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誰的兒子
字數:5171 加入書籤
第32章 誰的兒子
說起慈安太後,那可真稱得上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這位太後雖然未能擁有自己親生的子嗣,但她對於同治帝的關愛與嗬護卻是超乎尋常的深厚。
同治帝在慈安太後的眼中,宛如一顆璀璨無比的明珠,被她視作心頭肉一般珍視。她將所有的母愛都傾注在了這個並非親生的皇子身上,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料。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學業教導,慈安太後無不親自過問、精心安排,隻為讓同治帝能夠茁壯成長,成為一代明君。
而同治帝也同樣是個極為孝順懂事的孩子,他深知慈安太後對自己的一片深情厚意,因此對她的話總是言聽計從,不敢有絲毫違背。甚至有時候,同治帝對待慈安太後的親近程度還要超過對自己生母慈禧太後的感情。在他心中,慈安太後不僅是高高在上的皇太後,更是如母親般溫暖慈祥的親人。
如此一來,這對母子之間的情感愈發深厚濃鬱,猶如蜂蜜一般甜蜜醇厚,又如膠水一般緊密粘連,讓人不禁為之感歎羨慕。他們相互依存、彼此陪伴,共同譜寫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宮廷親情佳話。
且說一說同治皇帝大婚這件事,那場麵當真是熱鬧到了極點。當時,慈安與慈禧這兩位權傾朝野的太後,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各自為同治皇帝尋覓了一位稱心如意的媳婦。
先說慈安太後挑選的這位女子,乃是出身名門望族的大家閨秀,自幼便飽讀詩書,通曉禮儀,性情更是溫婉和順。此女容貌生得極為秀美,柳眉如黛,雙眸似星,鼻梁挺直,櫻唇不點而朱,肌膚白皙勝雪,氣質更是高雅脫俗,舉手投足之間皆流露出一種端莊嫻靜之態。隻消看上一眼,便能感覺到她身上那種母儀天下的風範,仿佛天生便是要成為一國之後的人物。如此佳人,真可謂是“賢妻良母”的絕佳典範,任誰見了都會情不自禁地誇讚幾句,心中暗自讚歎慈安太後眼光獨到。
那慈禧太後尋來的女子,實乃一個不折不扣的黃毛丫頭。此女不僅年歲尚幼、稚氣未脫,更是對世事懵懂無知。想來慈禧太後打的如意算盤便是覓得這樣一個易於掌控的傀儡,以便更好地操縱同治皇帝,令其順從自己的旨意行事。
然而事與願違,當同治帝見到慈安太後所安排的那位佳人時,竟是目不轉睛,毫不猶豫地便選定了她作為自己的妻子。如此一來,可把慈禧太後給氣壞了!她心中煩悶無比,猶如吞進了一隻令人作嘔的蒼蠅一般,難受至極。
此時的慈禧太後不禁暗自思忖道:“這究竟是為何?我的親兒怎會如此不親近於我,反而倒像是慈安那老太婆的孩子?莫非是我這個做母親的缺乏魅力,不足以吸引兒子的心?又或是慈安那老東西太過善於籠絡人心,才使得同治這般偏向於她?”越想越是氣惱,慈禧太後隻覺得一股無名之火直往上冒。
實際上呀,同治皇帝之所以會選擇慈安太後所安排的媳婦,這裏麵可是有著諸多緣由的。要知道,他自小就在這深宮內苑之中成長,對於宮中那些明爭暗鬥之事,即便沒有親身經曆過所有,卻也多多少少知曉其中的門道和利害關係。經過長時間的耳濡目染,他心中自然清楚誰才是真正對他關懷備至之人,又有誰心懷不軌,暗藏心機。
就拿慈安太後來說吧,那可真是將同治當作親生兒子一般疼愛有加。這種毫無保留的真情實意,讓同治打心眼裏感受到了溫暖與安心。相比之下,雖說慈禧太後同樣身為他的生母,但不知為何,總讓同治覺得彼此之間似乎存在著那麽一絲難以言說的隔閡。或許是因為權力之爭,亦或是其他種種複雜因素所致。
再瞧瞧慈安太後為他尋覓的這位媳婦,隻消一眼望去,便能看出此女乃是一個值得信賴且令人放心的女子。其溫婉端莊的氣質,和善親切的笑容,無不讓人感到如沐春風般的舒適自在。同治心裏跟明鏡兒似的,他深知隻要選中了這樣的女子作為自己的伴侶,往後的日子必定能夠過得安穩順遂,少去許多煩惱和紛爭。畢竟,夫妻和睦相處,相互扶持,才是宮廷生活中最為難得的幸福所在呐!
慈禧這次算是栽了個跟頭,心裏那個不甘心啊!她心想:“哼,慈安,你等著瞧,我遲早要找回這個場子!”可是呢,她也知道,現在還不是時候,隻能先把這口氣咽下去。
說起慈安和慈禧這兩位太後啊,那可真是江湖上的“俠女二人組”。鹹豐帝剛一去,她倆就像商量好了似的,聯手把顧命八大臣給“哢嚓”了。那手法啊,幹淨利落,一點兒都不拖泥帶水。從此呢,朝中的大權就像是被她倆包了餃子一樣,牢牢地攥在手裏。兩宮垂簾的“大戲”也就這麽轟轟烈烈地開場了。
慈安太後呢,她心裏跟明鏡似的,知道慈禧對權力那是“愛不釋手”。所以啊,平常的事務,慈安就像是個“甩手掌櫃”,既不摻和也不表態,就讓慈禧去折騰。慈禧呢,也是個“懂事”的妹子,心裏明白慈安的權力比她大,就像是大姐大一樣。所以啊,就算慈安不開口,慈禧在做決定之前,也會裝模作樣地問一句:“姐,你看這事兒咋樣?”那語氣啊,就像是問“今兒天氣咋樣”一樣自然。至於心裏是不是真心的,那就隻有慈禧自己知道了。說不定她心裏還在嘀咕呢:“哼,問你也是白問,但我還是得問問,畢竟形式還是要走的嘛!不然別人還以為我不尊重你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慈安太後和慈禧太後在處理朝政上啊,那就像是唱戲的,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遇到特別重要的事兒呢,慈安太後那就是“一把手”,自己拍板決定,一點兒也不含糊。慈禧太後呢,隻能旁邊站著,當個“觀眾”,最多也就是個“特邀評論員”,發表點象征性的意見。畢竟啊,麵子還是要給的嘛!不然慈禧太後那臉往哪兒擱呢?她可是要麵子的人!
慈安太後掌權的時候啊,那眼光可是毒辣得很。左宗棠、曾國藩這些“大咖”都被她提拔上來了,那都是能獨當一麵的“狠角色”。你看看他們後來的成就就知道了,那都是響當當的人物!再看看慈禧太後提拔的,哎呀,李蓮英那樣的,怎麽說呢,就像是戲班子裏的“小醜”,情況嘛,就真是一言難盡了。你說說看,這差距怎麽就這麽大呢?
同治帝好不容易熬到能自己掌管朝政了,這兩位太後也就“退休”了,不再垂簾聽政了。她們心想啊:“這下可好了,終於可以輕鬆輕鬆了!”可是呢,誰曾想啊,同治帝這皇位還沒坐熱乎呢,第二年就“駕崩”了。這一下啊,可把兩位太後給急壞了!她們心想:“這可怎麽辦呢?這朝廷大事兒誰來管啊?”
光緒帝一登基啊,這兩位太後又“複出”了,重新開始了垂簾聽政的“老本行”。她們心裏那個樂意啊,就像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寶貝一樣。這朝廷啊,就像是她們家的“後花園”,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真是“隨心所欲”啊!她們心想:“這朝廷啊,還是離不開我們啊!”
光緒小皇帝一繼位啊,慈安太後就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擔一樣,把朝廷那攤子事兒一股腦兒地交給了慈禧太後。她自己呢,就悠哉遊哉地當起了“甩手掌櫃”。她心想:“這下可好了,我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慈禧太後呢,也就這麽接過了“燙手山芋”,開始獨挑大梁了。她心裏那個得意啊,就像是撿了個大便宜一樣。
不過啊,別看她倆表麵上和和氣氣的,其實私下裏那矛盾可不少。就像那年的祭祀大典啊,兩人又因為禮儀的事兒掐起來了。說起來啊,這也不是頭一遭了。鹹豐帝剛“駕崩”那會兒啊,她倆就因為這事兒鬧過別扭。但那時候啊,她倆還得聯手對付顧命八大臣呢,所以也就暫時把矛盾壓下去了,沒讓事態惡化。
這次可好啊,兩人那是真刀真槍地幹上了!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啊,就吵得不可開交。那場麵啊,簡直比戲園子裏的戲還熱鬧!你一言我一語的,誰也不讓誰。慈禧太後啊,她平時挺強勢的一個人,但在這禮儀方麵啊,她還真是個“門外漢”。所以啊,吵到最後啊,慈禧太後也沒占著啥便宜。她隻好悻悻地閉了嘴,心裏那個憋屈啊,就像是吃了個啞巴虧一樣!有苦說不出啊!
慈安太後呢,看她那樣兒,心裏也是暗暗發笑。她心想:“哼,慈禧啊慈禧,你也有今天!平時總以為自己啥都懂,啥都會,現在看來啊,也不過如此嘛!”不過呢,她麵上可沒表現出來,還是一副和和氣氣的樣子。畢竟啊,她也不想把事兒鬧得太僵了。
慈禧太後呢,雖然心裏憋屈得要命,但麵上還是強撐著。她心想:“哼,慈安啊慈安,你別得意得太早了!這次算你走運,下次我可不會再讓你了!”她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找個機會把場子找回來。
就這樣啊,兩位太後雖然表麵上和好了,但心裏還是存著個疙瘩。這朝廷裏的事兒啊,也就這麽別別扭扭地進行著。光緒小皇帝呢,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心想:“這可怎麽辦呢?兩位太後總是這麽鬧別扭,這朝廷大事兒可怎麽辦啊?”可是呢,他也沒辦法啊,隻能幹著急。
日子就這麽一天天過去了,朝廷裏的事兒啊,還是一如既往地別扭著。慈安太後和慈禧太後呢,也還是時不時地掐上幾句。不過呢,她們心裏都明白,這朝廷啊,還是離不開她們的。所以啊,她們也就這麽將就著過著。
有一天啊,朝廷裏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兒。這事兒啊,可把兩位太後給急壞了!她們心想:“這可怎麽辦呢?這事兒可不好辦啊!”可是呢,她們也沒辦法啊,隻能硬著頭皮上。
慈安太後呢,她心裏雖然有點兒發怵,但還是強裝著鎮定。她心想:“哼,慈禧啊慈禧,這次看你怎麽收場!這事兒啊,我可得好好看看你怎麽處理!”慈禧太後呢,她心裏也是七上八下的。她心想:“這可怎麽辦呢?這事兒要是處理不好,那可怎麽向朝廷上下交代啊?”
就這樣啊,兩位太後又開始了一場新的較量。她們心裏都明白,這事兒啊,可不是鬧著玩的!要是處理不好,那可是要出大問題的!可是呢,她們誰也不願意讓步,都想著要壓對方一頭。
朝廷裏的文武百官啊,看他們那樣兒,心裏也是暗暗發笑。他們心想:“這兩位太後啊,還真是有意思!這麽大年紀了,還跟小孩兒似的鬧別扭!”不過呢,他們可不敢表現出來,隻能憋著笑看她們鬧。
就這樣啊,兩位太後鬧了好一會兒,也沒鬧出個結果來。最後呢,還是光緒小皇帝出來打了個圓場。他心想:“這可怎麽辦呢?兩位太後這麽鬧下去可不是個事兒啊!我得想個辦法讓她們和好!”於是呢,他就說了幾句好話,把兩位太後給哄好了。
慈安太後和慈禧太後呢,看他那樣兒,心裏也是暗暗發笑。她們心想:“這小皇帝啊,還真是挺懂事的!看來我們平時沒白疼他!”於是呢,她們也就坡下驢,和好了。
就這樣啊,朝廷裏的事兒又恢複了正常。慈安太後和慈禧太後呢,也還是時不時地掐上幾句,不過呢,她們心裏都明白,這不過是些小打小鬧罷了。真正的大事兒啊,她們還是得聯手去辦的!畢竟啊,這朝廷啊,還是離不開她們的!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