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天京事變

字數:5523   加入書籤

A+A-


    這一場驚心動魄、令人痛心疾首的內訌,其慘烈程度超乎想象,無數軍民在這場血腥衝突中命喪黃泉,死亡人數竟然高達兩萬之眾!這無疑是太平天國曆史上一次極其慘重的損失,可以毫不誇張地稱之為一場規模宏大的“大型團滅”事件。而此次事變所帶來的影響深遠且巨大,眾人皆將其視為太平天國逐漸走向衰敗的關鍵“導火索”。自那時起,曾經如日中天、勢不可擋的太平天國便如同失去了動力的列車一般,開始急速駛向衰落的軌道,這種由鼎盛至衰敗的轉變速度之快,猶如乘坐過山車般跌宕起伏,著實刺激萬分!遙想 1851 年那個風雲變幻的時刻,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封王”之際,仿佛一位慷慨大方的施予者,正準備將手中的權力當作珍貴的糖果分發給自己的得力幹將們。隻見他目光堅定地看著麵前的眾人,鄭重其事地宣布道:“東王楊秀清啊,從今往後,你便是我們太平天國當之無愧的首領,其餘四王都必須聽從你的號令與調遣!”就這樣,隨著洪秀全的一聲令下,楊秀清瞬間成為了太平天國中的核心人物,宛如掌控全局的“大管家”一般,肩負著統領各方勢力、推動大業發展的重任。
    話說後來呀,那南王馮雲山與西王蕭朝貴竟先後遭遇不幸,撒手人寰。如此一來,原本分散於眾人手中的權力,一下子就如同無人問津的稀世珍寶般,盡數堆積在了東王楊秀清一人的身上。想當年,在太平天國草創初期,這實打實的權力可不像如今這般誘人,反倒成了一個令人避之不及的燙手山芋,被諸位軍師像擊鼓傳花似地推來讓去。而那高高在上的天王洪秀全呢,則宛如一個徒具虛名的“名譽董事長”,盡管地位尊崇無比,然而實際上手中卻並無多少真正能夠左右局勢的實權,凡事都不得不聽從正軍師東王楊秀清的調遣安排。
    更為滑稽可笑的是,就在 1848 年那個特殊的年份裏,洪秀全竟然親口承認了所謂“天父下凡”附身於楊秀清之事。自那時起,楊秀清便猶如手握一把無往不利的“尚方寶劍”,隔三岔五就要上演一出“天父下凡”的戲碼,並借此機會對眾人發號施令。就連身為天王的洪秀全本人,麵對這等情形也隻能老老實實、服服帖帖地聽從吩咐,活脫脫變成了一個唯命是從的小跟班。您瞧瞧,這楊秀清所掌握的權力究竟大到了何種驚人的地步!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之後,東王楊秀清的權勢日益膨脹,猶如一顆耀眼的星辰,照亮了整個天國的天空,但同時也遮蔽了其他諸王的光芒。他搖身一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土皇帝”,其地位之尊崇,令人望而生畏。
    而此時,東王與其他諸王之間的關係卻如同冬日裏的冰棍一般,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冰冷和緊張。這種緊張局勢仿佛一觸即發,隨時可能引發一場激烈的衝突。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次意外事件如同一顆火星落入幹柴堆中,瞬間點燃了雙方積壓已久的矛盾。原來,北王韋昌輝的一名手下不小心犯了錯,這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東王得知此事後,竟然毫不留情地下令對這名手下施以杖責之刑。這一舉動無疑讓北王顏麵掃地,心中暗暗叫苦不迭。
    然而,更糟糕的事情還在後頭。北王的族兄不知為何,竟與東王的妾兄因為一點財產糾紛鬧得不可開交,兩人互不相讓,爭得臉紅脖子粗。這場爭吵最終傳到了東王的耳朵裏,東王頓時大發雷霆。隻見他怒目圓睜,拍案而起,對著北王怒吼道:“北王,你來議議你族兄的罪過!”
    麵對東王的盛氣淩人,北王韋昌輝縱然心中萬般無奈,卻也不敢違抗命令。他深知此刻若稍有不慎,便會招來殺身之禍。於是,在痛苦與掙紮之中,北王含著淚親手將自己的族兄處以極刑——“五馬分屍”。那慘烈的場景,光是想象一下就讓人不寒而栗,肝腸寸斷。
    翼王石達開的嶽父黃玉崑可真是夠倒黴的!就因為在處理公事時不小心得罪了東王楊秀清,竟遭受到如此嚴厲的懲罰。那可是整整三百下杖刑啊,打得皮開肉綻、鮮血淋漓不說,他好不容易掙來的爵位瞬間化為烏有,原本高高在上的職位也一落千丈。而與這件事情相關的燕王秦日綱以及另外一位位高權重的高官陳承瑢同樣未能幸免,也都挨了杖刑。不得不說,這東王的杖刑簡直如同“批發商品”一般隨意發放。
    甚至連天王洪秀全這位太平天國的最高領袖,也沒能逃脫東王的“特別關照”。東王經常會搞出一個所謂的“天父下凡”的戲碼,然後借著這個由頭,手持杖刑對天王進行威脅恐嚇。可憐的天王盡管心中憤怒不已,但又能如何呢?畢竟東王當時權勢滔天,手握重權,大家雖然對其行為恨得咬牙切齒,卻也隻敢將這份怒火深埋心底,一個個就像受盡委屈卻又無可奈何的小媳婦一樣,默默地忍受著東王的欺淩和壓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1856年6月20日,太平軍那是相當地給力,一舉攻破了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天京這三年的“圍城大戰”終於落幕了。向榮呢,8月9日一去不複返,消息傳到天京,東王楊秀清心裏那個美呀,覺得太平軍形勢一片大好,自己的權力欲望也跟著“膨脹”了起來。
    八月的陽光依舊熾熱似火,整個金陵城都仿佛被籠罩在了一層熱浪之中。就在這個時候,東王楊秀清又開始玩弄起他那套屢試不爽的“天父下凡”的把戲來。
    這天,洪秀全正坐在天王府內處理著政務,突然有侍衛匆匆跑來稟報,說是東王楊秀清以“天父”之名,傳召他前往東王府。洪秀全心中雖然有些疑惑和不滿,但也不敢違抗“天父”之命,隻得放下手中事務,起身趕往東王府。
    當洪秀全踏入東王府時,隻見楊秀清正端坐在大堂之上,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模樣。他身著華麗的服飾,頭戴金冠,周身散發著一種威嚴的氣息。而周圍的侍從們則畢恭畢敬地站在一旁,大氣都不敢出一聲。
    見到洪秀全到來,楊秀清微微眯起眼睛,冷冷地說道:“洪秀全天王啊,今日‘天父’降臨,特要與你一談。你可知曉,咱們同為‘天父’之子,可本王這些年為太平天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如今卻隻能被稱為九千歲,這合適嗎?”說著,他猛地一拍桌子,嚇得在場眾人皆是一顫。
    洪秀全心裏不禁咯噔一下,他深知楊秀清此時搬出“天父”來壓自己,定然是有所圖謀。但此刻他也不能公然反駁,隻好強擠出一絲笑容,點頭應道:“東王所言極是,您為天國出生入死,打下大片江山,自然也是當之無愧的萬歲啦!”
    然而,洪秀全心中卻是暗暗叫苦不迭。他知道,楊秀清此次這般舉動,恐怕不僅僅是想要一個“萬歲”的名號那麽簡單……
    隻瞧見那位被稱作"天父"之人,一雙眼眸好似燃燒的火炬一般,死死地盯緊了洪秀全,緊接著又一次張開嘴巴發問道:“那麽東世子呢?難道就僅僅隻是擁有千歲這樣的地位嗎?這怎麽能夠說得過去呢!”
    當這番話語傳入到洪秀全耳中的那一刹那間,他的內心深處仿佛像是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給猛地打翻了一個裝滿各種滋味的大瓶子一樣。酸溜溜的感覺、苦澀的味道、甜蜜的餘韻以及火辣的刺痛和鹹澀的苦楚,一股腦兒地全都湧上了心頭。一時間,他的心情變得極為複雜,心中暗暗叫苦不迭。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麵對著眼前這位充滿威嚴氣勢的"天父",即便洪秀全的心裏有著千千萬萬種不情願,還有那數不清的無可奈何,但他也明白自己根本沒有任何反抗或者拒絕的餘地。於是乎,他隻得緊緊地咬住自己的牙關,甚至把那銀質的牙齒都快要咬碎了,然後艱難地將這些碎片硬生生地吞咽進肚子裏麵去。盡管如此,他還是竭盡全力地讓自己表現得如同往常那般鎮定自若,擺出一副毫不畏懼的樣子來。最後,他硬著頭皮回應道:“東王您啊,那可真是當之無愧的萬歲之尊貴身份呀!既然如此,世子自然而然也是萬歲無疑啦!而且不光光是現在,往後世世代代都應當享有這般至高無上的殊榮,永遠都是萬歲!”
    這番話一出口,“天父”頓時喜笑顏開,臉上綻放出滿意的笑容,興奮地說道:“甚好!如此一來,吾心甚慰。既然諸事已定,那本父便先行回天去也!”言罷,“天父”轉身欲走,臨行之前卻似突然想起什麽重要之事,停下腳步回過頭來,鄭重其事地對洪秀全囑咐道:“切記,定要將東王楊秀清由‘九千歲’晉封為‘萬歲’,不得有誤!”洪秀全聞聽此言,連忙點頭應承,表示定會謹遵“天父”旨意照辦無誤。
    待“天父”離去之後,洪秀全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原本畢恭畢敬的神態蕩然無存。此刻他的心中正急速地盤算著應對之策,思考著該如何巧妙周旋,以化解眼前這場因封王而引發的危機,並尋機鏟除楊秀清這個心腹大患……
    就在那個看似平靜的日子裏,洪秀全不動聲色地發出了一道神秘的“密詔”。這道密詔如同黑夜中的閃電,劃破了寧靜的長空,悄然傳向了領兵在外的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等人手中。密詔中的指令簡單而明確——尋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將權傾朝野的東王楊秀清除掉。
    此時的楊秀清正滿心歡喜地盤算著自己即將到來的生日慶典,他夢想著能夠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被封為“萬歲”,享受無上的榮耀與權力。然而,命運總是充滿戲劇性,他萬萬沒有想到,等待他的並非是夢寐以求的尊號,而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殺身之禍。
    收到密詔後的北王韋昌輝心急如焚,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坐立不安。他急匆匆地奔向天王洪秀全所在之處,言辭懇切地說道:“天王啊,東王那家夥野心勃勃,勢力日益膨脹,如果不趁早將其除去,日後必成大禍啊!”麵對韋昌輝急切的請求,洪秀全卻隻是輕輕地擺了擺手,緩緩說道:“此事非同小可,需從長計議,切不可魯莽行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正當事情陷入僵局之時,一個關鍵人物出現了——陳承瑢。原來,陳承瑢暗中探聽到了楊秀清妄圖弑君篡位的陰謀,他深知事態嚴重,便毫不猶豫地跑來向天王朝奏。得知此消息後,洪秀全頓時大驚失色,心中的憂慮瞬間化作熊熊怒火。事已至此,容不得再有絲毫猶豫,他當機立斷,迅速又發出了一道更為嚴厲的“密詔”,直接下達給了韋昌輝、石達開以及燕王秦日綱三人,命令他們務必盡快采取行動,將楊秀清徹底“處理”幹淨,以絕後患。
    說起那“楊秀清逼封萬歲”一事,著實令人咋舌不已。據說此事乃是李秀成被俘虜之後,於其所著的《李秀成自述》當中爆料而出。然而,就在眾人皆以為真相大白之際,未曾想到石達開在臨刑之前留下的口供之中,竟又將矛頭指向了洪秀全,稱此乃洪秀全故意為之,刻意加封楊秀清。如此這般劇情大反轉,其速度之快、情節之曲折,簡直比電視劇還要扣人心弦。
    不僅如此,就連燕王秦日綱的那位親信部屬——來自英國愛爾蘭的“肯能”,在逃回歐洲之後,其所作的口述記錄裏麵,對於這件事情竟然也是隻字未提。這就不禁讓人生出諸多疑惑來:難道其中另有隱情不成?
    更為有趣的是,在《太平天國》資料叢刊中的《石達開自述》以及後來新發現的《三略匯編·石達開自述》裏,均沒有提及楊秀清逼迫洪秀全封他為萬歲之事,甚至連一絲一毫關於楊秀清叛逆行為的描述都找不到。如此一來,這段曆史愈發顯得撲朔迷離,充滿了種種謎團和懸念,真可謂是比那些虛構的小說還要精彩紛呈,令人難以捉摸透其中的奧妙所在。
    韋昌輝那可是急吼吼地帶著三千精兵,一路飛奔回天京,就像是急著趕去參加一場“大派對”。9月1日晚上,他在城外和秦日綱來了個“秘密會合”,兩人那眼神交流的,好像在說:“嘿,哥們兒,今晚咱們有大事要幹!”
    陳承瑢呢,也是個“內應”高手,悄悄地開了南門接應他們。這淩晨時分,眾軍就像是一群“夜貓子”,突襲了東王府。東王楊秀清還在夢裏數錢呢,結果就被“請”去見了閻王。東王府裏的數千男女,包括東王的五十四位妻妾,也都被“一鍋端”了。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