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胡德柱升官
字數:3127 加入書籤
“這官兒我可是給你要來了,從北方來了那麽多人,我可從來沒有開口要過什麽官兒,你這可是頭一個,老吳對浦江戰場比較了解,你們兩個要相互配合,對各部隊進行補充。”
各種武器裝備堆滿了各大倉庫,但是該如何發下去這就需要一個能人了,有的軍隊在這種時刻也不是實在的,謊報軍情套取軍火的事情也大有人在。
胡德柱和吳振磊兩人的組合,李紹義認為是能夠應對浦江戰場上的情況的。
“大帥放心,咱老胡在後方也不是光吃飯不長腦子的,這幫人要是好好打鬼子,各種供應品自然是缺不了,但要是想占我們的便宜,我老胡也不是白給的。”
胡德柱非常有信心的說道,這家夥在後方的時候,的確處置了一些不規範的行為。
這眼睛雖不能說是火眼金睛,但想在他手底下搞點事兒,那你的道行也得足夠高才行。
“這是海外華人華僑新捐贈的一筆款子,大約是四千萬大洋,在報紙上好好的宣傳一下,該露名字的就得露名字,這場戰爭急需海外華人華僑的幫忙。”
李紹義從口袋裏掏出另外一封信。
抗戰期間,海外華人華僑的捐助一直都是數量不少的,光是馬來西亞的華人華僑,李紹義記得就捐贈了四點五億大洋。
現在李紹義派兵駐紮在東南亞,那些捐款的人就更多了,當然捐助款項百分之九十都進了七十二軍的口袋,用這筆錢來支持浦江戰場,那也不算花李紹義的錢。
“報告,炮一師師長桂平之向大帥報道。”
三人正在說話的時候不遠處過來一個年輕軍官,聽到這個稱謂三人的臉上就露出了笑容,李紹義仔細研究過淞滬會戰,咱們跟日本人之間相差的最大的地方就是在火炮上。
“我說是誰呢?原來是咱們的大炮筒,來了之前你在察哈爾訓練的時候,一天就打光了我六千發炮彈,現在隊伍都來了嗎?那個時候所花費的錢今兒在戰場上都得給我體現出來,要不然我可扣你們工資。”
胡德柱看到桂平之的時候,立刻就感覺到心裏發慌,實在是炮兵師的花銷太大了。
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炮兵師除了一個警衛團之外,其他部隊是三個炮兵團,一個裝甲團,一個運輸團,全機械化推進。
每個炮兵團下設兩個炮兵營和兩個重炮營。
每個炮兵營十二門七十五毫米步兵炮,二十四門一百毫米迫擊炮。
每個重炮營十二門一零五毫米榴彈炮,十二門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六門一五五毫米榴彈炮。
每個炮兵團就一百三十二門輕重火炮。
整個炮兵師將近四百門火炮,這還不算裝甲團的四十多輛坦克和七十多輛裝甲車。
所以整個炮兵師稍微動一下,光是油料就不少錢了。
坦克和裝甲車在戰場上橫衝直撞的,把鬼子打的都找不到北,但是坦克的發動機一響,那燒油就跟開了的水龍頭關不住一樣。
也就是李紹義有個係統,可以在係統當中拿出戰略資源,要不然的話光憑這個玩法估計早就破產了。
“胡主任,您到了浦江之後,那摳門的毛病得改改,我們炮兵是從現在開始打出去的,每一發炮彈肯定都落在鬼子的頭上,按咱們大帥的說法,最少一發炮彈也得打死一個鬼子。”
桂平之笑嗬嗬地說道,他知道李紹義出任浦江戰區總司令之後肯定會從後方調動部隊過來,但沒想到第一個就把自己的部隊給調動過來了。
“行了行了,你們倆別在這兒逗殼子,有事兒等打完仗之後再說,人員來了多少了?”
李紹義要求炮一師所有人員,今天晚上之前必須得抵達浦江,即便是經過金陵轉運,那也要在今天晚上之前抵達浦江,至於炮一師,其他的裝備全部都留在察哈爾,浦江這邊有嶄新的裝備。
“報告大帥已經有一半的人到浦江了,其他人員今天晚上七點之前陸續會抵達浦江。”
說這個話的時候,桂平之還有些不舒服,主要是以前習慣了在地麵上開車,坐飛機這玩意兒還是頭一回,不僅僅是他自己,包括手下的一些兄弟在內,現在還暈乎乎的。
“差不多了,你們的武器裝備都在第三倉庫,等會讓老胡開了條子,帶著這一半人先把裝備給拉出來,另外今天晚上你們沒有作戰任務來了之後好好的休息一下,明天上午九點整個浦江戰區準時發動進攻,你們炮一師要為全軍擔任炮兵掩護,任務重的很。”
四百多門大小火炮聽起來數量是不少,但是在浦江戰區如此龐大的戰場上,炮一師顯得又有點不夠看的,不過李紹義也得先用炮一師試試日本的實力。
後方戰場上第二炮兵師也準備好了,李紹義看看如果要是第一炮兵師能夠壓得住陣腳,咱們就先不把第二炮兵師拉上來。
北方察哈爾的基地總共有五個炮兵師,經過慎重的計算之後,按照參謀長所說的,李紹義這邊最多能夠使用兩個炮兵師,剩下的還要在北部邊境防禦羅刹。
麻雷子那邊倒是組建了四個炮兵師,但是島城的重要性也不是鬧著玩的,萬一大舉調動島城的兵力,讓日本海軍撿了便宜的話,到時候虧死李紹義。
“請大帥放心,弟兄們在北方訓練的手都長老繭了,就是為了今天來打鬼子的,現如今這麽一大批鬼子,主要是炮彈管夠,您老人家指哪打哪,打不下來槍斃我。”
桂平之還是一陣江湖習氣,他手下的人基本上也和他這位師長一樣,聽說能來浦江打鬼子,那一個個的別提多積極了,據說有的戰士下周就要結婚了,結果拜別了自己的未婚妻跟著隊伍到浦江來打鬼子了,並言明打勝了之後回家再結婚。
本來李紹義還要調動一個裝甲師過來,但江南這裏河網密布,裝甲師在這裏未必能夠體現出最大的能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