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矛盾

字數:5388   加入書籤

A+A-


    到了晚清時期,那可真是個多災多難、動蕩不安的年代啊!國家就像一艘在狂風巨浪中飄搖的破船,隨時都有沉沒的危險。帝國主義列強和咱們中國之間的矛盾,簡直就是“火星撞地球”一般,激烈得讓人瞠目結舌!
    相比之下,咱們內部的那些小吵小鬧,簡直就是微不足道,根本不值一提。老百姓們出門一看,哎呀媽呀,這到處都是洋人欺壓咱們中國人的事情啊!那些洋鬼子,一個個都趾高氣揚的,好像這片土地是他們家的私有財產一樣,想怎麽欺負就怎麽欺負。
    他們肆意踐踏咱們的尊嚴,毫不顧忌地欺辱咱們的同胞,這讓老百姓們心裏的怒火啊,就像吃了一大把辣椒似的,“噌”地一下就往上冒,燒得人心裏頭煩躁不安,簡直都要爆炸了!
    那些秘密會社啊,可不是好惹的主兒。他們眼瞅著這局勢,心裏跟明鏡兒似的,當下就把鬥爭的矛頭調轉過來,直直地對準了那些趾高氣昂的洋人。這些人心裏頭暗暗琢磨著:“哼,你們這些洋鬼子,平日裏欺負我們中國人,可真是夠囂張的!不過沒關係,咱們秘密會社可不是吃素的,走著瞧吧,看我們怎麽收拾你們!”
    你瞧瞧,這一個個的,都跟鬥雞似的,氣勢洶洶,摩拳擦掌,就等著跟洋人好好地幹上一場呢!要說這秘密會社啊,在官府的眼裏,那簡直就是“邪教”的代名詞。他們就像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根本沒有容身之地。官府對他們那可是零容忍啊,一旦發現他們的蹤跡,二話不說,立刻鎮壓,毫不留情,就跟拍死一隻蒼蠅那麽簡單。
    就拿 1896 年來說吧,當時的山東巡撫李秉衡和兩江總督劉坤一,這兩人一合計,覺得不能再讓大刀會這麽囂張下去了,必須得給他們點顏色看看。於是乎,一場針對大刀會的鎮壓行動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這大刀會啊,在民間可謂是聲名遠揚。其成員眾多,個個武藝精湛,平日裏與洋人多次交鋒,互不相讓。然而,這次官府卻下定決心要將他們一舉剿滅。
    大刀會的首領劉士端和曹得禮,就這樣被官府“請”去了。這一去,宛如石沉大海,杳無音訊。眾人皆知,他們這是被直接“請”到了閻王殿,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這消息一出,大刀會的兄弟們頓時怒不可遏。他們心中的怒火如熊熊烈焰一般燃燒,恨不得立刻與官府決一死戰。然而,他們也深知官府勢力強大,以卵擊石無異於自尋死路。
    無奈之下,大刀會的兄弟們隻能強壓心頭的憤恨,將這股怒火轉而發泄到了洋人身上。畢竟,洋人也是他們的宿敵,而且相對來說,洋人在當地的勢力較為薄弱,更容易成為他們的攻擊目標。
    1897年11月1日,陽光灑在大地上,似乎一切都平靜如常。然而,在這看似普通的一天裏,一場驚心動魄的事件正在醞釀。
    大刀會的兄弟們,長期以來對外國勢力在本地的橫行霸道感到憤怒和不滿。這一天,他們終於無法再忍受下去,決定采取行動。他們如同一群被激怒的雄獅,徑直闖入了磨盤張莊的教堂。
    教堂裏,兩位德國神甫正悠閑地做著自己的事情,完全沒有預料到即將到來的風暴。大刀會的兄弟們與神甫們瞬間來了個“親密接觸”,但這種接觸方式卻異常激烈——他們毫不留情地將神甫們“送”走了。
    這一事件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震驚不已,曆史也因此記下了這一筆,稱之為“曹州教案”。
    德國得知此事後,憤怒之火瞬間被點燃。他們認為這是對他們國家尊嚴的嚴重侮辱和挑釁,絕不能坐視不管。於是,德國毫不猶豫地派遣軍艦前來,以強大的武力展示他們的決心。
    麵對德國的軍艦,清朝政府陷入了被動。在壓力之下,他們不得不與德國展開一場“不平等談判”。這場談判的結果對於清朝來說無疑是慘痛的:不僅要賠償20萬兩白銀,還要允許德國在山東各地修建教堂、修築防護住所,甚至同意德國在山東修築鐵路。
    清朝在這場談判中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失去了大量的財富,還喪失了部分主權。而德國則通過這次事件,進一步擴大了其在華的勢力範圍。
    這一下,山東可就徹底淪為德國的“後花園”啦!清朝的那些官員們啊,真是欲哭無淚,連個哭訴的地方都沒有。李秉衡、錫良、萬德力、許廷瑞這些個官員,一個比一個慘,被德國人罰得跟孫子似的,那叫一個窩囊啊!他們心裏頭的憋屈啊,簡直比吃了黃連還要苦,有苦難言啊!
    德國人在山東那可是雷厲風行,說幹就幹,修起鐵路來簡直跟玩一樣輕鬆。不過呢,他們修鐵路的方式可就有點“粗暴”咯!不僅強征土地,而且遇到墳墓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連遷都不遷一下,直接就上手開刨。他們就像挖寶藏一樣,所到之處,那些村落和民家可就遭殃啦!被掀得跟翻書一樣快,老百姓們那叫一個哭天搶地啊,怨聲載道的,簡直苦不堪言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德國人的所作所為,實在是讓山東人民義憤填膺!他們心中的怒火,猶如被點燃的火藥桶一般,一觸即發。這種感覺,就如同吃了未成熟的柿子,苦澀難耐,令人難以忍受。
    就在曹州教案剛剛稍有平息之際,大足教案和冠縣教案卻如雨後春筍般接連湧現。山東這片土地,仿佛成了“教案”的高發地帶,一樁接一樁的教案讓當地百姓苦不堪言。
    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清朝政府也如熱鍋上的螞蟻,焦急萬分。他們深知,如果不采取果斷措施,局勢恐怕會愈發失控。於是,朝廷當機立斷,派遣張汝梅前往山東擔任巡撫,肩負起鎮壓大刀會等社團的重任。
    張汝梅到任後,展現出了雷厲風行的鐵腕手段。他毫不留情地四處抓人、殺人,對那些秘密社團展開了嚴厲打擊。在他的高壓政策下,這些社團被壓迫得幾乎喘不過氣來,原本活躍的反抗活動也逐漸銷聲匿跡。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秘密社團們並非毫無還手之力。在巨大的壓力麵前,他們展現出了驚人的團結和智慧。1898年,冠縣、威縣、廣平等地的義和拳組織決定聯手出擊,共同對抗外部的壓力。
    為了更好地協調行動,他們推舉了趙三多作為首領。趙三多不僅具備領導才能,還深受眾人的信任和尊敬。在他的帶領下,義和拳組織迅速發展壯大,並打出了“扶清滅洋”的旗號。
    這個旗號的意義非凡,它明確地向清廷表明了義和拳的立場和目標。“扶清滅洋”四個字,簡潔而有力,就像唱戲時的高亢唱腔一樣,響亮而震撼人心。這麵旗幟的出現,讓義和拳的行動有了明確的方向和口號,也讓他們在民眾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對於清廷來說,這麵旗幟傳遞出了一個重要信息:義和拳的鬥爭對象是洋教,而非清政府本身。這讓清廷開始重新審視義和拳的存在和作用。他們心裏暗自琢磨:這些人似乎還挺識趣的,懂得分清敵我。
    於是,清廷對義和拳的態度逐漸發生了轉變。他們開始對義和拳的活動采取一種相對寬容的態度,不再像以前那樣嚴厲打壓。這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做法,雖然沒有完全認可義和拳的合法性,但也為義和拳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間。
    要說這義和團啊,那可真是個神奇的組織!他們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在街頭巷尾招搖過市,好不威風。
    別看他們隻是個民間組織,成員可都是地地道道的老百姓。這些人既沒有槍炮,也沒有多少文化知識,有的甚至連字兒都不認識幾個。他們整天餓著肚子,哪有什麽力氣去練武啊?更別提什麽拳腳功夫了,估計連隻雞都打不過!
    然而,就是這麽一群看似不起眼的人,卻有著令人驚歎的“本領”。義和團的大師哥大師姐們宣稱,他們會一種刀槍不入的神功!隻要加入義和團,虔誠地請神上身,就能獲得這種神奇的力量,變得無敵於天下!
    這可真是個讓人難以置信的說法,但卻吸引了無數渴望改變命運的人們。他們紛紛加入義和團,希望能夠借助這種神功,實現自己的願望。於是,義和團的隊伍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咱們現在一聽心裏頭那叫一個犯嘀咕啊!這都什麽跟什麽呀?這不就是一幫神神叨叨的騙子嘛!誰信他們啊?可您還別說,那時候的老百姓啊,那可真是迷信得很呢!一聽到這所謂的“神功”,眼睛都亮了,跟見到寶貝似的!他們覺得這肯定是上天的恩賜啊,是拯救他們的唯一希望呢!
    就這樣,義和團靠著這迷信巫術,那是吸引了大量的老百姓加入啊!這些人一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似的,亢奮得很呢!他們到處打教堂、殺洋人,那是越鬧越凶啊!而且啊,他們還到處散發揭帖,那帖子寫得跟傳單似的,滿天飛啊!這搞得整個社會都跟要過年似的,熱鬧得很呢!
    這義和團的人啊,他們相信隻要念幾句咒語,就能刀槍不入、水火不侵。他們還說什麽隻要吃了他們的神符,就能百病不侵、長生不老。這可把那些老百姓給忽悠得一愣一愣的,紛紛相信了他們的鬼話。
    這些人啊,他們不僅迷信,還特別容易被煽動。隻要有人在前麵一喊口號,他們就跟著起哄,然後一窩蜂地去打砸搶燒。他們覺得自己是在替天行道,是在為老百姓除害。可實際上呢,他們這樣做隻會讓社會更加混亂,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艱難。
    而且啊,這義和團的人還特別排外。他們覺得洋人都是惡魔,是來侵略中國的。所以他們見了洋人就殺,見了洋人的東西就砸。這可把那些洋人給嚇得不輕,紛紛躲進了租界裏。
    這義和團的行為啊,雖然看起來很瘋狂,但其實也是有原因的。那時候的中國啊,正遭受著列強的侵略和壓迫,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他們找不到出路,隻能寄希望於這些所謂的“神功”和“神符”。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都是騙人的把戲,根本不能解決問題。
    這義和團啊,那可真是厲害得很呢!他們對洋人那可是毫不留情,一見到洋人就立刻動手開打,見到教堂也是二話不說直接放火燒掉,那場麵,真是大快人心啊!老百姓們在一旁看著,心裏別提多高興了,簡直就像在大夏天裏吃了一口冰淇淋一樣,從裏到外都透著一股涼爽勁兒,讓人心情愉悅、精神振奮。
    在老百姓們的眼中,這義和團簡直就是他們的大救星,是他們心目中的大英雄啊!然而,這義和團說到底也不過是一個民間組織罷了,並沒有接受過什麽正規的訓練。他們之所以能夠如此勇猛無畏地去打洋人、燒教堂,完全是憑借著一股蠻勁和滿腔的熱血。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股子蠻勁和熱血終究還是會有耗盡的時候。日子一久,義和團的成員們漸漸感到疲憊不堪,開始意識到這件事情遠比他們想象的要困難得多。
    就在這個時候,那些洋鬼子們終於按捺不住,開始展開了猛烈的反擊。他們心中暗自思忖著:“這些義和團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根本沒有什麽可怕的地方。”於是乎,他們毫不猶豫地派出了大批訓練有素的軍隊,氣勢洶洶地前來鎮壓義和團。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