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經曆
字數:5779 加入書籤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轉眼間六年的光陰如流水般逝去。慈禧太後迎來了她的六十大壽,宮廷之中再度掀起了一場“升職記”的熱潮。
那對姐妹花,猶如兩顆璀璨的明珠,在皇權的光輝照耀下,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姐姐被封為瑾妃,妹妹則被封為珍妃,她們的地位瞬間水漲船高,風頭無兩,甚至蓋過了後宮中所有的花兒。
而光緒帝呢,他的感情世界異常專一,一生之中僅僅迎娶了一位皇後和兩位妃子。然而,在這三位美女之中,光緒的心卻如同被珍妃用一根細繩緊緊拴住一般,無論如何也掙脫不開。珍妃,才是他心中那一抹永恒的“白月光”。
說起來,這珍妃可真是個不一般的姑娘啊!她於1876年降生於他他拉氏這個龐大的家族之中,可謂是名門之後。而且,她的家族所盤踞的地方,正是滿洲正紅旗的地盤,這可是相當厲害的呢!
再看看她的父親長敘,那可是禮部右侍郎啊,堂堂從二品的大官!這意味著什麽呢?這意味著長敘不僅有權有勢,而且地位尊崇,可謂是一手抓權勢,一手抓地位,硬氣得很呐!
在那個清朝皇子們找對象都得先看門第的年代裏,珍妃的出身簡直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一樣,照亮了她進入皇宮的金光大道!畢竟,這樣的門第背景,對於一個女子來說,無疑是一張極其珍貴的通行證。
然而,珍妃的命運卻並非僅僅取決於她的出身。盡管她和其他姐妹們一樣,都是京城府邸裏的千金小姐,但她卻有著與眾不同的經曆。她並沒有像其他大家閨秀那樣,整天待在家裏,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相反,她和自己的胞姐一起,跟著伯父踏上了前往南國明珠廣州的旅程。
在廣州的日子裏,珍妃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那裏的風土人情、繁華景象,都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段經曆,或許也在某種程度上塑造了她獨特的性格和視野。
那時候的廣州啊,宛如大清帝國緊閉大門後,悄然開啟的一扇小窗。西風東漸,如潮水般洶湧而來的開放風氣,如春風拂麵般輕輕拂過這對小姐妹的心田,在她們幼小的心靈深處種下了思想的種子。
因此,珍妃尚未踏入紫禁城的大門,便已目睹過無數奇珍異寶,領略過奢華生活的風采。她仿佛是那個時代的前衛女性代表,引領著時尚潮流,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然而,這一切也為她日後的人生舞台悄悄鋪設了一條通往悲劇的小徑。那麽,為何她的姐姐能夠幸免於難,毫發無損呢?原因其實很簡單,這對姐妹花的性格迥異,宛如天壤之別!
姐姐性格內斂,宛如深閨中的淑女,端莊嫻靜;而妹妹則外向得令人矚目,機智過人,靈動得如同一隻活潑的小兔子,充滿了無盡的活力和陽光。她吸收知識的速度之快,猶如海綿吸水一般,令人咋舌,遠遠超過了內向的姐姐。
這對姐妹花自幼便在優質教育的滋潤下茁壯成長,猶如沐浴在陽光雨露中的花朵一般。她們的導師團隊堪稱翰林院裏的“明星陣容”,匯聚了眾多進士精英,可謂人才濟濟。
而珍妃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對於詩詞歌賦的掌握可謂駕輕就熟,猶如魚兒入水般自然。不僅如此,琴棋書畫等藝術領域,她也都有著非凡的造詣,每一次出手都能展現出其卓越的才華,堪稱全才。
在廣州度過了歡樂的十年時光後,珍妃終於跟隨伯父一同回到了京城。時光荏苒,轉瞬即逝,1888 年悄然來臨。這一年,年僅 12 歲的珍妃與姐姐一同參加選秀,結果雙雙被光緒帝相中其實是慈禧選中的),如獲至寶般將她們冊封為嬪。
次年,紫禁城內張燈結彩,舉辦了一場盛大而隆重的婚禮,這場婚禮標誌著珍妃姐妹正式踏入宮廷生活的大門,從此開啟了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
到了1894年,這對姐妹更是憑借自己的才情和魅力,被光緒帝一揮手,晉封為妃,那簡直是平凡到尊貴的“華麗大變身”啊!不過呢,你說這皇宮這麽大,卻愣是找不到珍妃的一席之地,她就像是皇宮裏的“隱形人”,這待遇,也是沒誰了!
珍妃,這位小姑娘在年僅十三歲的時候,就如一隻輕盈的蝴蝶般飛進了那扇神秘而莊嚴的深宮大門。與光緒帝相比,她整整小了五歲,宛如初綻的花朵,嬌嫩欲滴,仿佛能掐出水來。與皇後隆裕以及她的姐姐瑾妃相比,珍妃更像是春天裏的一縷陽光,明媚而燦爛,俏皮而活潑,聰明伶俐得如同一隻小狐狸,機靈過人。
如此可愛迷人的珍妃,自然輕而易舉地將光緒帝的心牢牢俘獲。他們整日在養心殿裏相依相伴,如膠似漆,一同用餐,一同就寢,宛如一對連體嬰,難舍難分。直至次日清晨,太陽已經高高升起,他們才會依依不舍地分別,珍妃回到她的景仁宮。
此外,珍妃還有一個獨特的愛好,那便是喜歡女扮男裝,與皇帝一同玩起換衣服的遊戲。當她換上男裝後,哇哦,簡直搖身一變成為一位風度翩翩的美少年,舉手投足間都散發出一種別樣的魅力。這有趣的畫麵,讓光緒帝看得如癡如醉,眼睛都直了,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每次光緒帝下完朝,他就像腳底抹了油一樣,那腳步快得像隻兔子,一路飛奔直奔景仁宮而去。他如此急切,無非是想早點見到那個假扮少年的珍妃。
此時的珍妃,在光緒的心中,宛如一朵能夠讀懂他心思的奇花,又似他的靈魂小夥伴。盡管光緒貴為皇帝,但在朝堂之上,他卻被慈禧太後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不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他也不得不看慈禧的臉色行事,這樣的日子,簡直比黃連還要苦澀。
然而,隻有當他來到珍妃身邊時,所有的煩惱和壓力才會暫時煙消雲散。在這裏,他可以忘卻那些令人頭疼的瑣事,尋得一絲心靈上的慰藉和小確幸。
而這位珍妃,曾經可是慈禧太後眼中的“小甜心”呢!她聰明伶俐,猶如一隻狡黠的小狐狸,政治嗅覺異常敏銳。整日裏,她都跟在慈禧太後身旁,協助她批閱那堆積如山的奏章。往往慈禧太後才剛剛看了個開頭,珍妃便能猜出結尾,甚至有時候還能提前“劇透”慈禧太後的批語,其準確程度令人驚歎不已,直呼“神奇”!
在這深似海的紫禁城中,若要論及誰能與慈禧太後一較高下,恐怕唯有珍妃一人而已。
然而,擁有非凡才華和精明能幹並非總是好事,因為這可能會引發意想不到的麻煩,甚至導致殺身之禍。在權力與私利交織的旋渦中,慈禧太後將珍妃視為“貓鼠遊戲”中的老鼠。這其中原因有二:
其一,光緒帝對珍妃的偏愛程度令人矚目,這使得慈禧太後的侄女——皇後隆裕心生不滿,成為他們感情道路上的一座難以跨越的高山。
其二,珍妃對宮廷的陳規陋習全然不以為意。當光緒帝賜予她八人抬的大轎時,她竟然心安理得地乘坐,而這種待遇並非一般嬪妃所能享受。此外,她更是膽大妄為,竟敢私自從庫中取出珍珠翡翠,串成珠鏈,縫製了一件光彩奪目的旗袍,如此行徑,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這一次,珍妃可真是捅了一個大大的馬蜂窩啊!慈禧太後得知後,怒不可遏,對著珍妃就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然而,這還遠遠沒有結束,慈禧太後竟然還下令給珍妃來了一個“三十竹杖套餐”。
可憐的珍妃,被這一頓毒打折磨得皮開肉綻,那場麵簡直慘不忍睹,仿佛是“血腥瑪麗”的現場版一般。而光緒帝在一旁看著這一切,心中猶如刀絞般疼痛,他對慈禧太後這位他心中的“皇爸爸”的感情裂縫,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大了。
然而,珍妃這個倔強的姑娘,卻似乎完全沒有把這次的懲罰放在心上。她不僅沒有吸取教訓,反而對攝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要知道,在宮廷裏,照相可是被明文規定為西洋的浮華玩意兒,玩多了不僅傷身,還會折壽呢!
可是,珍妃就是對攝影愛不釋手。她不顧宮廷的禁令,偷偷地買了一台照相機。不僅如此,她還熱衷於拉著皇帝和太監們一起擺姿勢拍照,完全沉浸在攝影的樂趣之中。
慈禧太後得知此事後,自然又是一頓責罵。但珍妃卻依然我行我素,對慈禧太後的責罵充耳不聞,繼續沉迷於她的攝影世界裏,樂此不疲。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她竟然如此大膽,不僅私自拿錢給太監,還在紫禁城外開設了一家照相館!這可是犯了宮廷大忌啊!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隆裕皇後的耳朵裏。
隆裕皇後得知此事後,心中暗自竊喜,她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趁機打壓一下珍妃。於是,她毫不猶豫地跑到慈禧太後麵前,添油加醋地將此事稟報給了慈禧太後。
慈禧太後聽聞後,勃然大怒,她萬萬沒有想到珍妃竟然如此放肆,竟敢在宮廷之外開設照相館。這不僅是對宮廷規矩的公然挑戰,更是對她權威的嚴重挑釁!
一時間,宮廷內掀起了軒然大波,眾人議論紛紛。而珍妃的“懲戒時刻”也隨之降臨,她被慈禧太後狠狠地訓斥了一頓,並被剝奪了一些特權。
至於那個倒黴的太監,自然也難逃一劫。他被當作替罪羊,被拉去“領盒飯”,最終一命嗚呼。這劇情,簡直比電視劇還要狗血啊!
說到珍妃啊,那性格簡直是開朗得沒邊兒,愛好多得能開個雜貨鋪,思維前衛得跟從未來穿越來的似的。在皇宮那沉悶古板的地兒,她就像顆璀璨的星星,閃閃發光,但這也顯得她跟那禮教重重的宮殿格格不入,就像火星撞地球。
珍妃一進門,那人生劇本就好像已經寫好了,悲劇的序幕“嗖”一下就拉開了,想改都改不了。她那容貌啊,就像早上盛開的花兒,美得讓人移不開眼;可皇宮呢,就像個深不可測、暗流湧動的迷宮。這倆放一塊兒,就像白晝和黑夜,怎麽也對不上。
所以啊,珍妃這悲劇命運,就像是被劇本綁住的演員,一步一步往結局走,想逃都逃不掉,最後隻能無奈地謝幕了。
說起慈禧為啥看珍妃不順眼,還有個挺逗的原因:珍妃那性格、那舉止,簡直就是慈禧年輕時候的“翻版”。慈禧心想,這要是不早點把這“年輕版的我”給鎮住,那珍妃還不得走我的老路啊?這她可不能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珍妃這家夥,也是膽大包天,居然把手伸到了官場,幹起了賣官職的買賣,這操作簡直讓人眼鏡跌碎一地。1894年那會兒,珍妃還悄悄地給玉銘鋪了條路,讓他當上了四川鹽法道。不過,這官可不是白當的,得皇帝親自見見,表示恩寵。
結果呢,光緒帝滿心歡喜地準備考考這位新晉官員的學問,結果一問,好嘛,玉銘是個“白字先生”,字兒都不認識幾個。慈禧太後一聽,那火蹭一下就上來了,跟火山爆發似的,半天都消不了氣兒。這珍妃,可真是會給她找事兒啊!
珍妃啊珍妃,賣官這事兒她可不是頭一遭了。有次更離譜,她把上海道員這正四品的大官,直接標價4萬金,賣給了一個叫魯伯陽的大文盲。這官位和金錢的“交易”,簡直能讓人笑掉大牙,不知道珍妃腦袋裏裝的是啥奇思妙想。
要說珍妃為啥這麽幹?這背後的原因,簡直就是宮廷版的“十萬個為什麽”,讓人琢磨不透。想當初珍妃剛進宮時,政治智慧還跟小嫩芽似的,就知道在慈禧太後旁邊看看批奏章。可時間一長,她好像突然開了竅,智慧蹭蹭往上漲。
再加上光緒皇帝對她寵愛有加,珍妃就開始在光緒麵前大膽舉薦自己的親信了。一個是她親哥,一個是她老師。據說啊,那兩位在當時可是實力派,真才實學杠杠的,讓人不得不感歎:嘿,這倆人,還真是那塊料!珍妃這眼光,也是沒誰了。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