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承德風雲
字數:5952 加入書籤
此時的鹹豐皇帝,其身體狀況猶如一艘在狂風暴雨中艱難航行、左右搖晃且隨時可能傾覆的小船。而在這艘脆弱小船上的鹹豐皇帝,不僅要應對來自外部的英法聯軍如洶湧澎湃的巨浪般不斷地衝擊著大清帝國的海防;同時還需抵禦國內太平天國起義所掀起的另一股驚濤駭浪,對王朝統治根基造成巨大威脅。
每天從早到晚,鹹豐皇帝都忙碌得如同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片刻不得停歇。如此高強度的工作與壓力使得他本就虛弱的身體變得越來越糟糕,健康狀況每況愈下。
然而,就在這樣緊張忙碌的某一天裏,鹹豐皇帝無意間瞥見了葉赫那拉氏所書寫的一幅書法作品。當他定睛細看時,不禁驚歎出聲:“哎呀呀!這字跡簡直美輪美奐,宛如精美的畫作一般!”原來,這位平時看似溫婉柔順的妃子竟有著如此出眾的才藝。
鹹豐皇帝眼前一亮,心中暗自思忖道:“嘿嘿,想不到朕的這位愛妃竟然身懷此等絕技。既然她字寫得這般好,不如就讓她來幫忙替朕批閱一些不太重要的奏折吧,也好讓朕能夠稍稍喘口氣,放鬆一下身心。”想到這裏,鹹豐皇帝當即拍板決定,開始讓葉赫那拉氏涉足朝政之事。
這一下,朝堂之上猶如被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瞬間炸開了鍋。原本安靜肅穆的氛圍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嘈雜和喧鬧。朝臣們交頭接耳,臉上紛紛露出驚愕之色,心中暗自思忖道:“自古以來,後宮佳麗雖有三千之眾,但向來都是深居簡出、養尊處優,怎會讓其中一個妃子公然插手朝政之事呢?這實在是太不合乎祖宗定下的規矩啦!”
隻見這些大臣們一個個眉頭緊蹙,嘴巴撅得老高,仿佛能掛上好幾斤重的東西似的。那一張張平日裏嚴肅莊重的麵孔此刻都充滿了不滿與不情願,有的人甚至氣得直跺腳,嘴裏還不停地嘟囔著什麽。整個朝堂就像是被捅破的馬蜂窩一般,亂作一團。
然而,鹹豐皇帝卻宛如一個被寵溺過度、任性妄為的孩童一般,全然不顧及滿朝文武大臣們激烈的反對之聲。時光匆匆流逝,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沒過多少時日,這位皇帝竟然允許葉赫那拉氏參與到國家大事的討論當中,並讓她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此消息一經傳出,猶如一道驚雷炸響於朝堂之上,大臣們聽聞後個個氣得暴跳如雷、火冒三丈。隻見他們有的吹胡子瞪眼睛,滿臉怒容;有的則雙手叉腰,大聲斥責這一荒唐之舉;還有些人急得麵紅耳赤,不停地跺腳歎息。但即便如此憤怒與不滿,這些大臣們又能如何呢?要知道,在封建帝製之下,皇帝便是至高無上的存在,擁有著絕對的權威和決策權。無論他們心中有再多的怨言和抗議,最終也隻能無可奈何地幹瞪著眼珠子,眼睜睜看著事態朝著不可預料的方向發展下去。
話說 1860 年的時候,那英法聯軍可真是來勢洶洶啊!他們如同一股無法阻擋的洪流一般,徑直朝著北京城洶湧而來。當時的北京城可謂是人心惶惶,百姓們驚恐萬分。
而此時坐在紫禁城裏的鹹豐皇帝,眼看著英法聯軍兵臨城下,心中不禁一陣慌亂。他深知這場戰爭已經無力回天,根本沒有勝算可言。於是乎,這位曾經高高在上的皇帝,也顧不得什麽皇家顏麵和尊嚴了,匆匆忙忙地開始收拾起自己的行囊包袱。
與他一同出逃的還有皇後鈕祜祿氏以及葉赫那拉氏等一幹人等。這些平日裏養尊處優的皇室成員們,此刻也是狼狽不堪,一個個神色慌張,如同喪家之犬般跟著鹹豐皇帝踏上了逃亡之路。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曆經艱辛,仿佛一群難民在四處逃竄。原本華麗的車駕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破舊的馬車和疲憊的馬匹。就這樣,這群人一路奔波,最終來到了熱河這個地方。
然而,或許是因為這一路的逃亡實在太過勞累,又或者是鹹豐皇帝本身身體就不太好,總之到了熱河沒多久,年僅 31 歲的鹹豐皇帝便一病不起,沒過多久竟然就一命嗚呼了!要知道,他正值年輕力壯之際,本應有著大好的年華和無限的可能性,卻如此突然地離開了人世。
更讓人感到無奈的是,鹹豐皇帝去世之後,隻留下了一個年僅 5 歲的同治皇帝。這孩子尚處於懵懂無知的年紀,對於國家大事更是一無所知,完全不懂得如何治理天下。整個大清王朝一下子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前途未卜……
在生命即將走向盡頭之時,鹹豐皇帝滿心憂慮,躺在病榻之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他心中暗自思忖著:“朕這一去,朝堂內外必將陷入一片混亂之中,這可如何是好啊?”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鹹豐皇帝決定采取一些措施來確保國家政權的穩定過渡以及年幼的同治皇帝能夠順利繼位並得到妥善的輔佐。
於是乎,鹹豐皇帝精心挑選了八位德高望重、忠心耿耿的大臣,並將他們任命為輔佐同治皇帝的重要人物。這八人猶如忠誠的衛士一般,時刻守護在同治皇帝身旁,盡心盡力地為其出謀劃策,處理朝政事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僅如此,鹹豐皇帝還別出心裁地賜予了皇後和同治皇帝的生母——葉赫那拉氏此時的她尚未成為日後權傾朝野的慈禧太後)每人一枚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印章。仿佛在向她們囑托道:“愛妃們呐,這兩枚印章可是承載著重任,你們務必妥善保管,用它們來好好監督和照顧朕的幼子啊!”
然而,在當時的後宮之中,葉赫那拉氏的地位相較於慈安太後而言,可謂是相形見絀。慈安太後宛如後宮中的“大姐大”,擁有著絕對的權威和崇高的地位;而葉赫那拉氏則僅僅隻是個“小妹”罷了,在慈安太後麵前不得不謹言慎行,乖巧順從。
不過話說回來,這後宮向來都是風起雲湧、變幻莫測之地。正所謂世事難料,未來究竟會發生怎樣的變故,又有誰能說得清楚呢?或許某一天,葉赫那拉氏會憑借著自己的智慧與手段,成功逆襲崛起,登上那權力的巔峰也未可知呀!
鹹豐皇帝心中暗自思忖著,那葉赫那拉氏在這宮廷爭鬥之中,宛如一部宮鬥劇中常有的“千年老二”角色一般,無論怎樣努力,似乎都難以超越那位鈕祜祿氏所飾演的“宮鬥冠軍”。即便到了鹹豐皇帝龍馭賓天之際,葉赫那拉氏仍舊未能成功躋身為尊貴無比的皇後之位,依舊隻是區區一名妃子罷了。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變數與戲劇性。當同治小皇帝正式登上皇位之後,葉赫那拉氏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轉機。畢竟,作為新帝生母的她,身份地位瞬間變得舉足輕重起來。於是乎,她順理成章地被冊封為太後,並獲賜一個頗具威嚴氣勢的名號——慈禧。與此同時,鹹豐皇帝的原配正宮皇後鈕祜祿氏,同樣因其特殊的身份榮升為太後,其封號則為慈安。至此,兩位太後並肩而立,共同執掌著宮廷中的大權,形成了一種相互製衡又微妙共生的局麵。
然而話說回來,這件事情著實有趣得很呐!雖說慈禧曆經艱辛懷胎整整十個月方才誕下同治皇帝,可若論及名分,慈安反倒成了同治名正言順的“官方認證”生母。這情形恰似古時極為看重嫡庶之別,嫡母慈安太後的尊貴地位猶如宮中當之無愧的“大姐大”一般,輕輕鬆鬆便將慈禧給壓製住了。想必此刻慈禧心中定是暗自思忖著:“想我堂堂親生之母,怎會如此不受待見呢?”
要知道,這位慈禧太後絕非善茬兒,她那顆心可從來都不安分,整日裏像懷揣著一股熊熊燃燒的火焰似的,仿佛有什麽驚天動地的大招正在默默醞釀,隻待時機一到便轟然釋放出來。且看如今那八位權臣輔佐朝政,而她自己呢,則隻能眼巴巴地被排擠於權力核心之外,心中那份苦悶與憋屈,簡直如同一個滿心歡喜盼望著新玩具到手、結果卻被他人橫刀奪愛的小娃娃。
話說當時局勢錯綜複雜,各方勢力明爭暗鬥。慈禧太後眼見形勢不利,心中暗自思忖良久,終於想出一條妙計。她深知單靠自己一人之力難以成事,必須拉攏其他有力之人共同行動才行。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慈禧太後決定聯合慈安太後以及鹹豐皇帝的弟弟恭親王奕欣。這三人各有所長,彼此互補,若是能夠齊心協力,定能成就一番大事。
不久之後,一場驚心動魄的“宮廷大戲”便悄然拉開帷幕——政變!這場政變猶如狂風驟雨一般席卷而來,令那八位位高權重的大臣們猝不及防。他們之中,有的人慘遭殺害,命喪黃泉;有的人則被革職查辦,失去了往日的威風與權勢。一時之間,原本不可一世的八大臣就如同被狂風吹散的落葉一般,七零八落,狼狽不堪。
隨著政變的成功,東太後慈安和西太後慈禧正式登上曆史舞台,開始了她們漫長而又充滿傳奇色彩的“垂簾聽政”生涯。要知道,在中國古代社會裏,方位有著嚴格的尊卑之分。東邊向來被視為最為尊貴之所在,正因如此,慈安太後得以成為地位尊崇的東太後,而慈禧太後則隻能屈居次席,成為西太後。
盡管此時的慈禧太後已經擁有了與慈安平起平坐的權力,但按照禮數,她仍需恭恭敬敬地稱呼慈安太後一聲“姐姐”。然而,野心勃勃的慈禧太後又怎會甘心一直居於人下呢?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她必將使出渾身解數,爭奪更多的權力與榮耀……
每當慈禧與大臣們發生激烈爭吵時,那些大臣們便如唐僧口中念念有詞的緊箍咒一般,毫不例外地搬出“嫡庶有別”這個看似無懈可擊的理由,堅定地站在慈安那邊,全力支持她去壓製慈禧。麵對此情此景,慈禧心中的那份憋屈簡直無法用言語形容,仿佛吃下了一隻令人作嘔的蒼蠅般難受。
要說這慈禧和慈安二人,堪稱宮中爭鬥的一對“姐妹花”。她們之間的明爭暗鬥,雖不見刀光劍影,但也是一場驚心動魄、沒有硝煙的“大戰”。然而,讓人不禁好奇的是,為何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較量中,慈禧往往處於下風,始終難以戰勝慈安呢?這裏麵究竟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小秘密”?且聽我慢慢道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首先,讓我們深入探討一下這兩位人物的性格特點。慈安啊,她宛如宮廷之中那溫暖人心的大姐姐一般,其性格寬厚仁慈,對待他人總是充滿善意和包容。每當遇到棘手的問題時,她都能沉著冷靜地應對,以一種穩健且得體的方式去處理各種事務。可以說,她就是宮廷版當之無愧的“白月光”,散發著柔和而迷人的光芒,令人心生敬意與喜愛。
然而,說到慈禧,雖然她的心機不可謂不深沉,但在玩弄手段方麵,卻常常表現得如同一個“半吊子”似的。有些時候,明明眼看著就要成功達成自己的目的了,可偏偏在關鍵的時刻掉鏈子,仿佛突然之間忘記了隨身攜帶那本至關重要的“宮鬥秘籍”。這種情況發生得多了,便讓人覺得她的手段終究還是不夠高明,缺乏那種能夠一舉製勝、掌控全局的能力。
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她們在宮中的地位差異。慈安在宮廷裏麵可謂是“穩如泰山”,其威望之高遠超常人想象。她就像是一根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針”,無論宮內宮外如何風雲變幻,她始終能夠穩穩地占據著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至於慈禧嘛,如果想要撼動慈安的地位,那簡直比撼動一座巍峨聳立的大山還要艱難百倍千倍!因為慈安所擁有的不僅僅是表麵上的權勢和地位,更是深入人心的威望以及眾人由衷的擁戴。
接下來讓我們深入探討一下這兩位太後背後的“支援團”。先說慈安太後這邊,她身後可是有著一大群堅定不移的“鐵杆粉絲”。朝中那些位高權重的大臣們,無不對她尊崇有加;就連深宮內苑裏的眾多宮女和太監們,也是發自內心地敬重這位太後娘娘。他們猶如眾星捧月一般圍繞著慈安,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
再看慈禧太後那邊,情況可就大不相同了。她的支持者寥寥無幾,簡直可以用鳳毛麟角來形容。與慈安相比,慈禧就如同一個孤獨無助的戰士,獨自在這場權力鬥爭的戰場上“孤軍奮戰”,顯得頗為淒涼和可憐。沒有足夠的支持力量作為後盾,在與慈安的爭鬥之中,慈禧自然而然地力不從心,難以占據上風。
說完了背後的“支援團”,咱們再來談談她們處理朝政之事。慈安太後在處理國家大政方針時,其手段之高明堪稱“教科書級別”!無論是應對複雜多變的局勢,還是拿捏各方利益關係,她都能夠遊刃有餘、從容不迫,做出的決策往往令人心悅誠服,真真是叫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反觀慈禧太後,雖說她一心想要成為那個“大權在握”的女強人,掌控整個朝局。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真正到了實際操作的時候,她就好似一個初出茅廬、“手忙腳亂”的新手廚師,麵對繁瑣的政務和棘手的問題常常不知所措,結果把事情弄得一團糟,甚至有時還會出現一些“糊鍋”般的失誤。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