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衛子夫28
字數:3126 加入書籤
這次來的不僅僅有宰相,還有原本進不來的儒生出身的官員,官職不高,不過劉徹有心,他們自然就出現在了這裏。
田蚡一番大義凜然的話說出來,儒生們跟上。
比起田蚡的私心,這些儒生是打心底覺得不愛黎民的皇後不堪為後,該廢。
眾所周知,儒生的嘴皮子好使。
你一言我一語,直接把陳皇後說成了妖後,毒後,仿佛她來當大漢的皇後,大漢要完啦~
太皇太後一時插不上嘴。
竇太主臉色鐵青。
陳皇後……陳皇後什麽時候被人這麽指著鼻子罵過,當著不少外臣的麵,氣哭了,哭就哭吧,她還哭著跑出去了。
宛如稚子孩童一般的舉動,成功讓那些儒生閉上了嘴。
主要是那些儒生也沒想到皇後竟如此……如此的幼稚。
這些儒生確實覺得皇後言語不妥,不過真要憑皇後幾句話不當就廢後,他們心裏明白不可能。
太皇太後用黃老之學治國,儒生想要用儒家來治國,不過是借著這事上綱上線罷了。
太皇太後“把皇後氣走了,你們怎麽不說了,幾句話便要廢了皇後,你們把皇後之位當成什麽了?兒戲嗎?”
儒生“娘娘恕罪,臣也隻是希望我大漢的皇後如同太皇太後和皇太後娘娘一般,是個賢良淑德的娘娘。”
太皇太後“陛下,你覺得呢?”
劉徹“皇祖母,廢後之言原本也隻是朕氣頭上的話,隻不過方才聽幾位大臣的話,倒是覺得皇後確實該好好教導一番了,皇祖母覺得呢?”
不廢後,但是皇後德行不夠是真的,德行不夠,那就再學。
太皇太後也無法,劉徹退了一步,就剛才皇後那個表現,她再護短也不能說皇後賢良淑德。
太皇太後“那就聽陛下的,朕派兩個女史去皇後身邊,規勸皇後的言行。”
眾人道“太皇太後聖明。”
太皇太後“朕乏了,都退下吧。”
眾人告退,劉徹和竇太主想要留下來陪太皇太後都被拒絕了。
眾人都出去後,太皇太後的臉色徹底冷了下來“去查查,朕的殿外怎麽突然出現那麽多外臣還沒人進來稟報。”
這事要說沒點貓膩,她是如何都不信的。
她是眼盲,又不是心瞎。
而劉徹呢!他敢做,自然不怕太皇太後查出來,隻要沒有證據能查到他身上,懷疑對他來說沒用。
如今他要做的是等,等事情發酵。
儒家在朝堂上低迷,他相信有他那句“聽了幾位大臣的話,倒是覺得皇後確實該好好教導一番了”對儒家來說是個風向標,是他這個皇帝願意用他們的風向標。
他討厭儒生,可這會兒儒生確實好用。
今日之事,皇後德行不夠隻是個引子,快了,很快他就能重新接手大漢的江山了。
這一次,他定要做的更好。
未央宮和長樂宮的博弈你來我往,上林苑顯然成了“世外”之地,格外的風平浪靜。
陳皇後被禁足在椒房殿跟著女史學習皇後該有的德行,終日不得出。
宮外漸漸有關於皇後不把黎民當人看的傳聞出來,劉徹這個皇帝在傳聞中的成了明辨是非,因為皇後不仁而羞愧的帝王。
傳的有鼻子有眼的,漸漸傳聞就變了,變成了皇後如此囂張跋扈是誰縱容出來的。
竇太主原本就囂張的名聲更加囂張了,不知道什麽時候,不知怎麽回事,突然傳出竇太主的跋扈是當今太皇太後縱容出來的。
而太皇太後如今正學著呂後的做派,把持朝政,不讓皇帝接觸朝政。
呂後臨朝稱製,利國利民的事沒少做,可曆史是勝利者書寫的,諸呂之亂後,呂後是毒後這種認知是政治正確,政治正確的輿論導向下,民間對呂後的印象算不上好。
朝臣們坐不住了。
太皇太後也開始坐不住了。
長樂宮,太皇太後麵色緊繃“你就這麽迫不及待從朕手中奪權?”
劉徹“皇祖母這話就嚴重了,朕是大漢的皇帝,皇帝治理國家本就是理所當然,父皇當年拖著病重的身體為朕加冠,為的是什麽,皇祖母不會不知,有個詞叫勢不可擋,皇祖母,您說,大勢可擋嗎?您能擋嗎?”
太皇太後泄氣了。
若她跟太後那樣年齡,她必然不願意放下手中的權勢,可她不年輕了。
眼睛看不見隻是一方麵,她能感覺到身體機能的衰弱,她老了。
身體老了,心氣也不如年輕人。
再者,呂後的下場就在那裏擺著,她跟劉徹鬥,輸了贏了,影響的都是大漢的江山。
她不能做大漢的罪人。
她也不能因為一己之私,影響了竇家的未來。
權勢是個好東西,可惜,她不能一直擁有。
喜歡快穿之逆襲指南請大家收藏:()快穿之逆襲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