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薑子牙冰凍岐山(下)
字數:6101 加入書籤
子牙一聽,說:“請進來。”木吒進了殿前,“撲通”一聲就下拜。子牙好奇地問:“你從哪兒來的呀?”
金吒在旁邊趕緊介紹:“師叔,這是我的兄弟木吒,在九宮山白鶴洞普賢真人那兒學藝呢。”
子牙一聽,樂了,說:“你們兄弟三人一起輔佐明主,這事兒以後肯定得在簡篇上記上萬年,史冊裏也得傳揚不朽,牛啊!”從這以後,西岐可是越來越強盛啦。
再說說朝歌這邊,聞太師掌管著大小國事,那是安排得有條有理,妥妥的“大管家”。這時候,汜水關韓榮的報告送到了太師府。聞太師拆開一看,“啪”地一拍桌子,大喊道:“道兄啊,你到底是咋回事啊,怎麽就死於非命了!我身為位極人臣,受國家的恩情那簡直比泰山還重。就因為國事艱難,我都不敢擅自離開這兒。可如今看到這報告,我這心裏啊,痛得跟刀絞似的!”
聞太師越想越氣,也顧不上那麽多了,急忙傳令:“點鼓,趕緊把將領們都給我叫來!” 隻見銀安殿三聲鼓響,一群將領趕忙跑來參拜太師。
太師一臉嚴肅地說:“前些天我請了九龍島四位道友去協助張桂芳,誰能想到,死了三位,風林也陣亡了。現在我跟諸位將領一起商量商量,誰能為國家出份力,去幫張桂芳把西岐給拿下?”
話還沒說完呢,左軍上將軍魯雄,雖然年紀一大把了,可還是“蹭”地一下上殿,大聲說:“末將願意前往!”
聞太師一看,原來是魯雄,白胡子白頭發的。太師有點擔心,說:“老將軍啊,你年紀大了,這一去,恐怕不太容易成功啊。”
魯雄一聽,笑著擺擺手說:“太師您在上,您可別小瞧我。張桂芳那小夥子,雖然年輕,用兵也有點本事,可就是太仗著自己那點能耐,覺得自己天下第一,顯擺他胸中那點所謂的秘授。風林呢,就是個有勇無謀的匹夫,所以才會有喪命的災禍。作為將領,行軍打仗可大有學問,得先觀察天時,再看看地利,中間還得了解人和。用文的策略,武的手段,防守的時候得穩如泰山,進攻的時候得迅猛如虎。能把滅亡的局麵給挽回,能在絕境中求生,能把弱小變得強大,把柔弱變得剛強,把危險變成安全,把災禍變成福氣。機智變化得讓人捉摸不透,決勝千裏之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十萬的人馬,沒有不聽從指揮的。規劃得周周全全,每個人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掌握自然的規律,決定勝負的關鍵,運用神一般的智慧,藏著無窮無盡的謀略,這才是做將領的本事。末將我這一去,肯定能成功。再給我配上一兩個參軍,這大事兒指定能成。”
太師聽了,心想:“嘿,魯雄雖然年紀大了,可這一番話說得頭頭是道,還真有點將領的才能,何況還這麽忠心。不過要點參軍的話,得找那種能隨機應變、明辨是非的人。費仲、尤渾這倆家夥平時點子挺多,讓他們去應該行。”於是急忙傳令:“命令費仲、尤渾為參軍。”
軍政司很快就把這二人帶到殿前。費仲、尤渾見到太師,趕緊行禮。太師說:“如今張桂芳失利了,風林也陣亡了,魯雄去協助。現在就缺兩名參軍,老夫讓二位大夫參與謀劃軍機大事,征討西岐。等凱旋之日,那功勞可大了去了。”
費仲、尤渾聽完,嚇得臉都白了,心裏直犯嘀咕:“這不是坑我們嘛,我們倆可是文官,哪懂什麽軍事啊,這要是去了,不得把國家大事給耽誤了。”可嘴上還得硬著頭皮說:“太師在上,我們擔任的是文官,對軍事一竅不通啊,恐怕耽誤國家的重要事務。”
太師哪管那麽多,說:“二位有隨機應變的才能,又通曉時務的變化,肯定能參與謀劃軍機,輔助魯將軍的不足。總歸都是為朝廷出力嘛,何況如今國事艱難,就應該輔佐君主,為國家效力,怎麽能互相推諉呢。左右,把參軍印拿來!”
費仲、尤渾這下可算是掉進坑裏了,沒辦法,隻得乖乖掛印。戴上大紅花,喝了壯行酒,太師發了銅符,點了五萬人馬,讓他們去協助張桂芳。這事兒,還有詩為證呢:“魯雄報國一片丹心,費仲尤渾心裏膽寒。夏天行軍難以停住馬,一輪火傘罩著征鞍。隻因國家命運生離亂,導致有妖氛興起禍端。封神台已經建造完備,子牙冰凍兩個奸讒。”
魯雄選了個吉日,祭祀寶纛旗,殺牛宰馬,熱熱鬧鬧地就起兵了。他辭別聞太師,放炮出征。這時候正是夏末秋初,天氣熱得那叫一個離譜,簡直像個大蒸籠。三軍穿著鐵甲單衣,走幾步就氣喘籲籲,馬軍的汗像下雨似的,步兵更是人人累得直喘氣。這天氣,熱得簡直沒眼看!三軍一路走,那場景,熱得讓人絕望:萬裏乾坤,就像有一輪大火傘扣在當中。四野裏一絲雲彩都沒有,風也不知道跑哪兒去了,八方全是熱氣往上升。高山頂上,大海波中,都熱得不像話。高山頂上,石頭都被曬得裂開,灰飛煙滅;大海波中,波浪被蒸得翻滾不停。林中的飛鳥,熱得翎毛都脫落了,根本別想騰空展翅;水底的遊魚,鱗甲都被蒸得翻開了,哪還能弄土鑽泥。地上的磚頭熱得像燒紅的鍋底,就算是鐵石做的人,也得汗流浹背。三軍一路上,頭盔熱得直撞天上的銀磬,鎧甲層層疊疊,就像蓋住了地上的兵山。軍隊行進像下急雨,馬匹跳躍似歡龍。翻動銀葉甲,撥動皂雕弓。那喊聲,震動了山川湖澤,天地乾坤就像個大火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魯雄人馬出了五關,一路前行。有探馬氣喘籲籲地跑來報告給魯雄:“張總兵失利陣亡了,首級都被掛在西岐東門示眾呢,請將軍下令定奪。”
魯雄一聽,大驚失色,說:“桂芳都死了,那我們先別往前走了,暫且安營紮寨。”又問:“前麵是什麽地方?”
探馬趕緊回報:“是西岐山。”
魯雄傳令:“在茂密的樹林深處安營,涼快涼快。”還命令軍政司寫告急文書,趕緊報告給太師。
咱再把鏡頭拉到西岐這邊,子牙自從斬了張桂芳,李家兄弟三人也都到了西岐。一天,子牙在相府裏坐著呢,有報馬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報告:“西岐山有一支人馬紮營了。”
子牙一聽,心裏就有數了。前幾天清福神就來報過,封神台已經造完,“封神榜”也張掛好了,現在就等著祭台呢。子牙傳令:“命令南宮適、武吉點五千人馬,去岐山安營,把路口給我堵住,別讓其他人馬過來。”
二將領命,麻溜地點好人馬出城。一聲炮響,走了七十裏,就望見岐山有一支人馬,打著成湯的旗號。南宮適就在對麵安下營寨。這天氣熱得人都要冒煙了,三軍站都站不住,就像頭頂上頂了個大火球。
武吉對南宮適說:“我師父命令我們二人出城,在這兒安營,可這大熱天的,三軍又幹渴,還沒有樹木遮蓋,我怕三軍心裏得有怨言啊。”
就這麽熬了一宿。第二天,辛甲到營裏相見,說:“丞相有命令,讓把人馬調上岐山頂上去安營。”
二將一聽,都傻眼了,心裏想:“這不是開玩笑嘛,這天熱得都能把人烤熟了,還上山去,上去不得很快就熱死啊!”
辛甲無奈地說:“軍令如山,哪能違抗啊,隻能照做。”
二將沒辦法,隻好點兵上山。三軍熱得受不了,一個個張著嘴直喘氣,這還不算完,又要做飯,可取水又不方便,軍士們都開始埋怨起來。
再看魯雄這邊,屯兵在茂林深處,看到岐山上有人安營,紂兵都哈哈大笑:“這種天氣,還在山上安營,不出三天,他們就得自己熱死,都不用我們動手!”魯雄就等著救兵來了,再跟西岐的人交戰。
到了第二天,子牙帶領三千人馬出城,往西岐出來。南宮適、武吉趕緊下山迎接,然後合兵一處。八千人馬在山上拉起了幔帳。子牙坐下,這天氣熱得,有詩為證:“太陽真火煉塵埃,烈石煎湖實在可悲。綠柳青鬆摧豔色,飛禽走獸都遭災。涼亭上麵像煙燎,水閣之中似火來。萬裏乾坤隻一照,行商旅客苦相挨。”
子牙坐在帳中,命令武吉:“你去在營後築一個土台,高三尺,趕緊去,麻溜的!”
武吉領命就去了。西岐的辛免催促著車輛,運來了許多飾物,報告給子牙。子牙命令把這些飾物都搬進營裏,然後開始分發。眾軍一看,都傻眼了,心裏想:“這大熱天的,發這些幹啥呀?”
子牙點名分發,一人發了一個棉襖,一個鬥笠。將領們領下去後,眾軍都笑著說:“我們穿上這棉襖,戴上這鬥笠,死得更快了吧,丞相這是糊塗了?”
到了晚上,武吉回來複命:“土台造完了。”
子牙一聽,立馬走上土台,披散著頭發,拿著劍,朝著東昆侖下拜。然後布罡鬥,行玄術,念靈章,發符水。隻見:子牙作法,頓時狂風大作,那風“呼呼”地吼叫著穿過樹林。隻刮得颯颯灰塵漫天飛,霧氣迷漫了整個世界,“滑喇喇”地好像天要塌、地要陷,“驟瀝瀝”地如同海要沸騰、山要崩塌,旛幢被吹得“砰砰”響,就像銅鼓在振動,眾將校都被風吹得兩眼都睜不開。一時間,那酷熱的金風被吹得沒了蹤影,三軍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弄得不知所措。
有詩說:“念動玉虛玄妙訣,靈符秘授更無差,驅邪伏魅隨時應,喚雨呼風似滾沙。”
魯雄在帳內看到狂風大作,熱氣一下子全沒了,大喜過望,說:“要是聞太師點兵出關,正好趁著這天氣溫和,跟西岐的人廝殺一場。”
費仲、尤渾在旁邊趕緊拍馬屁:“這都是天子洪福齊天,所以才有涼風相助啊。”
可這風越刮越厲害,像猛虎出山似的。這風啥樣呢,有詩為證:“蕭蕭颯颯透深城,無影無形最駭人;旋起黃沙三萬丈,飛來黑霧百千塵。穿林倒木真無狀,徹骨生寒豈易論。縱火行凶尤猛烈,江湖作浪更迷津。”
子牙在岐山布鬥,這風刮了整整三日,冷得跟冬天的朔風似的。三軍都感歎:“這天時太不正常了,國家怕是要有不祥的事兒,不然怎麽會有這種奇異的事兒發生呢。”
過了一兩個時辰,半空中飄飄蕩蕩地落下雪花來。紂兵這下可炸開了鍋,抱怨道:“我們就穿著單衣鐵甲,這凜冽的嚴寒,怎麽受得了啊!”
正抱怨著呢,不一會兒,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像亂舞的梨花,這雪下得可真大!啥樣呢:“瀟瀟灑灑,密密層層。瀟瀟灑灑,一似豆秸灰;密密層層,猶如柳絮舞。起初時,一片,兩片,像鵝毛風卷在空中;接著來,千團,萬團,如梨花雨打落地下。高山堆積,獐狐找不到洞穴怎麽能走,溝澗沒有蹤跡,苦殺行人難以進步。霎時間銀妝世界,一會兒粉砌乾坤。客子難以買酒,蒼翁苦苦尋覓梅花。飄飄蕩蕩像蝴蝶翅膀,迭迭層層道路迷失。豐年祥瑞從天降,值得慶賀人間好事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魯雄在軍中對費、尤說:“這才七月秋天啊,居然降下這麽大的雪,簡直是世上罕見。”魯雄年紀大了,哪禁得住這麽寒冷。費、尤二人也被凍得直哆嗦,一點辦法都沒有。三軍都被凍壞了,一個個縮成一團。
再看西岐這邊,子牙在岐山上,軍士們人人穿上棉襖,戴上鬥笠,這時候才反應過來丞相的用意,一個個感激丞相的恩德,無不稱謝。
子牙問:“雪深幾尺了?”
武吉回話:“山頂上深二尺,山腳下風把雪旋下去,深有四五尺。”
子牙又上土台,披散頭發仗劍,口中念念有詞。嘿,神奇的事兒又發生了,空中的彤雲一下子就散去了,紅日當空,一輪火傘又出現了,頓時雪都化成了水,往山下“嘩嘩”地流,那聲音可大了。水去得很急,聚在了山凹裏。
子牙見日色又熱起來了,這事兒也有詩為證:“真火原來是太陽,初秋積雪化汪洋。玉虛秘授無窮妙,欲凍商兵盡喪亡。”
子牙見雪消水急,滾湧下山,急忙發符印,又刮起了大風。隻見陰雲聚合,把太陽給遮住了。風狂凍冽,比嚴冬還冷。頓時把岐山凍成了一塊汪洋,全是冰。
子牙出營來看,見紂營的旛幢都被大風給吹倒了。他命令南宮適、武吉二將:“帶二十名刀斧手下山,進紂營,把他們的首將給我抓來!”
二將領命下山,直接就衝進了營中。到那兒一看,三軍都被凍在冰裏,快死的人可不少。又看到魯雄、費仲、尤渾三將在中軍。刀斧手上前擒拿,那叫一個輕鬆,就跟從口袋裏取錢似的,把三人給捉上了山,來見子牙。這三個人的性命到底咋樣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戲說封神榜請大家收藏:()戲說封神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