺一般,片刻不得停歇。隻可惜,他們根本未曾察覺到,身處京城的兩宮皇太後壓根兒就沒有閑下來的時候,此時此刻正在絞盡腦汁地謀劃著如何能夠順利地帶著年幼的小皇帝返回京城呢!
    而另一邊,恭親王奕欣也沒閑著,他正神不知鬼不覺地悄悄在北京城內暗中部署著所有事宜。其行事之謹慎小心,簡直就像是個偷雞摸狗的賊人一般,生怕露出一丁點兒破綻。不過,別看他如此小心翼翼,其實心裏早就樂開了花,暗自得意地想道:“哼哼,等到你們這幫家夥回過味兒來,意識到局勢有變之時,恐怕已然為時過晚啦!”
    表麵上看去,無論是宮廷之內還是皇宮之外,一切似乎都是那麽的平靜祥和,就如同什麽事情都未曾發生過一般。然而,這看似波瀾不驚的表象之下,實則隱藏著洶湧澎湃的暗流。一個精心策劃、環環相扣的秘密計劃正在悄無聲息且有條不紊地逐步推進著。
    兩宮皇太後與奕欣宛如深藏不露的“地下工作者”,他們在人前表現得異常沉穩冷靜,絲毫沒有露出半點破綻。可一旦背轉身去,便立刻投入到緊張而又忙碌的籌備工作之中,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焰般熱烈。反觀那八位權傾朝野的大臣們,此刻仍被蒙在鼓裏,依舊沉醉於自己所擁有的權勢與地位,對即將降臨的危機渾然不覺。
    這場暗中較量究竟鹿死誰手,目前實難斷言。不過,單從兩宮皇太後和奕欣展現出的強大氣勢來看,那八位大臣恐怕不得不加倍小心謹慎了。否則,待到敗局已定之時,他們或許連自己是如何落敗的都無從知曉!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